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與慈禧一起垂簾聽政 兩人哪個更厲害?
關(guān)于慈禧,恐怕是人盡皆知了,但晚清歷史上,有一人一直被忽略了,她就是東太后慈安。
慈安16歲入宮,開始只是嬪妃,然而不到半年,就登上皇后寶座,可見慈安若非聰明之輩,是不可能冠絕后宮的。
事實上,咸豐帝雖然風流倜儻,心機深沉,連大臣都摸不透,卻始終寵愛她,信任她。
彌留之際,咸豐唯獨將慈安召到身邊,告誡她慈禧有可能“恃子不法”,于是特給她一個“御賞”大印,限制慈禧。
如何限制?八個顧命大臣要是頒布政令,必須蓋上“御賞”和“同道堂”(在慈禧手上)大印才有效。
由此可見慈安深得咸豐信任和依賴。
慈禧要不是后來的同治帝他媽,是根本不可能垂簾聽政的,因為她聲望、資歷、影響力都遠遜于慈安。
而慈安也確實能當?shù)闷饑抑髟住?/p>
《清宮遺聞》中就記載了“東宮優(yōu)于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钡脑?,意思是慈安不僅有德,而且大事都是她說了算。
比如慈禧的太監(jiān)安德海,仗著慈禧撐腰,胡作非為,朝野上下,無不痛恨。后來被丁寶楨拿獲,慈安命令“立斬之”,一時人人稱快。
還有誅殺臨陣逃脫的兩江總督何桂清、賜死貪淫的勝保,封賞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重臣,都是慈安之意。
如此品德和能力,天下人人皆知,甚至到了“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地步。
洋務(wù)運動,看起來第一功臣是恭親王奕訢,實則是慈安,更沒有慈禧啥事。不信你看后來奕訢和慈禧做事,干啥都不成。
正因為慈安的才能,朝內(nèi)倚重賢臣,封疆啟用名將,所以朝政清明,使得同治年間出現(xiàn)了“同治中興”。
慈安和慈禧最大的區(qū)別,除了慈禧有強烈的權(quán)欲外,還有一個就是:慈安一切為國家利益,而慈禧,都是為自己利益。
所以,如果不是她突然死去,晚清的歷史很有可能會改寫。
關(guān)于慈安的死,說法歷來就有很多,也有一些人說她是正常死亡。
但根據(jù)她死前和慈禧接觸最多,死后慈禧獲利最大來看,個人認為,她的死,慈禧是逃脫不了干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