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民俗 > 故事大全 > 正文

讓人費解的古諺童謠

2016-05-21 09:35:1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你相信童謠是這些懵懂頑童創(chuàng)作的? ——讓人費解的低幼文學(xué)古諺童謠,純乎天籟,而細繹其義,徐味其言,自有至理存焉,不能假也。 ——清許

你相信童謠是這些懵懂頑童創(chuàng)作的?

——讓人費解的低幼文學(xué)古諺童謠,純乎天籟,而細繹其義,徐味其言,自有至理存焉,不能假也。

——清許之?dāng)ⅰ短旎[集敘》

羊,羊,吃野草,

不吃野草遠我道,

不遠打爾腦。

這是齊廢帝時的歌謠。不加任何注解,我們可以理解為:羊啊羊,乖乖地吃野草吧;不好好地吃就早點離開這里;不然的話,小心我打你的腦殼!

調(diào)皮的孩子形象躍然紙上。

然而,當(dāng)我們進一步了解到這童謠背后的故事,才發(fā)現(xiàn)我們真的想簡單了。

北齊時,有一個大臣叫楊愔,在文宣帝高洋手下很受重用。高洋代魏自立時,害死了魏孝靜帝,把孝靜帝的皇后、他的妹妹太原長公主許給了楊愔,并累封他至開封王。高洋臨終的時候,他的兒子高殷還只有十六歲,且個性軟弱,他對后事頗為憂慮,便遺詔讓楊愔等人輔助他兒子治理國家。然而,這位不得人心的皇帝一死,一場激烈的權(quán)力爭奪戰(zhàn)便開始了。楊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圖削弱政敵常山王和長廣王的權(quán)勢,誰知幾經(jīng)努力,卻適得其反。一次,楊愔等議及要除去二王,但小皇帝不肯,楊愔等又議要將二王派到外面去做刺史。二王得到密報,決定先下手為強,在拜職會上布下打手,先將楊愔等人痛打一頓,打得他們頭破血流,楊愔的一只眼球也被打出來了。接著,二王又將楊等人帶到皇帝那兒,要他下令殺之。小皇帝說:“叔父只要饒我性命,這些人隨你們處置吧。”于是,楊愔及其同謀等數(shù)人均被殺害。太皇太后婁氏用金子放在楊愔被打掉眼珠的眼眶內(nèi),算是表示了一點“心意”。

這首童謠反映的就是這樣一段史實。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楊”和“羊”同音的特點,以兒童易于接受的“放羊”的寓言形式,非常形象而又恰切地表現(xiàn)了在封建帝王統(tǒng)治下官吏們的三條出路:一是“吃野草”,即乖乖地聽話,在權(quán)勢者面前服服帖帖,安分守己;二是“不吃野草遠我道”,就是丟掉你現(xiàn)在的飯碗,離開主子要你走的“道”,下臺滾蛋;三是“不遠打爾腦”,也就是說,如果既不愿乖乖地聽話,又不想離開現(xiàn)在的位子,就只有被打破腦袋這一條死路了。

此童謠可謂一石三鳥。既有童趣,又有專指,還能夠起到概括一大片的作用。縱觀中國古代的政治斗爭,其中所蘊含的邏輯恰與此同。

可見,童謠并非真的發(fā)心于兒童。別說兒童不可能理解透,即便是成人,又有誰能夠一眼看穿?我國歷史上像這樣的與兒童生活和理解力毫不相干的“童謠”數(shù)不勝數(shù),至于古代童謠的作者均不可考,所以有“童謠之言,生于天心”之說,把童謠看成是天星垂象,儆戒世人。

清許之?dāng)⒃凇短旎[集敘》中則以為:“古諺童謠,純乎天籟,而細繹其義,徐味其言,自有至理存焉,不能假也。”

其實,是不是“天心”、“天籟”,今人很容易看得出。這種以低幼形式出現(xiàn)的文學(xué)作品,往往是有著極深造詣的文學(xué)家或政治家所作。他們假借“天心”與“童口”,以置身事外的方式做著悄悄的謀劃,借以表達某種政治意圖或附著某種神秘色彩。

再看——

千里草,

禾青青;

十日上,

不得生。

這是漢獻帝時童謠。表面意義為:千里的草呀,真繁茂??墒呛堂缫婚_始生長,不消十日,就沒有雜草的生長余地了!用來表明對豐收的渴望。

可要是說出它的寓意來,就讓人驚訝了——獻帝時,權(quán)臣董卓當(dāng)?shù)?,萬民皆怨。這是當(dāng)時朝廷的政客編寫的對董卓的憤恨之詞。“千里草”,合成一個“董”字;“十日上”分明就是一個“卓”字;“不得生”就是在咒董卓死。此之后十日,董卓被其義子呂布殺害。

玄機如此,誰能一眼看穿?再看《宋徽宗時京師童謠》——

殺了穜蒿割了菜,

吃了羔兒荷葉在。

字面意思誰都了解,展現(xiàn)農(nóng)忙,展現(xiàn)小孩子參與勞動的熱鬧場面。其蘊含的深意一樣非??膳拢悍r蒿者,童貫與高俅也;菜者,蔡京也;羔兒者,高俅的兒子也。對這些人一律采取“殺”“割”“吃”的方法,小孩子們怕是不會這么殘忍。

中國歷史上幾乎每個朝代都有童謠。有學(xué)者總結(jié)出“亂世多于盛世,王朝末期多于王朝早期”的規(guī)律,更可以說明童謠的出處在于人為而非天意。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