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聞 靠兩個美女成就霸業(yè)的君主
歷史上靠女人成就霸業(yè)的帝王和君主算起來應(yīng)該是為數(shù)不多,但這些帝王和君主大都是用一個女人輔助自己成就霸業(yè),譬如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而靠兩個女人成就霸業(yè)的帝王和君主就更少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五霸之一晉國的晉文公就是這少而又少的帝王和君主之一。
晉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晉獻公的第二個兒子。當時晉獻公有八子,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三人最受寵愛。晉獻公滅驪戎后,獲驪姬并納之。驪姬得寵,獻公疏遠了申生、重耳、夷吾三人。后驪姬得子,名曰奚齊,獻公意欲廢申生而立奚齊。申生被逼而自盡,重耳和夷吾逃跑到外地。這樣,重耳便開始了十幾年的流亡生活,當時他已過不惑之年。由于重耳平時能“好善不厭,父事狐偃,師事趙衰,而長事賈佗”,頗有賢名,所以即使在流亡過程中,跟隨他的人也很多,甚至如介子推曾在晉文公絕糧的時候“割股啖君”的故事就被傳為千古佳話。
春秋戰(zhàn)國是中國歷史上最無君子之儀的時代。這是一個表現(xiàn)和演義的時代。而重耳就生活在這個年代,在亂世中站起于前,從狼煙里走出于后,以十幾年的顛沛流離、十幾年的風霜雪雨的苦難經(jīng)歷,演繹出一代榮華不忘憂勞興國,勵精圖治的仁君典范。重耳青少年時是一個胸無大志的人。他的父親獻公在那個時代算得上一個英雄人物,為晉國開疆辟域,只是到年老的時候就開始糊涂了,寵愛美妃驪姬,聽信驪姬的讒言,致使好端端的晉國國無寧日。
于是,重耳流亡天涯十九年。雖然重耳并沒有什么志向,但是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中,他擁有公子的身份。這個高貴的血統(tǒng)讓他在流亡的過程中受到周邊王國的禮遇。同時他能夠聽從勸告、寬厚待人、仁義知禮,這讓他的隨從緊緊地團結(jié)在自己的周圍。他們先逃亡到狄國,重耳在那里娶了國君的女兒,如果不是晉國發(fā)生了內(nèi)亂,這個故事恐怕就要在這里結(jié)束了。
獻公死后,晉國的小國君奚齊被人刺殺,國內(nèi)和國外兩股勢力迎送重耳回國任新君主,但被他以君父新喪,不能就任的理由拒絕了,于是王位繼承落在了他弟弟夷吾的身上。夷吾是一個殘暴無情的人,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刺殺重耳,以絕后患。于是重耳被迫再次出逃,在這次逃亡的路上,他經(jīng)歷了許多苦難,也游歷了許多國家,加上夷吾的殘暴無道,讓他樹立了復國的信念,他積極地接觸當時的強國,獲得他們的支持,并用心學習他們的治國用兵之道。
重耳終于在公元前636年回到晉國繼位,是為晉文公。他從四十三歲起逃難,至即位時已六十二歲了,算起來,在外邦顛沛流離了整整十九年。長時期的流亡生活,使得重耳和他手下的那幫大臣,既磨煉了意志,又開闊了眼界,更在政治才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重耳做了國君以后,汲取各國經(jīng)驗,整頓國內(nèi)政治,安撫人心,晉國很快便強盛起來了。后來和當時的霸主楚國在城濮進行了一場爭霸之戰(zhàn),一舉擊潰了強大的楚軍,而獲得春秋霸主的地位。
其實,在重耳的一生里,有兩個重要的美麗女人,一是季隗,二是齊姜。
季隗是狄國的公主,和重耳生活了十二年。夷吾派人刺殺重耳的時候,重耳匆匆逃離狄國,臨行時候告訴季隗希望能撫養(yǎng)好孩子,等自己回來,并且說二十五年后如果回不來,就讓季隗改嫁。對于季隗來說,自然不舍得他離開,但出口的話語卻讓人吃驚,她不但安慰重耳好男兒志在四方,又說道二十五年之后,自己已經(jīng)是行將就木,還嫁什么人。言外之意就是我會撫養(yǎng)好孩子,也會等你回來。言語之中必定飽含著深情款款,而你又怎能說這番深情款款不是被另外一番深情款款印證著,如果重耳在婚后十二年里,不是真誠地對待季隗,季隗豈能如此待他?
重耳輾轉(zhuǎn)逃到齊國,齊桓公將宗室之女齊姜嫁給他,重耳覺得過得很開心,就不再想回國爭位的事了。住了五年,跟著他的家臣們不樂意了,趙衰、咎犯等在大桑樹下謀劃如何挾持重耳離開,卻不巧被在桑樹上的采桑女偷聽到了。采桑女回去后告訴了主人齊姜。得知此事后,齊姜便勸重耳回國爭位,要為一直跟隨著自己的臣子們的前途著想。重耳在外奔波了十多年,好不容易找了個安樂窩,如何肯聽。于是齊姜和趙衰、咎犯把重耳灌醉后強行帶離了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