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烹飪方法多 羊蝎子因他改名“東坡羊蝎子”
中國人吃羊肉的歷史源遠(yuǎn)流長,早在4000多年前,中國的先民就馴化了羊,羊成為日常六畜之一。漢代以前羊肉主要用煮,或者用泥裹著烤著吃,加工相對粗糙,調(diào)料也很少。漢朝的時候,熱愛美食的人民,想盡辦法烹飪美食,他們有時腌制羊肉,有時熬湯,還能夠晾干做肉干,也能切成細(xì)條烹飪,甚至用煙熏烘烤等等,羊肉的制作方法日益精湛。
羊肉的“文吃”與“武吃”
唐朝時羊肉作為美食進(jìn)入的新紀(jì)元。一次韋巨源升官作了尚書,請皇帝吃飯。其中有幾種羊肉的美食,今天看來仍然令人驚嘆。比如:通花軟牛腸,這種香腸是用羊骨髓與牛肉攪拌在一起做成。羊皮花絲,即細(xì)切的羊肚絲;逡巡醬,即為魚肉羊肉制作的醬,魚羊為鮮;五生盤,即羊、豬、牛、熊、鹿5種肉的拼盤;格食,即用羊肉、羊腸拌豆粉煎制而成等等,最夸張的是“升平炙”,一道菜用三百條羊舌、鹿舌烤熟后拌在一起,即寓意能言善辯,又體現(xiàn)君臣一心。
到了宋朝,羊肉價格變得十分昂貴。由于宋朝疆域較小,大量過去適宜養(yǎng)羊的地區(qū)被其他鼎立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占據(jù)。羊是軍用物資,羊皮可以制造軍隊的營帳和官兵的衣服?!哆|史》中就明確記載,宋遼兩國的邊境貿(mào)易中,為了削弱宋軍的軍事力量,遼國嚴(yán)格控制羊的出境。西夏政權(quán)倒是允許羊賣到宋境,可價格貴的令人乍舌,幾斤茶葉才能換一只羊。因此,在宋朝一般人是吃不起羊肉的。平江府的羊肉每斤賣到900錢,而冬天的黃河鯉魚每斤不到100錢,一頓普通有酒菜的飯10錢也夠了。因為羊肉太貴,連俸祿低的小官也吃不起。
羊肉在宋朝皇家的地位特別。宋朝皇族的家規(guī)定:“飲食不要太多山珍海味,御膳房只用羊肉就夠了?!币虼耍纬挠欧恐饕鲅蛉?,每年要消耗十萬多斤羊肉。宋朝皇帝也愛吃羊肉,宋仁宗半夜做夢,都想吃烤羊。宰相呂大防止曾經(jīng)對宋哲宗說:“宋朝能夠維持一百多年的國泰民安,就是因為皇家只吃羊肉?!边@或許與唐朝以來盛行的中醫(yī)“以形補(bǔ)體”,“吃啥補(bǔ)啥的”的理論相似,羊是溫順,安靜的動物,與宋朝皇帝形成寬厚仁慈的性格也有影響。
即便皇帝只吃羊肉,天才的廚師們也能做出巧奪天工的人間美味?!段淞峙f事》記載:紹興二十一年,宋高宗親臨清河郡王張俊府第,并在張府接受了張俊的宴請,這是極其難得的圣眷恩寵。張俊準(zhǔn)備了大量山珍海味,作為皇家最重要的羊肉,自然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羊頭菜羹、燒羊頭、羊舌托胎羹、鋪羊粉飯、燒羊、斬羊、羊舌簽等,其中羊舌簽是把羊舌頭切成極小塊,熬成肉粥,用雞蛋做卷,包裹碎肉,味道香甜可口,寓意能言善辯。羊舌托胎羹則用羊舌二枚,羊皮二塊,羊腎四枚,蘑菇、糟姜做羹,食用肉湯,有補(bǔ)中益氣的效用。
羊肉的皇家榮耀,上行下效,宋朝的官員也格外看重羊肉。羊肉的吃法雖多,歸納起來是兩大類,一種是“文吃”。這點很符合讀書人的品味,不但要求羊肉要做的好吃,還要有搭配美酒。吃肉的環(huán)境雅致,有美好的音樂舞蹈助興;另外一種叫做“武吃”。這種吃飯是對專注與羊肉單純的熱愛,只吃肉,別的都不用。宋朝大臣蒲宗孟一家是武吃的代表。一家人一天要吃十幾只羊,一年共需四千多只。
酷愛羊蝎子的蘇東坡
宋朝的大名士蘇軾和羊肉緣分頗深。蘇軾性格耿直,仕途坎坷。宋神宗時,他反對王安石變法被新黨貶斥。好不容易熬到宋神宗去世,舊黨上臺。蘇軾卻反對徹底廢除王安石的新法,仕途再遇障礙。最倒霉的是宋哲宗親政后,新黨再次上臺,蘇軾被貶斥到惠州,從此再無翻身的機(jī)會。
今天的惠州市地處珠三角地區(qū),經(jīng)濟(jì)繁榮,人口密集。在北宋時,這里可是偏僻荒涼,民生凋敝。對于這個沒有前途的罪官,蘇軾身邊的姬妾們紛紛離他而去,只有那位給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靈感的紅粉知己王朝云,一直陪在身旁。不幸的是由于水土不服,王朝云常年患病,最終逝于惠州。面對事業(yè)和感情的雙重打擊,蘇軾依然倔強(qiáng)的生活著,并不斷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樂趣。他喜歡吃荔枝,學(xué)習(xí)古法釀酒,甚至憑借自己多年對美食的造詣,不斷發(fā)明改進(jìn)羊肉的新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