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馬大師徐悲鴻軼事 蘇帥布瓊尼求贈《奔馬圖》
1934年春,徐悲鴻赴歐洲舉辦個人畫展,“在歐洲各國一路掛過去”。在莫斯科國立博物館展出時,蘇聯(lián)對外文化局局長阿洛賽夫向徐請求:在國家博物館畫展揭幕式上,請為觀眾作一次畫馬的現(xiàn)場表演。徐欣然同意。開幕那天,盛況空前,觀眾把展廳擠得水泄不通,蘇聯(lián)著名騎兵元帥布瓊尼也興致勃勃地趕來觀看。布瓊尼半生馳騁疆場,為國家屢立奇功,素來愛馬成癖,加上早聞徐悲鴻畫馬專家的大名,更是逸興飛揚(yáng)。他擠在觀眾群內(nèi),全神貫注地看著徐用中國特有的宣紙和筆墨當(dāng)場作畫。
只見徐從容吮筆理紙,行筆走墨,片刻,一神形兼?zhèn)?、勢若游龍的奔馬躍然紙上。觀眾為徐的絕藝所傾倒,整個藝術(shù)大廳爆發(fā)出一陣?yán)坐Q般的掌聲?!岸嗝雌婷畎?!”騎兵元帥布瓊尼更是激動得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他興奮地?fù)荛_他前面的觀眾,疾步走到徐悲鴻面前,舉手向他敬了一個軍禮,然后懇求說:“徐先生,請您把這匹馬送給我吧,否則,我會發(fā)瘋的!”徐被布誠懇而又幽默的話逗笑了,點(diǎn)頭答應(yīng)并落款簽章,將《奔馬》圖贈給了布瓊尼
布瓊尼像打了勝仗一樣歡喜,他和徐熱烈擁抱并大聲稱贊道:“徐先生,你不僅是東方的一支神筆,也是世界的一支神筆!你筆下的奔馬,比我所騎過的那些戰(zhàn)馬更加奔放,更加健美!”眼前的這一幕,使人記起杜甫的詠馬名句“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布瓊尼戎馬半生,向來把馱著他縱橫馳騁、歷地過都的戰(zhàn)馬當(dāng)做勇敢的將士、俠義的豪杰和忠實(shí)的朋友。更何況徐畫奔馬,再現(xiàn)了布氏心中“可托生死”的忠勇形象,極大地滿足了他的心理渴求,引起他無限的遐思和想象。此時徐悲鴻手中的筆,早已幻化成布氏心中的一枝筆。這不很形象地說明徐悲鴻藝術(shù)的巨大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