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戰(zhàn)中我軍犧牲首位女兵郭容容 遭越軍伏擊身亡
郭容容,山東省福山縣人,1955年生,1974年9月入伍,1979年2月參加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在從高平往國內轉運烈士途中不幸被越軍伏擊壯烈犧牲,英年24歲。郭容容是我軍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中犧牲的第一位女戰(zhàn)士,也是龍州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烈士陵園中唯一的一位女烈士。
1979年元旦剛過,郭容容所在的師政治部領導找她談話,告訴她已經被提升為放映組長的消息。對此,郭蓉蓉是又高興又擔心。
高興的是,自己在黨組織的培養(yǎng)下從一個社會青年成長為人民軍隊的干部;擔心的是,自己平日里鍛煉的還少,經歷淺,能否挑起這副擔子。
其實,郭容容一直以來都勤奮努力,積極做好自己手中的各項工作。她不怕駐地嚴寒,頂風冒雪,每天到車站取送影片,并逐一登記,認真清點。她不怕疲勞,連續(xù)工作,常常是在一天之內為部隊放映好幾場電影,并且做到場場安全無事故。
對于指導意義較強的軍教片、戰(zhàn)斗故事片,她總是抓住機會講解內容,反復宣傳。
節(jié)假日,她讓其他同志休息,自己堅持頂班,利用空余時間把放映宣傳、對敵喊話的器材檢查了一遍又一遍。全師各團和駐地友軍共十幾個電影組取片送片,她都逐一安排,周到細致,贏得了機關和部隊指戰(zhàn)員的一致贊譽。
二月十九日,郭容容所在的師從水口關出境對越作戰(zhàn),郭蓉蓉和電影組的其他幾位同志被分配到傷烈組工作。
搭帳篷,她揀最重的杠子扛;構筑防炮洞,她挖的又深又快。
為了給傷員找水,她提著水桶,冒著生命危險,從這個坡走到那個坡。她登記傷員耐心細致,常常是一邊登記一邊與傷員交談,鼓勵他們安心養(yǎng)傷,早日重返戰(zhàn)場。
26日下午,郭蓉蓉再次跟隨傷烈組趕赴前線,護送烈士回國。事實上,她們奔波在戰(zhàn)場與后方之間的公路上,每天都要面臨越軍在沿線公路上的阻擊和冷槍冷炮。
一天傍晚,她們從國內空車回來,途中遇到越軍阻擊。當時,她坐在后車廂中,一顆子彈打在頸動脈上,當時就犧牲了。
同車的女戰(zhàn)友李萍,被這突然的情況驚呆了,由于黑夜看不清,李萍還上去抱著她,尋找傷口,想為她包扎。
而前面的駕駛室里,司機的腿被打壞了,副駕駛座上的九連副指導員趕緊下車背著司機,李萍拿著手槍警戒,他們迅速隱蔽到路邊的山上。
這時,越軍下來包圍了汽車,看到車上沒人,就把車點著了。而郭蓉蓉的遺體,當時還在車上。
第二天,九連副指導員又去那里把郭蓉蓉的遺體燒完,把骨灰?guī)Щ貋砹恕?/p>
郭蓉蓉成為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中第一位犧牲的女戰(zhàn)士。郭蓉蓉犧牲后,師政治部給她記三等功,后安葬在廣西龍州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