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古代殺人要選在午時三刻?背后原因驚人
2017-04-30 09:53:0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dǎo)語:我們看很多古代的影視作品中,要斬犯人的時候基本都選在午時三刻。行刑官就坐在那里等午時三刻的到來。太陽已經(jīng)出來了,很熱的天,大汗淋漓
我們看很多古代的影視作品中,要斬犯人的時候基本都選在午時三刻。行刑官就坐在那里等午時三刻的到來。太陽已經(jīng)出來了,很熱的天,大汗淋漓的,然后扔出去這個監(jiān)斬的牌子。劊子手再手起刀落,人頭就落地了……那為什么要選在午時三刻呢?
我們知道古人把一天劃分為12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兩個小時。午時就是11點到13點的時候,午時三刻就正好是中午12點左右。12點是一天當(dāng)中,太陽正當(dāng)空的時候,也是陽氣最盛的一個時候。
選擇午時三刻,是因為古人有封建迷信在里面。覺得殺人這件事畢竟是要跟陰曹地府打交道,那么在午時三刻砍頭,可以抑制住來自陰曹地府的陰氣,利用這個最盛的陽氣抑制住犯人的哀怨之氣。以免變成厲鬼跑來索命什么的……真是令人一陣背脊發(fā)涼啊。這是古代人的解釋。
如果用現(xiàn)在的解釋,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中午十二點,人肚子都餓了,該吃午飯了。精力也進入一個疲憊的狀態(tài),精神往往不能集中了,犯人的反抗意志也會比較低,這個時候斬犯人相對來說可以使他沒那么痛苦。
我們還經(jīng)常在古代電視劇看到一個情況,就是秋后問斬。那么為什么非要秋后問斬呢?
這個就涉及到古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問題了。秋天都葉落了,開始進入一個凋零的季節(jié),肅殺之氣油然而生,這個時候殺掉一個人,似乎就能符合這個世界的自然變化。也就是說秋后殺掉一個人,似乎是順應(yīng)天意的一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