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梁山好漢為什么要大鬧大名府?
關于大名府,很多人的信息都來自《水滸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好好分析看。
以晁蓋為首的梁山好漢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劫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老丈人蔡京送的十萬生辰綱。如此說來,梁山之發(fā)跡,真的和大名府有著莫大的關系。
等到晁蓋中箭身亡,能夠為他報仇的人又從大名府冒了出來——玉麒麟盧俊義。由晁蓋死前留下遺言,能替他報仇的人才能坐上頭把交椅,說到吳用冒充算命先生“忽悠”盧俊義百日內有血光之災,必須到東南方一千里避難,再后來盧俊義被誣陷囚禁大名府,梁山好漢為救人幾番和官兵交手,最后時遷火燒翠云樓,救出盧俊義,好熱鬧一段故事,足足占了六回的篇幅。
大名府一段,熱鬧處很多,不過也得留心一下梁山泊得到的好處——當然不只是一個武藝高強的玉麒麟及其河北第一財主的號召力,還有實實在在的由大名府劫來的數量龐大的軍需物資、錢糧,當然還有盧員外自己積累了五代的家財。
忽悠盧俊義的吳用
不過話說回來,為什么是大名府呢?
其實在這個故事之前,熱鬧戲文就已經很多了:——三打祝家莊;大鬧高唐州;大破連環(huán)馬;三山聚義打青州(楊志、魯智深、武松等七人的二龍山,周通、李忠的桃花山,孔明、孔亮的白虎山);為救史進打華州,當然,還有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這些段落一路看過來,似乎梁山好漢就是一個莊子一個州縣地打仗,雖然大多數都有個理由,什么我吃了你的雞你不依不饒(時遷在祝家莊),你辦了我的親戚我要出頭(柴進在高唐州),可是之間似乎沒什么必然聯(lián)系,再多一個大名府,似乎也沒什么。
可是,大名府是不一樣的。它不是莊,不是市,不是州縣,而是——府,而且是——北京大名府。
大名,如今不過是河北河南交界的一個縣,隸屬于邯鄲市,看起來很普通,但是在歷史上,它曾經很重要。
單說北宋時,一共建了四個都城,東京汴梁(今開封)是首都,其它三個是陪都,西京河南府(今洛陽),南京應天府(不是今天的南京,而是河南商丘),還有,北京大名府,也就是今大名縣一帶。三個陪都,相比較而言,大名府更為重要一些,因為它是京城汴梁的屏障。
小時候聽袁闊成先生說《大名府》,一直以為所謂“北京”就是如今的帝都,而實際上,宋之“北京”在今北京之南五百公里!
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哈?來交代幾個前提:
第一,北宋與遼的邊界,其實是在今天京南霸州、雄縣還有著名的小商品批發(fā)地白溝一帶。而這些地方,一馬平川,幾乎算是無險可守,北方少數民族的騎兵,可以長驅直入,東京汴梁唯一可以倚為屏障的,就是黃河。
所以第二,黃河。很多人都知道,黃河是一條經常改道的河,在北宋中后期,它不是流經開封,而是流經大名。也就是說,大名府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北京”——位于黃河北岸的要塞。
就因為這樣的地理位置,北宋才把大名府建成了陪都“北京”,一切規(guī)制,諸如城墻的高度、厚度等等仿照汴梁,其長官的規(guī)格也很高——正是梁中書所任的職位,北京留守司留守。《水滸傳》說梁中書“上馬管軍,下馬管民”,一點也不夸張.
據專家考證,這是個從三品或者正三品的高官、且抓著地方軍政實權的官。這么高規(guī)格的一座城,城外重兵守衛(wèi),有能力與楊志匹敵的戰(zhàn)將如急先鋒索超,兵力——梁山泊大鬧大名府,官兵一戰(zhàn)損失了三萬。城內則是商賈云集,繁華僅次于東京汴梁的富貴之地,所以會出盧俊義這樣已經在此“發(fā)展”了五代的大財主(袁闊成先生的《大名府》中對比了盧俊義和祝家莊祝朝奉的區(qū)別,說祝員外是土財主而已,盧俊義則是“洋財主”,此言很是準確)。
至于這城市的最高管理者梁中書,因為蔡京女婿這一裙帶關系而上位,卻也不是毫無本領,就以善待和提拔落難的楊志一事來說,用人上總算有一套,比江州知府蔡九強多了。當然,有能力,地位高,自然更能貪,否則怎送得起連續(xù)兩年的十萬生辰綱?(記得吧,在晁蓋他們前一年,也有十萬生辰綱被劫,只是沒找著誰劫的。)再想想,他能給老丈人蔡京送禮,對什么高俅、童貫等等利益相關者,難道就毫毛不拔?可見,兩個十萬雖多,卻離總數遠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