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他追隨朱棣造反上位 最后竟被凍死在野外

2017-05-16 13:23:1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說道解縉此人,不少人都會提起《永樂大典》,這算是他的代表作,但比起其他二十四臣,有人戰(zhàn)功赫赫,有人見多識廣,也有人玩出十八般陰謀詭

說道解縉此人,不少人都會提起《永樂大典》,這算是他的代表作,但比起其他二十四臣,有人戰(zhàn)功赫赫,有人見多識廣,也有人玩出十八般陰謀詭計,解縉這個永樂大典還不是他自己完成的,這個曠世奇才當?shù)米屓擞悬c不是很能相信。

很多人都說解縉死于太過耿直,不懂官場厚黑學,但真的是這樣么?下面小編給大家深入的八一八這個據(jù)說耿直的解縉!

要說解縉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參加江西鄉(xiāng)試,名列榜首(解元);次年,會試第七,廷試與兄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選為庶吉士,讀中秘書。明成祖時,入直文淵閣,進翰林學士,參與機務,后又兼右春坊大學士,一時詔令制作,皆出其手。

解縉的確有治國安邦之,才初入仕時,甚受朱元璋寵愛,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對縉說:“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边@話已出,解縉就停不下來了,第一件事兒就指責太祖屢改政令,殺戮過多,于是這么明顯出頭鳥直接就讓朱元璋一腳踢回了老家。

事情就這么發(fā)展了,此人倒也稱得上一代直臣,但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當皇帝后,他又官復原職,深得建文帝的信任。后來還給建文帝寫信,信中有“所言分封勢重,萬一不幸,必有厲長、吳濞之虞”之句,讓建文帝驀然想起,當年解縉在《太平十策》里也曾寫道:“帝王的封國太大,甲兵衛(wèi)士太多,軍權過重,恐怕數(shù)年以后釀成大禍。”這些都正合自己全力削藩的意圖,于是皇帝立即把解縉召為翰林待詔。

建文帝萬萬沒想到啊,提起這句話的解縉最后投奔了朱棣!按照文人該有的風骨來說,士為知己者死,朱允炆把你拉出來,好吃好喝伺候著,結果你機智的跑了,人諸葛亮扶著阿斗還一心一意,你倒是腿長跑得快。

建文帝快要倒臺的時候,解縉,胡廣,王艮,在吳溥家一起聊天。

解縉陳說大義,胡廣也憤激慷慨,表示與朱棣不共戴天,以身殉國。王艮不說話,只是默默流淚。

談話結束后,解縉結束談話后,連夜收拾包袱,跑到城外投降了朱棣——“縉馳謁”。胡廣第二天投降,十分聽話——“召至,叩頭謝”。

沉默不語的王艮回家后從容自殺。

而冷眼旁觀的吳溥早就看穿了一切,懶得去拆穿。

所以看到此處,還有人覺得解縉沒心眼么?但解縉既然這么機智為什么要冒著得罪朱棣的危險,把皇帝自己都不喜歡的朱高熾推上去?要真說什么按照祖制應立嫡長子,小編第一個不信,要知道他可是跟著朱棣一路造反上來的,祖制早就被踩得稀碎,那么此刻推出朱高熾的原因只有一個——為了文官集團!

經(jīng)歷兩代戰(zhàn)爭狂魔,所有的文官地位岌岌可危,那么此刻他們想要保存,就必須要有一個可以讓他們施展拳腳的皇帝,朱允炆本身并不足夠的據(jù)有魄力,所以機智的解縉選擇了朱棣。朱棣無論從魄力還是影響力來說都比朱允炆高上幾個層次。

但朱棣的兒子不一樣,朱高熾雖然不及他的幾個弟弟得圣上歡心,但好圣孫朱瞻基卻是朱棣一手帶出來的,可以說手段也是非凡的,同樣是叔叔的朱高煦卻并沒有朱棣當年的能耐,所以朱高熾是他們最好的復辟目標!所以從本質(zhì)上來講,解縉和方孝孺并沒有什么區(qū)別,不過就是解縉考慮的更長遠罷了。

然而可悲的是,最終解縉還是被三重白雪帶走了生命,也可以說是可悲可嘆了。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