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中國古代哪些城市因避諱而改變名字

2017-03-02 14:45:26  來源:360常識(shí)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在我國古代,城市的改名易稱,大多因?yàn)闈h字的避諱。翻開古典史籍,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事比比皆是,有的城市因避不同人的諱,還不止一次改名。 據(jù)《

在我國古代,城市的改名易稱,大多因?yàn)闈h字的避諱。翻開古典史籍,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事比比皆是,有的城市因避不同人的諱,還不止一次改名。

據(jù)《隋書·地理志》記載,為避隋煬帝楊廣之“廣”字,一下子就改掉幾十個(gè)城市之名,其中廣饒縣改東海,廣安縣改延安,廣都縣改雙流,廣化縣改河池,廣州改為番州,廣陵改為江都等。也許是楊廣的名聲不太好,有些城市在以后又恢復(fù)了原稱。

如果說楊廣只避一個(gè)“廣”字,唐德宗李適避諱就寬多了,他不但避諱“適”,連長得像“適”的“括”字也不放過?!堵勔姾箐洝肪矶疲骸疤幹荩f為括州,唐德宗立,當(dāng)避其名,適處士星見分野,故改為處州,音楮。今俗誤為‘處所’之‘處’矣。”

那時(shí),不但避皇上的諱,名人的諱,還避惡人的諱,也就是我們說的“憎諱”。唐肅宗最看不起小人安祿山,以其為國仇惡聞其姓,把當(dāng)時(shí)有“安”字的城市名一律改掉,于是改了幾十個(gè)城名。據(jù)《舉例》卷二記載,他把當(dāng)時(shí)的安康改為漢陰,同安縣改為桐城,綏安縣改為廣德,寶安縣改為東莞,安昌縣改為義昌等。有的不但改原字,連同音字也一律改掉。

三國孫權(quán)之太子名和,不但避諱“和”字,還避諱同音字“禾”,《三國志·吳主傳二》云:“(赤烏)五年春正月,立子和為太子,大赦,改禾興為嘉興?!碧茟椬诶畲?,也是連同音字都要避諱,《舊唐書·憲宗紀(jì)上》說:“丁未,改桂州純化縣為慕化縣;蒙州純義縣為正義縣。”

到了宋太宗趙匡胤時(shí),蒙州正義縣又改為蒙山。不過,趙光義還算通情達(dá)理,允許同音字存在。他把丹州義川縣改為宜川,常州義興縣改為宜興,郴州義章縣改為宜章,戎州義賓縣改為宜賓等。

從以上舉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除了安祿山的“安”字是“憎諱”外,其余全部是“敬諱”?!熬粗M”是避諱的主流。至于“忌諱”,多是兇殺不吉字眼,地名中很少用到,所以在史書中也很少有因“忌諱”而改名的城市。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shí)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qǐng)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