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六歲當(dāng)皇后 獨寵后宮為何卻無一子嗣
武帝太子劉據(jù)兵敗自殺后,皇太子的位子便一直空懸。晚年的漢武帝相當(dāng)迷信,最為寵愛的妃子便是鉤弋夫人。而她懷胎十四月后誕下劉弗陵,與史書記載的堯一樣。故而漢武帝大喜,并將鉤弋夫人所居之門命名為堯母門。此后,在三子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腎、劉弗陵之間徘徊后,武帝最終決定最后廢長立幼,又怕子少母壯重蹈呂后風(fēng)波,便將鉤弋夫人打入掖庭,打死之后以讓劉弗陵即位。
這三人中,劉旦性情桀驁不馴,劉腎不學(xué)無術(shù),而劉弗陵符合武帝的迷信心理,更重要的是他年少聰明,和武帝年輕時期最為相像。
對于登基后劉弗陵而已,我不知這是怎樣的感受,龍椅是用唯一的母親的鮮血換來的。不過按昭帝后來的作為來看,他起碼比惠帝要堅強(qiáng)得多。又或者,這不是他應(yīng)該考慮的問題。從一開始,便被父親教育女人如衣。想那位令武帝魂牽夢縈的李夫人,不過是因為臨終時拒絕見武帝一面而已,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終能換得武帝一生的眷戀。那么,為了帝位,其余的東西都可以拋棄。
漢武帝臨終時又怕幼帝易受欺騙,托孤大臣一手坐大的局面出現(xiàn),故而選擇了厚重的霍光和金日磾,并將“周公負(fù)成王朝諸侯圖”賜予霍光,封其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為車騎將軍,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并和丞相,御史大夫桑弘羊一起,五人輔政。
表面看起來仿佛是武帝擔(dān)心劉弗陵不能執(zhí)好政,故而給他指派了這么多名顧命大臣,其實不過是為了完成這些臣子間的權(quán)利制衡而已。
上官氏名字不詳,小說電視劇中喜歡叫她作上官小妹,想來也是憐她年幼罷了。如若她僅僅是如小妹一般溫婉和善,恐怕也不至于能安然活到五十來歲,故而我們還是叫她上官氏吧。
昭帝始元年某一天,左將軍上官桀偕自己的兒子上官安來到大司馬霍光的府邸上。一來上官桀和霍光都是先帝指定的輔政大臣,二來,霍光的長女嫁給上官安為妻,故而這兩家姻親位高權(quán)重,表面上來往也算是密切。
上官家想讓上官小妹入宮,卻遭到霍光的反對,怕導(dǎo)致外戚之亂,更怕上官家分權(quán)。上官桀父子碰了一鼻子灰,便想到走長公主的后門,賄賂討好長公主的相好丁外人,自然事成。
隨即便由長公主做主,召上官氏入宮,封為婕妤。而在霍光這一方面,由于這樁婚事是長公主出面,霍光不便駁斥,而且好歹上官氏也是自己的外孫女,故而答應(yīng)上官氏入宮。
次年春三月,上官婕妤被冊封為皇后,大赦天下。而此時的昭帝才十二歲,上官氏才六歲,一對匹配的娃娃夫妻。
自此上官安“以后父封桑樂侯,食邑千五百戶,遷車騎將軍”。投桃報李,上官父子開始向霍光舉薦丁外人,說他可封為侯。霍光依然是不予答應(yīng),認(rèn)為丁外人無功無德,不足以封官加爵。
《漢書》中還有記載:“桀妻父所幸充國為太醫(yī)監(jiān),闌入殿中,下獄當(dāng)死。冬月且盡,蓋主為充國入馬二十匹贖罪,乃得減死論。于是桀、安父子深怨光而重德蓋主。”上官家和霍光表面交好的情狀便逐漸破裂,兩家的梁子算是越結(jié)越深,而面對霍光的不合作軟暴力行為,上官父子自然是選擇和長公主丁外人抱成一團(tuán)。
上官父子想謀害霍光,卻被霍光搶先一步,以謀逆的罪名誅殺,上官一門,僅留下上官皇后一人。
上官家被滅族后,霍光便開始格外重視起上官皇后了,甚至是希望皇后專寵??梢娝胺磳ι瞎偈先雽m,另一方面只是擔(dān)心上官家父憑女貴,與自己權(quán)力持平。
為了上官氏專寵,霍光便囑咐御醫(yī),說皇帝身體欠佳,應(yīng)少近女色,故而各地便少有進(jìn)獻(xiàn)女子入宮?;艄膺€下令禁宮中,所有女子一律把褲襠縫上(后宮婦女穿開襠褲是方便得到帝王寵幸)。
只可惜霍光的如意算盤打得好,卻沒有打響。到了元鳳七年,年到十五歲的上官氏,依舊未能為昭帝生下一兒半女。而到了元平元年,年僅二十一歲的漢昭帝便不幸病逝。
曾有人認(rèn)為上官氏獨寵卻未能生下一子半女,也許是因為昭帝身患頑疾,不能生育。然而,康熙皇帝的皇后十五歲便已是母親,那么,會不會,是上官氏沒有生育能力?當(dāng)然,這只是題外話的八卦而已。
此時的上官氏不知心中是何滋味。父系被滅,心中何曾沒有恨?只是這滅族之人,居然是自己的外祖父,她心里其實是明白的,自己之所以能活下來,不過是對霍家還有用處罷了,故上官氏“自使私奴婢守桀、安?!?。
霍光希望她獨寵,而她卻始終未曾誕下孩子。不知是否有過不愿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樣受人擺布的想法,因此上官氏即使是獨寵仍未有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