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宮養(yǎng)貓泛濫 新生皇子被叫春聲驚嚇致死
縱觀明史,不難發(fā)現(xiàn),自成祖以降,多為庸君,或沉溺于酒香色欲,或迷亂于法器術(shù)物,什么江山呀,社稷呀,民生呀……統(tǒng)統(tǒng)地置之不理,一心貪戀奇珍異寶,醉心稀禽罕獸……極樂當下,時不我待。
據(jù)史料記載,明代宦官機構(gòu)名目繁多,數(shù)不勝數(shù),光叫“房”的就達幾十,如御酒房、彈子房、牲畜房、刻漏房、甜食房、更鼓房、漢經(jīng)房、道經(jīng)房、御藥房、弓箭房、御茶房、貓兒房、鷹房、豹房、百鳥房等。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載:“大內(nèi)自畜虎豹諸異獸外,又有百鳥房,則海外珍禽,靡所不備,真足洞心駭目。”這些“房”的設(shè)置,本是為了“感觸生機”而“廣胤嗣”,即多得龍子龍孫,后演變成害。百鳥房中,最受寵愛的算是鴿子,有宮詞為證:“日霽風和試雪翰,盤空更上五云端。外邊認是宮廷鴿,依約鈴聲揭處看。”
至于明代豢養(yǎng)“宮貓”,已是登峰造極。太監(jiān)劉若愚在《酌中志·內(nèi)府衙門職掌》中記載:“貓兒房,近侍三四人,專飼御前有名分之貓,凡圣心所鐘愛者,亦加陞管事職銜。”貓兒房是“宮貓”的管理機構(gòu)。它的職責不僅是管理好大量的“宮貓”,還要在眾多的“宮貓”中選拔佼佼者,覲獻給皇帝。
皇帝喜歡的自己留下,其他則賞賜于皇親國戚。這些“宮貓”和人一樣,分三六九等,公的叫“某小廝”,母的叫“某丫頭”,得到皇帝和后妃們特別寵愛的,無論生前還是死后,該賜名的賜名,該封號的封號。
有了職銜的貓就叫“某管事”,它們享受特別待遇,即“隨同內(nèi)官數(shù)內(nèi)同領(lǐng)賞賜”。由于“宮貓”主人的官銜不同,所以這些“貓管事”們也就有了“大管事”與“小管事”的差別。特別有意思的是,有的公貓被閹割成了“公公”后,一般叫“某老爺”。貓老爺在“宮貓”中享受一定的待遇,地位挺高的。
如果“宮貓”得到皇帝的恩寵,那就了不得了,生有風光,死有哀榮。
嘉靖初年,有一只“宮貓”通體毛色淡青,雙眉潔白,性情溫馴,善解人意。經(jīng)貓兒房推薦,這只叫“霜眉”的“宮貓”得到嘉靖皇帝的喜愛,日夜伴隨皇帝左右。時間稍長,“霜眉”就熟識了皇帝的日常習性。
皇帝起身或外出,它必先導;皇帝就寢入睡,它不離左右。如果它遇到饑渴或需要大小便,也一定要等到主人醒來方才離去……因此,皇帝愈加溺愛,并封它為“虬龍”。“虬龍”死后,嘉靖傷心不已,下令葬于萬歲山北側(cè),立碑祭祀,命為“虬龍?!?。
為了解除嘉靖皇帝失“霜眉”之痛,貓兒房又千選萬遴來一只獅貓,以填補皇帝內(nèi)心的空虛。據(jù)《萬歷野獲編》記載,這只獅貓死后,“上痛惜,為制金棺,葬之萬壽山之麓;又命在值諸老為文,薦度超升”。這實在難為了那些飽讀詩書的大臣們。一個叫袁煒的侍講學士,因?qū)懗觥盎{作龍”之句,得到嘉靖皇帝的賞識,后被提升為少宰,加一品入內(nèi)閣,享盡榮華富貴。
這些玩物喪志的皇帝,萬萬沒料到“宮貓”盛行所釀之患。特別是貓兒發(fā)情時期,嘶叫不絕,上躥下跳,貓影幢幢,那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豈能遭此驚嚇,有的竟抽搐成疾,甚而夭亡,而侍奉嬰兒的乳母、宦官卻不敢進言。另外,供養(yǎng)這些“宮貓”,耗資巨大。僅以乾明門豢養(yǎng)的12只貓(非宮內(nèi))為例,每年消費豬肉1700多斤,肝365副。更何況“宮貓”繁多,享受更盛。
明代貓兒房和“宮貓”的繁盛,折射出一個時代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