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孫女 洪承疇的孫女兒并沒有留下名字
洪承疇孫女,對于洪承疇大家還是了解的,因為洪承疇的存在,使得大家在后期能夠享受到更多的利益,那么洪承疇的孫女到底是誰呢?在下面文章中就為大家介紹洪承疇的孫女,順便看一下洪承疇的母親到底是誰,傳言說洪承疇的母親是非常厲害的一個人物,下面內容將為大家詳細的進行闡述。
洪承疇孫女
洪承疇的孫女兒并沒有留下名字。
康熙帝這樣一處置,雖然洪承疇已經蹬腿“春秋”了,可他的家族、后人就日子難過了。
先是朝廷撤了他在京城的府邸,攆到南京給了個不大不小的院落。南京是明朝的舊都,遺老遺少比比皆是,還有不找他家麻煩的!更有俗語云:墻倒眾人推,即便是包括當朝的官吏們,眼見朝廷拿他家不當回事了,還有不趁機作踐的?于是,“借錢”的來了,勒索的來了,打秋風,吃大戶的更是家常便飯。至此,洪家人嚇得大門也不敢出,惟有花錢消災,幾年下來,再多的金山銀海也抵不過流水般的支出,再加上原來存在東北銀行的款項又被朝廷沒收了,于是便只好賣房賣地。等到房子賣的差不多了,洪張氏,那個小名叫什么莉莉的就只能帶著兒子媳婦和孫女擠在兩間小屋里茍且偷生。
卻不想那個曾經當過工部員外郎的洪云松當年不學好,經常跑到八大胡同嫖失足婦女染上了性病,傳染給老婆不說,久而久之自己胯下爛成一片,并且每到夜里奇癢無比,非得用熱水洗了才好。這事放在以前倒還好辦,現(xiàn)在家道中落,什么事情就得自己做了,所以他每天夜里起來燒熱水,沒錢買柴便只好拆自家的門窗當柴燒。恰巧,此事被住在隔壁的一個秀才知道了,立即性味盎然,詩興大發(fā),遂口占一絕,作詩道:
先人作孽后人挑,
天網恢恢無處逃。
隔壁有個洪老二,
半夜燒水燙卵泡。
他這詩吟誦了不到半個月,洪云松某天燙卵泡一不小心把卵泡燙破了,幾天之后便嗚呼哀哉,隨他的父親大人去陰間背誦古文去了。
接下來一個大家族雖然就剩下三個女流之輩,但總得吃飯呀,沒有收入怎么辦?洪承疇的媳兒婦一咬牙,仗著自己姿色尚可,走進了秦淮河畔大石壩街,一個叫“奇芳閣”的窯子里,當上了失足婦女。
赫赫有名的洪承疇兒媳婦當了婊子,這消息宛若春風一般迅速吹遍了鐘山腳下,秦淮河兩岸,無數的官吏士紳、文人騷客頓時如過江之鯽,蜂擁而至,個個都欲一親芳澤??墒?,沒過幾日,凡是“親”過她“芳澤”的人,無不覺察到自己陰部糜爛,胯下奇癢,都只得效法洪云松同志半夜起來燒水燙卵泡。如此,后悔的有之,氣憤的更多,一些有身份的不好意思張揚,啞巴吃黃連也就算了,但那些潑皮無賴豈肯罷休?終于有一天,這媳婦在花船上陪人喝花酒之時,給人剝得赤條條的又五花大綁扔下水去……據傳,本來秦淮河里的水干凈明澈,自從那女人入水淹死后,也許是其病毒太厲害,把秦淮河水染得渾濁發(fā)綠,一直到現(xiàn)在,那河水就再也沒干凈過。
就這件事情,當年的南京城曾流傳過一段民謠,其曰:
稀奇稀奇真稀奇,
宰相兒媳甘做妓。
漢奸余毒太厲害,
一河清水變做綠。
家破人亡之下,那洪張氏、小名叫什么莉莉的卻不肯安穩(wěn),天天思念當年權勢熏天,富甲天下的好日子,幻想著上京尋康熙皇帝要個說法。于是她不顧年老體弱,攜了孫女北上。哪里想到剛剛走到蘇北的宿遷皂河便再也走不動了,連路人施舍的一碗雞湯都沒喝完,便夢見那塊價值六十萬兩的翡翠如同一塊巨石,狠狠地砸在她的腦門之上……
至于洪承疇的孫女,有人說是跳了黃河,有人說是學她娘也做了失足婦女,還有人說后來是被康熙朝的權相明珠收留,做了明珠的兒媳婦,不一而足。
洪承疇母親
