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宦官是如何掌握權力的?
中國歷史上,宦官一直是政治發(fā)展的伴生品,宦官掌權、后宮干政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特殊現(xiàn)象?;鹿僬莆粘髾嗟默F(xiàn)象在明代尤為突出,特別有趣的是一代改革家張居正,居然借助宦官掌握權力,推進改革,可見,明代的宦官的權力至大。那么明代宦官是如何掌握朝政大權的呢?
一是皇帝的猜忌和多疑,使得采取不正當手段監(jiān)視大臣,這樣,從機制和制度的角度給了宦官掌權的機會。
在太祖朱元璋時代,就有錦衣衛(wèi)這個機構,專門負責監(jiān)察官員的行為,刺探官員的隱私。當然,朱元璋時代的錦衣衛(wèi)不是由宦官組織,但是,已經(jīng)有宦官參與。還比如明成祖朱棣時代的“鄭和下西洋”,其帶隊領導鄭和和副官王景弘是明代有名的宦官。鄭和下西洋的說話之一,就是尋找海外建文帝的下落。如果這一結果成立,那么就從一個側面證明皇帝借助宦官來實現(xiàn)自己打擊政敵的目的。這樣,無形之中就給了宦官以實權。
據(jù)歷史記載,成祖在奪取帝王的過程中,得到了宦官的大力幫助,因此將宦官視作心腹。自永樂朝開始,宦官并可以出使外國(鄭和),地方征稅,采辦、監(jiān)軍,甚至可以擔當鎮(zhèn)守地方、邊防的重任。
在宣宗時代(英宗的父親,朱棣的孫子),在宮中設立書堂,選小太監(jiān)為小內(nèi)侍,令大學士陳山為教習,使宦官讀書成為定制。
這是皇帝倚重宦官、把宦官當做主要政治力量培養(yǎng)的表現(xiàn)之一。自然,宦官就會有權力。
明成祖時代設立的東廠,還有后來的西廠,就是宦官的機構。
二是皇帝的怠于政事與過分溺愛宦官,也是宦官掌權的形式機制之一。這主要表現(xiàn)在英宗時代的王振亂政。
英宗是宣德十年(1435年)繼位的,當時英宗九歲。對此,宦官王振依仗宣宗的不明事理和過分寵信,入掌司禮監(jiān)。
明朝的司禮監(jiān)是干什么的呢?就是掌握皇帝印信,替皇帝整理各類奏章的機構。在明朝,這一機構大都有太監(jiān)掌握,這樣,明代無形之中把最重要的事務交給了太監(jiān)。
英宗時滿15歲開始掌握朝政的。這時,宦官憑借著英宗的寵信,培養(yǎng)了自己的實力,加上英宗軟弱無能,王振利用英宗的過分信任開始左右朝政。
據(jù)說,英宗時代奉天殿等明代的主要皇宮建成,于是按照皇室規(guī)定,大宴群臣。這是,宦官無論如何是不能參加的,宴會上,英宗想念王振,便派人前往問候。王振見來人,生氣的說:“我像周公輔佐成王一樣輔佐皇上,難得我就不能到宴會上坐一坐嗎?”英宗聽到這話后,也覺得王振受了委屈,便應召王振。對此,當大臣看到如此情況后,就更加害怕振,王振更加專權。到最后導致了“土木堡之變”,英宗被擒。
還有就是明武宗時代的宦官劉瑾專權,也是這方面的例子。神宗時代的魏忠賢也是利用神宗的怠于政事,獨掌朝政大權。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明代的宦官這么厲害,最為主要的就是明代中后期的皇帝怠于政事,沉悶女色,信奉妖術導致的,但是他們又不信任朝臣,這樣,宦官自然成了皇帝掌握朝堂的得力助手,于是宦官黨政的歷史就形成了。
三是后宮干政,借助宦官力量,宦官成為集團聯(lián)盟。
在憲宗時代,貴妃萬氏專權。但是,萬氏作為后宮的一個女人,想要專權,必須借助一定的力量,否則不方便干政,這樣,宦官便是最為可信的力量,同時,也是能天天接觸到的人員,這樣,宦官便成為后宮干政的集團聯(lián)盟,自然,賦予了很大的力量。
憲宗時代的宦官梁芳、韋興就是例子。據(jù)歷史記載,萬貴妃禍亂宮廷,她的三個兄弟和太監(jiān)梁芳、韋興勾結在一起,將大明的國庫揮霍殆盡。憲宗得到消息后,視察國庫,“見累朝金七窖俱盡”,說道:“靡費幣藏,實由汝二人”??梢姡瑧椬趯α悍己晚f興的不法行為是清楚的,但是由于萬貴妃,他沒有治罪,宦官更加肆無忌憚的揮霍國家的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