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奪狀元 音樂天才王維竟也“走后門”?
公元701年生于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的王維,字摩詰。他才華早顯,與小一歲的弟弟王縉幼年均已聰慧過人,15歲時便去京城應(yīng)試。因能寫一手好詩,又工于書畫和具備極高的音樂天賦,少年王維一到京城,立即成為王公貴族眼里的香餑餑。
憑才華,雖不能百分之百保證王維就能考取狀元,但進前三名應(yīng)該不成什么問題。然而,開元七年(719年),18歲就奪得京兆府解元(府試第一名)的王維,卻在會試中名落孫山。殘酷的現(xiàn)實狠狠地教訓(xùn)了王維,在“干謁”(即學(xué)子士人帶著自己的最佳作品拜訪權(quán)貴)之風(fēng)盛行、官場及科場腐敗猖獗的情形下,不拜碼頭、缺少政治資源,縱然才華蓋世,也休想在科考中拔得頭籌。
怎么辦?非常器重王維的岐王李范(李隆基的弟弟李隆范)給他出了一個點子,讓他去拜見九公主(唐玄宗同母妹妹玉真公主)。第二天,王維隨李范拜謁玉真公主,到了公主府邸,王維并不急于獻詩,而是先為公主彈上了一曲《郁輪袍》,滿座皆驚。就在公主等眾人聽得如癡如醉之時,李范見縫插針隆重推介王維:這個風(fēng)流倜儻的小伙子不僅琴彈得好,詩寫得更好。王維乘機獻上詩作。公主看后贊不絕口:“皆我習(xí)諷,謂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币馑颊f,這些詩文都是我經(jīng)常讀的,原以為是古人的杰作,沒想到是你的大作啊。玉真公主當(dāng)即邀請王維上座并表態(tài),定為王維會試“力薦之”。
玉真公主果然說到做到,主考官裴明復(fù)只能唯命是從。清代徐松《登科記考》卷七引唐人小說《集異記》說,本來開元十九年(731年)科考狀元“內(nèi)定”為張九皋(宰相張九齡的弟弟),結(jié)果被王維橫空奪走。
新、舊唐書稱,王維是開元初奪得狀元,歷任太樂丞、濟州司倉參軍、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等。王維靠關(guān)系意外奪取狀元及他寫的那些歌功頌德的應(yīng)制詩、阿諛奉承的唱和詩,也引起了人們非議,遭同期乃至后世諸多文人譏諷為“才情高,人品差”。王維的才情絕非濫竽充數(shù),其做官亦勤政為民、清正廉潔。然而,僅因王維拗不過大環(huán)境才不得不托關(guān)系、找靠山奪得了狀元,后世文人一直對他詬病??磥?,任何時候公開、公平、公正競爭得到的東西,才最令人心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