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侍奉過6位皇帝 50歲時竟把李世民迷住
關(guān)于蕭皇后的出身,《北史》和《隋書》都有記載。581年,年幼的周靜帝被迫將皇位“禪讓”給外公楊堅。新登基的大隋皇帝,還挺待見蕭巋,他坦率地表示,希望次子楊廣能迎娶一位西梁公主??粗械木褪鞘捈宜墓?,就是后來的蕭皇后,姐姐們鬧著相親時,她居然沒守在父母身邊,而是被寄養(yǎng)在民間,衣衫襤褸,正吃糠咽菜哩。
蕭家四姑娘,像所有貧苦的鄉(xiāng)下女孩兒一樣,穿布衣,嚼菜根,一筆一筆地認字,一寸一寸地窺探人生。民間樸素的智慧,鄉(xiāng)野淳樸的性情,和她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zhì),不著痕跡地嫁接在一起。這個冰清玉潔的花季少女,自然與眾不同,《隋書》里稱贊她:“性婉順,有智識,好學解屬文,頗知占候?!彪y為她舅舅,一個窮光蛋居然能把外甥女培養(yǎng)成一流人品!如今,姑娘不再是隨手丟棄的破爛兒,或許能變成父母手上的“金棋子”,趕緊,沐浴更衣,接回王宮!
少年夫妻,享不盡的柔情蜜意。蕭妃雖未長在深宮,卻從民間學會了謹言慎行、恪守婦道。她斯文地夾著尾巴過日子,丈夫就是“天”,她溫順地崇拜,無條件地服從。這樣的夫妻生活,怎么會不和諧呢?晉王伉儷簡直就是朝野矚目的“金童玉女”。
楊堅和獨孤皇后更是看在眼里,喜上眉梢。小兒子越是招人喜歡,獨孤皇后就越膩味大兒子楊勇,她總想找茬兒把楊勇從太子的尊位上拽下來。廢了楊勇,再立誰呢?當然是眾望所歸的楊廣。而蕭妃呢,閉門家中坐,卻被卷入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權(quán)力斗爭——這出戲的總導演是獨孤皇后,總策劃當屬少年老成的晉王千歲楊廣。
有蕭妃默契的配合、溫柔的撫慰,楊廣徹底贏了。隋開皇二十年,也就是公元600年,31歲的楊廣如愿以償?shù)刈錾狭藮|宮太子。
大業(yè)元年(605年),35歲的蕭妃晉升為蕭皇后。這是她和楊廣苦守了23年的酬勞。楊廣頒詔,慷慨地稱贊自己的元配:“妃蕭氏,夙稟成訓,婦道克修,宜正位軒闈,式弘柔教,可立為皇后?!被实劭诨輰嵵粒瑹o論到哪兒,不管干什么,都捎上蕭皇后。盡管其真心寵幸誰,別人不得而知,但楊廣對蕭皇后的表面文章還是做得非常漂亮。聰明過人的蕭皇后也相當知趣,她一步一步地退讓,直到靠邊兒站。人老珠黃,色衰愛弛,何必搬個醋壇子,招皇帝膩味呢?盡管蕭皇后仍俯首帖耳地服侍在楊廣左右,但其心境卻大不如前了。
《隋書·后妃列傳》寫道:“后見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感情危機恰恰潛伏在這種客客氣氣的情態(tài)之下:兩口子不再交心,甚至連吵架的興趣都沒了。說話看臉色,言語找尺寸。盡管睡一張床,也不過是在勉強維持。蕭皇后頂著華美的冠冕,默認了這種情態(tài)?;实劭v情淫樂,好大喜功,把隋文帝攢下的家底揮霍得一干二凈;官府橫征暴斂,民間盜賊風起;遠征高麗的軍隊和挖掘運河的民工,天天都在哀號、死亡……隋朝恢弘的大廈,搖搖欲墜,隨時可能土崩瓦解。
