是故意寫錯的嗎?歷史上最著名的錯別字
我們在書寫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犯的錯誤就是錯別字,錯別字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但是,在歷史上卻有人明知錯卻故意而為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史上最著名的六大錯別字,看看這幾個錯別字都有何深意吧。
山東曲阜孔府大門上的兩個錯字“富”、“章”
去過山東曲阜孔府的人一定知道孔府大門兩側(cè)的那副對聯(lián):“與國成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細(xì)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上聯(lián)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而下聯(lián)中也有一個寫得極不規(guī)范的字:“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其實,這兩個錯字是有意為之,卻富有深意?!案弧辈怀鲱^,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兩個錯字,一下子就體現(xiàn)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
承德避暑山莊正宮內(nèi)午門上方的錯字”避“
在承德避暑山莊正宮內(nèi)午門上方的匾額上有四個大字”避暑山莊“,可是一眼看去就會發(fā)現(xiàn),“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
了解大清歷史的人都知道此錯字是康熙于康熙十五年親筆御書的??滴醢选北堋白謱戝e,但大臣們卻不敢提出來,結(jié)果就造就了這天下一大錯字。
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觀魚”中的錯字”魚“
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塊“花港觀魚”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筆。但碑上的繁體“魚”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少了一點。
字雖錯了,卻是康熙有意為之,原來千古一帝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魚”字下面有四個點,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下烤,怎么能活呢?于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游,瀟灑地活了。
揚州大明寺平山堂正堂匾額上的兩個錯字”流“、”在“
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邊的匾額上的四個大字“風(fēng)流宛在”,出自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jù)說劉坤一是為追念曾在揚州主政的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而作?!帮L(fēng)流宛在”這四字中“流”字少了一點,而“在”字卻多一點。不明所以的人肯定會認(rèn)為這是劉坤一的一大敗筆,其實,真實情況恰好相反。劉坤一的這兩錯字頗有深意。原來,大文豪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fēng)流太守”,曾弄出了不少韻事。而劉坤一把“風(fēng)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就是希望少點風(fēng)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
以上就是史上最著名的六大錯別字,除了其中一個是因為不敢說“錯”。另外的五個都是有意為之,卻個個頗有深意,我們不得不折服于作者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