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她當了四年皇后 死后竟遭廢黜尸骨不知去向

2017-04-29 23:33:1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明代宗在位七年,先后立過兩任皇后,第一任為汪皇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九月至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在位,后被廢黜;第二任為杭皇后,景泰

明代宗在位七年,先后立過兩任皇后,第一任為汪皇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九月至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在位,后被廢黜;第二任為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至景泰七年(1456年)二月在位,病死。

生前風光,死后悲涼,這八個字可以簡要概括明代宗第二任皇后杭氏。杭氏,生年不詳,父杭昱,正統(tǒng)年間成為郕王朱祁鈺的側(cè)妃,與正妃汪氏共侍一夫。二人相比,杭氏比汪氏要幸運一些,杭氏于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七月?lián)屜壬?,且生下了一個王子,取名朱見濟;汪氏則到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正月才生下一女。后來,朱見濟被立為郕王世子。

土木堡之變后,明英宗被俘,大明帝國無主。在危急情況下,皇太后孫氏立明英宗長子朱見深為太子,郕王朱祁鈺則由居守而監(jiān)國,由監(jiān)國而稱帝,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九月初六,大明帝國有了朱祁鈺這位新皇帝,是為明代宗。明代宗即位后,立正室汪氏為皇后。政局穩(wěn)定后,明代宗已經(jīng)不滿足于朱見深為太子,他認為“父有天下,傳至與子”是天經(jīng)地義的,故想改立朱見濟為太子。

汪皇后因無子,大概也出于對情敵杭氏的嫉妒,絲毫不配合明代宗,但明代宗心意已決。時機成熟后,明代宗于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廢掉朱見深,改立朱見濟,同時將汪皇后廢為庶人,改立杭氏為皇后。母憑子貴,杭氏憑借朱見濟這個寶貝兒子,風風光光地戴上了鳳冠。杭皇后的父親杭昱、兄長杭聚都得到了提拔,分別任錦衣衛(wèi)指揮使和錦衣衛(wèi)千戶。杭氏一族達到了鼎盛狀態(tài)。

然而,好景不長,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太子朱見濟夭折。痛失愛子,杭皇后身體每況愈下,于景泰七年(1456年)二月薨逝。六月,明代宗將杭皇后葬進自己的壽陵,希望日后與其合葬,并給了她一個“肅孝”的美謚。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明英宗復辟,后廢明代宗為郕王,“皇太后吳氏以下悉仍舊號”,杭皇后也被削去了皇后名號。明代宗死后,明英宗下令其妃嬪殉葬,若非杭皇后早死,她必殉葬,因為她的兒子曾搶了朱見深的太子地位,“英宗復辟,盡奪景帝所授外親官,尤惡杭氏”。

因為早死,杭皇后算是逃過了一劫,但她的身后事還遠遠沒有結(jié)束。天順元年(1457年)五月,京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即襄王朱瞻墡。朱瞻墡是明宣宗的弟弟,明英宗的叔叔,威望很高,數(shù)次與皇位擦肩而過,故遭到明英宗猜忌。此次來京,朱瞻墡在拜謁長陵、獻陵等先祖皇陵后,出于對明英宗表示效忠,他給明英宗上了一道奏章,這道奏章極具殺傷力,導致了明代宗壽陵被毀。

據(jù)《明英宗實錄》“天順元年五月”條載,“(襄)王還,上章言郕王葬杭氏明樓高聳,僣擬與長陵、獻陵相等,況景陵明樓未建,其越禮犯分乃如是,臣不勝憤悼,……杭氏僣擬之跡而不廢,雖圣德之可容,柰禮律之難恕,伏望夷其墳垣,毀其樓寢,則禮法昭明,天下幸甚!”奏章主要意思是說,明代宗、杭皇后已經(jīng)被廢,但其壽陵規(guī)格超標越禮,天理難容,希望明英宗“夷其墳垣,毀其樓寢”。明英宗早就對明代宗、杭皇后不滿,于是一聲令下辦了此事。

對于明英宗毀掉明代宗壽陵一事,《明史·景帝紀》中僅五個字,“毀所營壽陵”。翻看《明英宗實錄》“天順元年五月”條,該條載“癸酉(十一日)命工部尚書趙榮毀壽陵。初,襄王瞻墡來朝,……上章……上(明英宗)是王(襄王)言,遂命榮帥長陵等三衛(wèi)官軍五千人往毀之”。趙榮是明英宗的心腹,惟命是從。于是,明代宗苦心營建數(shù)年的壽陵,很快便在五千軍士手里成了廢墟。

從景泰七年(1456)六月二十二日下葬,至天順元年(1457年)五月十一日毀陵,杭皇后在地下待了不到一年。在一片挖墳掘墓的混亂中,杭皇后的梓宮下落不明,其尸骨也不知去向。除了陵墓被毀,尸骨無存,杭皇后的皇后地位也不被史官所承認,在《明史·后妃列傳》中沒有杭皇后單獨的傳記,就連清人編撰的明朝后宮著作《勝朝彤史拾遺記》中也沒有專門的記載。豈不悲哉!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