《北史·后妃傳》記載了蕭皇后內(nèi)心的痛苦,有人稟告,宮外馬上要造反了,請示皇后怎么辦。蕭氏擺了擺手,惋嘆道:“天下事一朝至此,勢去已然,無可救也。何用言,徒令帝憂煩耳?!狈g成俗話,就是混過一天算一天。
女戰(zhàn)俘,最怕男人過手
雖說楊廣自詡的“好頭頸”沒人來砍,然而在618年春天,他卻被叛臣用一條褲腰帶給活活地勒死了。蕭皇后親自收尸,手邊什么也沒有,只能拆幾塊床板,草草地拼了一副薄棺材。剛得勢的弄臣宇文化及,從頭到腳打量這位“女戰(zhàn)俘”——大隋的正宮娘娘,天下男人,誰不神往?宇文化及意味深長地笑了。
《隋書·宇文化及傳》交代得非常藝術(shù):“化及于是入據(jù)六宮,其自奉養(yǎng),一如煬帝故事?!?19年,他居然跑到魏縣(今河北大名西南),關(guān)起門來當皇帝。宇文化及的狂妄行為,馬上招來滅頂之災——爭頭彩的竇建德殺上門來。
蕭氏再次面臨當俘虜?shù)呢\。這回,她想死了。既不哆嗦,也不哭鬧,面無表情地等待死亡。所幸,搶救及時,而且碰上了“忠于大隋”的竇建德,戰(zhàn)勝者居然對她非?!岸Y遇”。有理由相信,在竇建德那兒,蕭氏似未受辱。這是義軍的政治需要,也受周圍條件的制約。其一,竇建德人品正派,還未墮落到霸占女俘的地步;其二,竇建德身邊蹲著一只“母老虎”,老婆曹氏幾乎寸步不離,看得很緊;其三,蕭氏留駐時間并不長,約摸兩三個月后,就被突厥人接走了。
突厥的義成公主,從竇建德手上要走了蕭氏。20年前,楊堅把這位宗室之女(義成公主),嫁給了啟明可汗。后來,丈夫死了,義成公主便改嫁“兒子輩”的始畢可汗、處羅可汗和頡利可汗。從楊廣那兒論,義成公主得叫蕭氏一聲“嫂子”。姑嫂重逢,也算有了依靠。
《隋書》對此一筆帶過:“突厥處羅可汗遣使迎后于洺州(今河北廣平),建德不敢留,遂入于虜庭?!辈还芮樵覆磺樵福捠暇瓦@么身不由己地走了。一個孤苦伶仃的落難寡婦,沒有挑揀的權(quán)力,命把你推到哪兒,就落到哪兒。誰都能猜到,可汗身邊的女人必須無條件地“從其胡俗”,蕭氏和義成公主共同被納入了處羅可汗的寢帳。后來,處羅可汗死了,姑嫂兩個又順理成章地嫁給他的弟弟——頡利可汗……
蕭氏早就斷了重返長安的念頭。既然已經(jīng)國破家亡,江南春雨、中原杏花對自己還有什么意義呢?不如在這荒蠻的塞外了此殘生吧。所幸,還有個小孫子楊正道做伴兒。楊門骨血,是她最后的一點兒安慰了。
寡婦門前是非多,多得后人都難以承受。公元630年,年屆花甲的蕭氏,含淚回到長安。此時,突厥大敗,義成公主死了,頡利可汗遭擒。按理說,蕭氏仍屬“戰(zhàn)俘”,但她特殊的身份,居然贏得了大唐的禮遇。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歸唐之后,她竟把李世民卷進了是非漩渦。
《舊唐書·太宗本紀》載:“四年春正月乙亥,定襄道行軍總管李靖大破突厥,獲隋皇后蕭氏及煬帝之孫正道,送至京師?!笔捠蠚w來,李世民給足了面子。一來,兩家“親上親”,楊廣是李世民的親表叔,李世民還娶了楊廣的女兒大楊妃,從哪兒論,蕭氏也算長輩;其二,李世民的智囊蕭瑀,是蕭氏的親弟弟,給臣子一個天大的面子,有什么不好呢?《北史》里說:“(蕭氏)歸于京師,賜宅于興道里。”看來,李唐很愿意奉養(yǎng)這位前朝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