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項羽為什么不直接稱帝?又為何會敗給劉邦?

2017-05-16 14:49:2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西楚霸王項羽是秦末時期的著名的將領,但是他可不是秦王朝的將領,而是反秦的隊伍中的大將軍。項羽,名籍,字羽,是秦末下相地方的人。他從

西楚霸王項羽是秦末時期的著名的將領,但是他可不是秦王朝的將領,而是反秦的隊伍中的大將軍。項羽,名籍,字羽,是秦末下相地方的人。他從小就跟隨著自己的叔父項梁。項羽的來頭應該不算小了,他的祖父是戰(zhàn)國末期楚國的大將軍,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是楚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將軍。項梁在項羽小的時候就教導項羽讀書識字,教給他領兵打仗的經(jīng)驗和方法。而項羽此人,天生神勇,力大無窮,傳說項羽很小就可以戰(zhàn)勝比自己強壯許多的成年人,就是因為他的力氣超級大。

項羽曾經(jīng)因為巨鹿之戰(zhàn)一戰(zhàn)成名,迅速獲得話語權,成為了當時楚地的代表人物。在他打了巨鹿之戰(zhàn)后,他向楚懷王請封為西楚霸王,楚后懷王沒有辦法,迫于項羽的壓力只能同意。一個君王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將自己的王的稱號交給另外一個人呢?這不就約等于是和別人一起分享天下嗎!所以,楚后懷王當時之所以會同意項羽稱王,一定是迫于壓力。而項羽在稱王之后所做的一系列的事情,楚懷王都沒有發(fā)言權。項羽巨鹿之戰(zhàn)后,不僅自封為楚霸王,還分封各地的諸侯,他封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張耳為常山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趙王歇為代王,齊王田市為膠東王,司馬卬殷王,申陽為河南王,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臧荼為燕王,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等十八個諸侯王。

古人對項羽的評價就是“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但是項羽在打了勝仗之后為什么不直接稱帝呢?當年項羽跟隨叔父項梁起事的時候,為什么不像劉邦這樣自己起兵,而是封了楚國后人為楚懷王?楚懷王以上位,就相當于是大了項羽他們一個級別,項羽打得天下就是楚懷王的了,他當初為什么要這樣做呢?還有項羽既然這么神勇,為何最后會敗給劉邦這個曾經(jīng)的市井小民?

當初項羽在無奈之下才實行的這一套分封制。以前項羽跟隨項梁曾看見過秦始皇嬴政巡游的場景,當時項羽就對項梁說“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這說明項羽是有做天下主的決心和目的的,不過他當時手中的資本有限,情況根本不允許他像秦始皇般將所有權利集中在自己一個人的手里。

首先名義上來說,項羽的上將軍的稱號是因為軍事需要而受封的,現(xiàn)在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束了,這個封號按理說就應該會被收回去。楚懷王是楚國的王,他肯定不會同意項羽代替了自己稱王稱帝的,但是項羽神勇,現(xiàn)在正是用人之際,他和項羽之間其實是一種利用和制約的關系。項羽需要一個楚王來凝聚楚國的人心,而楚王需要一位戰(zhàn)將為自己開天辟地。所以,這兩人都深深的忌憚著對方,但是又不能將對方解決掉,只能選擇妥協(xié)。在項羽提出要請封西楚霸王的時候,楚懷王只能同意。

再者就是項羽手中兵力的組成太過混亂,軍中屬于項羽項氏一族的士兵數(shù)量有限。雖然號稱有四十萬大軍,可是這都是各國軍事頭目的自成一派的軍隊,聽不聽項羽的指揮還是一回事。而且單單就楚軍士兵來說,他們不全是項羽的派系,來路復雜,派系眾多,項羽想要一起控制這么復雜的軍隊沒有絕對的權力是不行的。

最后項羽手下還沒有像秦始皇嬴政當年一統(tǒng)天下的時候,身邊到處都是輔佐的人才。項羽后勁不足,雖然靠著巨鹿之戰(zhàn)成名了,但是這只是在諸侯國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楚懷王收回項羽的軍權,項羽也只不過是一個楚國的將軍而已,年紀輕輕的項羽和這些老油條們比起來,明顯經(jīng)驗不足。所以最后才會敗給劉邦這個精明事故的人。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