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預(yù)言了和珅的死期 卻沒能斗過和珅
大家經(jīng)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紀曉嵐、劉羅鍋智斗和珅的故事。事實上,紀曉嵐和劉墉并不是和珅的敵人。論年齡,劉墉最大,紀曉嵐次之,和珅最小,劉墉比和珅大了三十歲。論級別,三人差不多。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像影視劇中那樣水火不容,至少表面上還過得去。
和珅和劉墉之間,往來還算頻繁,平時一起寫寫詩,談?wù)劮鸱?,互相送點兒禮物。劉墉在心里其實是看不起和珅的,認為和珅太過圓滑,這點和珅也知道,兩人經(jīng)常開開玩笑,互相捉弄,但沒有什么大的矛盾。
至于紀曉嵐,一生最多的工作就是編書,地位不低,但從來沒有進入過權(quán)力中心。他對政治不怎么感興趣,熱衷于學問,是個很有名的大學者。他和和珅的關(guān)系也是不咸不淡,偶爾開開玩笑,但彼此沒有翻過臉。
那么,和珅究竟有沒有真正的敵人?有的,大學士章佳·阿桂。
阿桂出身名門,曾在南疆和金川為朝廷立下赫赫戰(zhàn)功,而且為人正直,歷任都統(tǒng)、將軍、尚書、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深得乾隆帝的信任。
阿桂從乾隆四十二年晉升為大學士,一直干到嘉慶二年。論地位,論資質(zhì),都勝過和珅。
有朋友會問了,和珅有這么大一敵人,為什么還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quán)臣?那是因為,阿桂雖然對和珅不滿,但他為人講究中庸,缺少鋒芒,加上年過古稀,遇事主張息事寧人,和珅才得以繞過他這一關(guān)。舉個例子。乾隆晚年,京城發(fā)生一件官員殺妻案,死者的弟弟狀告姐夫,并指控阿桂袒護兇手。和珅一看,絆倒阿桂的機會來了,趕緊到處找人證明阿桂確實袒護過兇手,但大家都惹不起阿桂,沒人敢冒這個險,結(jié)果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阿桂雖然恨透了和珅,但也沒報復(fù)他,只是從那以后,每次上朝,阿桂都與和珅保持一段距離。和珅找他說話,他轉(zhuǎn)過頭不理。好在和珅臉皮過厚,不覺得尷尬。
和珅之所以怕阿桂,除了阿桂的地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阿桂一派還有兩位大人物:大學士王杰和大學士董誥,這兩人在軍機處和中央任職,為人正直,在和珅眼里,他們比阿桂的威脅還要大。
對付王杰和董誥兩人,和珅的辦法是盡量讓他們和乾隆帝隔離開來。每逢鄉(xiāng)試、會試,都派這兩人去主持,尤其是偏遠省份的鄉(xiāng)試。當時交通不便,主持一次考試要離開京城半年之久。乾隆舍不得兩人離京,和珅就對乾隆說,這兩人為官端正,文學造詣又高,派他們?nèi)ブ鞒挚荚囎詈线m不過了,乾隆聽后也覺得有道理,就派他們?nèi)チ恕?/p>
嘉慶初年,和珅獨攬大權(quán),一手遮天,比皇帝權(quán)力還大。私下里,大家都稱和珅為“二皇帝”。
面對這種情況,八十多歲的阿桂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已八十多歲,活了這么大,已經(jīng)可以死了;我子孫滿堂,而且都在朝廷當官,我了無牽掛,也可以死了;我一生出將入相,位極人臣,我很知足,就此而論,我也可以死了。我之所以不死,就是要等著看皇上親政,處死和珅。和珅不死,我死不瞑目!
遺憾的是,阿桂最終還是沒能看到和珅倒臺。嘉慶二年,阿桂病逝。葬禮當天,嘉慶帝為他揮筆:
帝念功勛舊,朝廷重上功。
將星落霞表,,箕尾見云中。
當天和珅也來了,表面上紅著眼睛,獻上慰問金,心里卻樂開了花。
值得一提的是,阿桂的預(yù)言“和珅必將死于嘉慶之手”最終成真了。嘉慶四年正月十八,嘉慶帝賜和珅白綾一條,令其自盡。
如今看來,阿桂的預(yù)言并不是一時氣話,而是對王朝政治的深刻洞察,他料定,和珅斗不過嘉慶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