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和李牧究竟誰厲害?戰(zhàn)國王翦與李牧的對決
國末期,有所謂四大名將之說,即秦國王翦,白起,趙國李牧,廉頗。
雖是四大名將齊名,可放到實戰(zhàn)里,卻往往陰差陽錯,長平之戰(zhàn)的趙國主將本為廉頗,卻被趙王聽信讒言,換成了趙括,而廉頗前腳剛走,后腳秦軍的主將就換成了白起。一對蓋世名將,在決定秦趙命運的大決戰(zhàn)里擦肩而過,可謂遺憾。
然而卻有另一場對決,雖是遺憾,卻更多的是悲嘆,比如王翦VS李牧。
這兩位都是彼時國家里的頭號將星,王翦自不必說,白起死后秦軍的頂梁柱,后來秦滅六國的一半以上的疆土,都是他打下來的。李牧也牛,趙國北部匈奴騎兵的克星,彼時戰(zhàn)國七雄中最優(yōu)秀的騎兵戰(zhàn)將領,秦軍中最頭疼的人物。在之前的秦趙之戰(zhàn)中,他可謂是獨撐大局,公元前235年,擊敗秦國大將恒奇,殲秦軍十萬,為秦國在戰(zhàn)國時代遭受的最慘重損失,公元前232年,以各個擊破戰(zhàn)術,擊敗秦將李信和蒙驁的兩路秦軍入侵,為趙國歷史上最后一次對秦作戰(zhàn)的勝利。多年間,王翦之外(白起已死)的秦國名將,他幾乎獨自打了個遍,終未逢敵手,秦王嬴政的統(tǒng)一大業(yè)面前,李牧,仿佛就是一條越不過的長城。
公元前229年,趙國發(fā)生百年一遇的大地震,秦軍再次攻趙,這次下了狠心,調王翦。兩位不世出的名將,終于有了交手的機會。
可李牧的處境怎一個慘字了得,國家新遇地震,人心浮動,損失慘重,軍隊都很難集結起來,秦軍來勢兇猛。王翦的部隊直下井頸關(河北井經(jīng)縣),切斷趙國逃亡后路,楊端的幾十萬大軍直下邯鄲,要把趙國一窩端,可這處境危險的仗,卻還是被李牧打得有聲有色,他制定了北守南攻的策略,對北部王翦以固守為主,集中僅有的精銳騎兵,猛烈打擊楊端的軍隊,而王翦也針鋒相對,你固守,我和你相持,看誰耗得過誰,同時和楊端部互為犄角,相互救應,戰(zhàn)局,又一次陷入了相持,幾番搏殺下來,雙方平手。
而當李牧正如救火隊員一般浴血奮戰(zhàn)的時候,王翦,卻找到了制勝之道,拿出了李牧最想不到的辦法——打黑槍。
反間,派奸細去邯鄲造謠,說李牧堅守不戰(zhàn)是和秦軍勾結,買通趙王寵臣郭開進讒言,愚蠢的趙王遷果然上當,派趙蔥取代李牧,更秘密處死了這位功勛卓著的戰(zhàn)將,由此,李牧精心打造的鋼鐵防線,終于像決口的堤壩般一瀉千里,秦軍趁勢沖殺,趙軍全軍覆沒,趙國滅亡。至于冤殺了李牧的趙王,早被秦軍抓到咸陽吃牢飯了。
王翦贏了?李牧敗了?
贏者非是靠才能而贏,敗者非是因才能而敗,所謂良禽擇木而棲,怪只怪,腳下占的枝頭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