洪承疇是福建泉州人,父親洪啟熙是明朝末年的秀才,性格莊重,以至孝名聞鄉(xiāng)里。母親傅氏是名門閨秀,教子極嚴。她為洪家生子有三,長子承疇,次子承畹,三子洪承畯。在明朝末年,洪承疇與吳三桂齊名,是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的進士,累官至陜西布政使參政,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山戰(zhàn)敗后降清做了俘虜,成為清朝首位漢人大學士。官職太傅、太保、少師、太子太師。
洪承疇幼年時入溪益館讀書,因家境貧寒,11歲輟學,在家?guī)湍赣H做豆干,每日清晨還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賣豆干。當時西軒長房的才子洪啟胤在水溝館辦村學,洪承疇叫賣豆干之余,常在學館外聽課,偶爾也幫學生做對子。洪啟胤發(fā)現(xiàn)洪承疇極有天份且抱負不凡,免費收洪承疇為徒,重返校門。洪承疇學習用功,博覽群書,從小就表現(xiàn)了治國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啟胤賞識。洪啟胤曾在洪承疇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駒千里,國石萬鈞”的評語。萬歷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23歲的洪承疇赴省參加鄉(xiāng)試,為乙卯科中試第十九名舉人。次年,赴京會試,連捷登科,為丙辰科殿試二甲第十四名,賜進士出身。
洪承疇才華橫溢,深知謀略,一登龍門就為朝廷器重,38歲時便因圍剿農民起義軍有功而官至延綏巡撫。崇禎九年,即公元1636年7月,洪承疇率軍在臨潼大敗李自成農民起義軍,致使起義軍被圍困在叢山之中長達三個月之久。兩年后,滿清在東北興起,明朝的遼東防線危機,袁崇煥被屈殺后,洪承疇從圍剿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前線被調到遼東,總督薊遼戰(zhàn)事。不久兵敗被俘,因經不住清太宗皇太極的永福宮莊妃的美色誘惑而投降變節(jié),從此身陷漢奸泥潭而被定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當時,只有17歲的抗清義士夏完淳不幸被捕,已成為清軍江南前鋒統(tǒng)帥的洪承疇親自審訊。面對嚴刑審訊,夏完淳卻侃侃而談地說“我聽說我朝有個洪亨九先生,是個豪杰人物,松山一戰(zhàn),以身殉國,疆場之上,英靈長存。我欽佩他的忠烈,我年紀雖然小,但是殺身報國,怎能落在他的后面?”旁邊的兵士以為夏完淳不認識洪承疇,就提醒他說:“別胡說,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毕耐甏揪拐f:“洪先生為國捐軀,人所皆知。先帝設祭,滿朝痛哭。你們這些漢奸,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一句話讓洪承疇滿面羞愧,無地自容。
其實,洪承疇當時為明朝大臣時,深受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恩寵,他自己也曾得意洋洋地在廳堂掛出一副對聯(lián),曰:“君恩深似海,臣節(jié)重如山?!焙髞砗槌挟犜谒缮綉?zhàn)役兵敗降清,于是有士人將他這副對聯(lián)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節(jié)重如山乎?”還有一次,洪承疇在陰歷“谷雨”與客人對弈。其間丫環(huán)送茶??腿孙嬃T,只覺清香撲鼻,便隨口道:“我道茶香為何這樣濃?原來是‘雨前茶’!”洪承疇張口吟出:“一局棋枰,此日幾乎忘谷雨?!比欢?,那位客人出口驚人,續(xù)出下聯(lián):“兩朝領袖,他年何以別清明?”
