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輝煌明朝 歷史上很有骨氣的朝代

2017-03-26 13:51:1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這個朝代從立國到亡國,面對邊患沒有和親,沒有送禮,有的只是硬碰硬的對抗。就算被蒙古俘虜,皇帝也是寧死不降,最后另立新君打敗了蒙古。

這個朝代從立國到亡國,面對邊患沒有和親,沒有送禮,有的只是硬碰硬的對抗。就算被蒙古俘虜,皇帝也是寧死不降,最后另立新君打敗了蒙古??梢哉f明朝是歷史上一個很有骨氣的朝代!

大家知道,在明朝永樂皇帝從南京遷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國門”,一旦受到入侵,大明天子親自在第一線守國門。到明末國家內(nèi)憂外患,北京形勢很危急,國家兵分兩路對抗?jié)M清和內(nèi)反李自成,對關(guān)外的土地依然沒有放棄“全遼可復(fù)”的計劃。從英宗到崇禎的幾次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明廷更是堅定,兵臨城下寧死不遷都,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崇禎皇帝最終登上了煤山自縊殉國而死,忠于江山社稷。

盡管這種做法并不為人稱道,卻也顯示了皇帝寧死不屈的一種態(tài)度。還有一點,漢朝、唐朝,包括后來的清廷長期實行“和親政策”,而明朝則從沒有拿宗室女子送于蒙古、滿洲去“換”和平,這不能說不是一種“大不同”的骨氣體現(xiàn)。

無論是對歐洲日本列強,都是沒有和談和退讓;就是在崇禎,國家即將分崩離析的狀態(tài)下,也沒有絲毫退讓,全殲日本海軍,致使日本二百年一蹶不振;當李自成攻破北京,日本都不敢踏進中國一步。才有了后來世界各國認為“煤山之后,再無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抗清比南宋抗元更加激烈,全家投井、自縊殉國、立戰(zhàn)而死的官員志士無數(shù),光后來被追謚有據(jù)可考的就多達八千六百多人。他們大義凜然、壯烈殉國、從容就義、就義前每每慷慨賦詩。明末絕命詩在數(shù)量上是空前的多,而且大都是以熱愛祖國和堅持民族氣節(jié)為其主題,我想這就是我中華民族原有的精神與民族氣節(jié)。

崇禎皇帝殉國前怕李自成傷害無辜百姓,就寫了一首絕命詩給他:“朕自去冠冕,以發(fā)覆面,任賊分裂朕尸,毋傷百姓一人?!倍y(tǒng)帝溥儀的豪言:“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運走多少糧食和煤,只要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會心甘”。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