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閃擊戰(zhàn) 為何意大利就沒法在希臘戰(zhàn)場使用?
1940年納粹德國依靠閃電戰(zhàn)席卷西歐,它的軸心國朋友--意大利也想學一學德式“閃電戰(zhàn)”。
墨索里尼想以剛剛侵占的阿爾巴尼亞為跳板,出動大軍征服巴爾干小國希臘,他估計只需數(shù)周時間就能達到目的,并在雅典舉行“勝利閱兵”。
本來意大利想以戰(zhàn)爭恫嚇的方式,逼迫希臘投降,但希臘政府斷然拒絕,并且尋求英國軍援。外交手段失敗后,墨索里尼準備出兵,時間就定在當年10月28日,這恰好是1922年他率領法西斯黨徒奪取意大利最高權力的紀念日。
雙方兵力對比:
軍隊兵力意大利軍隊“阿爾巴尼亞”集團軍群(轄第9、第11集團軍,由普拉斯卡上將指揮)共15.7萬人,其中準備入侵希臘的主要兵力共8個師約8.7萬人,163輛坦克、686門火炮和380架飛機。希臘軍隊總司令為帕帕戈斯上將,部署在北部地區(qū)的第1、第2、第5軍共12萬人,但阿希邊境一線僅部署有2個師另2個旅和13個獨立步兵營,共2.7萬人,20輛坦克、220門火炮和36架飛機。
希臘軍決定依托邊境筑壘地域組織防御,阻止意軍突入國土縱深
1940年10月28日,意軍分三路向弗洛里納、沃武薩和約阿尼納發(fā)起進攻,向南推進五六十公里。希軍利用山區(qū)有利地形頑強抵抗。英國為保持其在巴爾干的影響、開辟對德作戰(zhàn)新戰(zhàn)場,第二天就開始援助希臘,派遣航空兵支援希軍作戰(zhàn)。
11月3日,希軍在沃武薩粉碎意軍進攻,奪回戰(zhàn)場主動權;隨后集結(jié)12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和3個步兵旅的兵力,于14日發(fā)起反攻,擊潰意第11集團軍,21日占領科爾察。至年底,希軍推進至波格拉德茨和希馬拉一線。
得知消息后,墨索里尼極為震驚,親自下令把波拉斯卡革除軍職,由索杜中將接替。可是墨索里尼新派來的將領還是不靈光,從11月14日開始,希臘軍隊乘勝殺進阿爾巴尼亞境內(nèi),最遠處深入阿境內(nèi)達80千米,占領名城科爾察。至此,意大利的軍事冒險以慘敗收場。
戰(zhàn)斗結(jié)果:
軍隊傷亡意大利軍隊傷亡1.5萬人,多達80余輛坦克和300余門火炮成為希臘軍隊的戰(zhàn)利品希臘軍隊僅傷亡4900余人
3月,意軍在德國進軍巴爾干之前再次發(fā)起進攻,雖然意軍兵力及裝備均占優(yōu)勢,但仍慘遭失敗敗,要不是希臘沒有自己的重型軍工業(yè),希臘軍隊把繳獲的彈藥消耗殆盡,說不定意大利人會被徹底趕出阿爾巴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