當時出任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的黃道周率領義軍矢志抗清,在皖南不幸被捕,押送至南京清軍大獄。他在獄中吟詠如故:“六十年來事已非,翻翻復復少生機。老臣擠盡一腔血,會看中原萬里歸。”清廷派洪承疇前來勸降,黃道周便寫下這樣一副對聯(lián):“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睂⑹房煞ㄅc洪承疇對比。洪承疇又羞又愧,上疏請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準。黃道周大義凜然,慷慨赴難,頭已斷而身“兀立不仆”。后來,人們從他的衣服里發(fā)現(xiàn)“大明孤臣黃道周”七個大字。這令洪承疇一時寢食不安。
明末著名文人吳梅村曾寫下《松山哀》一詩,寫的是洪承疇戰(zhàn)敗降清,甘心清軍鷹犬,追殺抗清力量。詩中頗含諷刺之意。詩中寫道:“出身憂勞致將相,征蠻建節(jié)重登壇,還憶往時舊部曲,喟然嘆息摧心肝?!庇纱丝梢姡敃r降清變節(jié)的洪承疇已為千夫所指。
據有關史料記載,洪經略入都后,其太夫人猶在也。自閩迎入京。太夫人見經略大怒罵,以杖擊之,數其不死之罪。曰:“汝迎我來,將使我為旗下老婢耶?我打汝死,為天下除害?!苯浡约沧叩妹?。太夫人即買舟南歸。這說的是,順治四年,即公元1648年,早過知天命之年的洪承疇從江南總督任上奉召回京后,派人奉迎老母北上,說是要好好盡一番孝思。及至奉派迎接的人到達福建南安,洪母居然束裝就道,一副真準備去接受兒子奉養(yǎng)的架勢。
當時四方鄉(xiāng)親,無不詫異,認為以洪母之為人,何以會一改素節(jié)?哪知洪老太太到了北京一下車,看見跪迎的兒子,便掄起棗木拐杖,劈頭劈臉一頓好打,口中不停地罵道:“你這個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歲了,你教我到旗下來當老媽子?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當時,洪承疇已為滿清鑲黃旗漢軍,按清朝定制,旗下命婦必須輪番入侍太后。洪老太太兩千里迢迢路程,不辭辛苦,艱難跋涉,借題發(fā)揮,就是要為前明遺民出一口惡氣。其民族氣節(jié)備受后人尊敬和贊譽,“洪母罵子”也成為歷史上傳統(tǒng)忠義教育中的典型事例。
洪承疇降清之后,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內院佐理軍務,授秘書院大學士,高官厚祿,威勢顯赫,但家鄉(xiāng)親朋故舊卻視之為奇恥大辱。洪承疇任五省經略回福建泉州家鄉(xiāng)省親時,在泉州市舊城區(qū)東部、東接菜巷、西至西邊巷的一塊地方建造豪華府第,人們稱為洪衙,故取名洪衙埕巷。然而,他所建的府第,當時竟沒有一個親人愿意前去居住,即便是從此門前經過都要側目而視。
得知這種情況后,洪承疇便親往家鄉(xiāng)叩請母親前來居住。但洪老太太深明大義,故意穿著出嫁時的明朝衣裳,端坐在堂上,就是不肯住洪承疇所建的府第。洪承疇又去找他的弟弟洪承畯勸說母親,但其弟痛于國亡兄降,發(fā)誓“頭不頂清朝天,腳不踏清朝地”。在家鄉(xiāng)英都修造了一只木船,然后攜母親坐在船里,泛于江上,過著隱居生活。后人為紀念他們的民族氣節(jié),在他們孤舟隱居的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四個大字。
在婆母的影響下,洪承疇的妻子蓮心愧于丈夫的投降變節(jié),憤然削去頭發(fā)住進了尼姑庵。后來,有人在洪府大門兩邊貼了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忠義孝悌禮儀廉;下聯(lián),一二三四五六七。上聯(lián)缺“恥”,下聯(lián)忘“八”。這分明是罵洪承疇是無恥的王八。親故不齒,鄉(xiāng)里難容,洪承疇只好怏怏返回京都,在泉州古城留下了一座無人居住的府衙,同時也留下“洪衙埕巷”這個古街巷名。洪承疇降清雖然為清軍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后來的乾隆皇帝卻因為洪承疇為叛明降清的之人,將其列入《清史·貳臣傳》,而由于其功甚大,竟將其排入貳臣甲等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