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三打保定城
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隨即率軍東征,直取明朝京都。大順軍所向披靡,勢如破竹,一路凱歌高奏,然而卻在京南保定受阻,發(fā)兵三次,方得破城。
保定為北京南大門,衛(wèi)師重鎮(zhèn),城圍十二里,墻高三丈五,四周河護城,可謂城堅水深。時值守將張洛彥,執(zhí)總兵銜、擁兵三萬,此人詭計多端,兇殘狡詐。
這日,探馬急報,說闖賊已到城南二十里。張洛彥忙登上城樓。
保定地處廣袤平原,城頭舉目,一覽無余。張洛彥遮陽遠眺,就見塵土飛揚處,闖賊兵如洪水,將似猛獸,刀槍林立,旗幡蔽日。張洛彥不禁心驚,暗想,闖賊這般勢頭,出城迎戰(zhàn),無異于以卵擊石,還是上奏朝廷,固守待援為好。于是轉(zhuǎn)身回衙,寫了報急文書,派人送往京城。
保定離京三百里,就是朝延立派援兵,也不知幾日可到。面 臨闖賊大軍,彈丸保定城,區(qū)區(qū)三萬兵,如何才能守得住呢?張洛彥冥思苦想,終于琢磨出個固守之策。他立刻傳令派兵,將城外民房拆毀,百姓押解進城,青壯丁男當(dāng)兵護城,老弱婦孺集中押在關(guān)帝廟。
二日,大順軍攻城,號炮三聲,軍動如山崩,喊殺聲震天,火炮箭弩列陣城下。突然闖王李自成擺了一下手,大軍戛然收住。闖王用馬鞭指了指城頭垛口:“你們看,張洛彥扣押百姓在城頭,如何攻伐?”
大家細看,果見城墻上一字排列了眾多衣衫襤褸的百姓。這些人扶老攜幼,驚恐萬狀,子啼婦泣,慘不忍睹。若炮矢攻城,這些人首當(dāng)涂炭。
見大順軍停止攻城,城頭百姓紛紛頓首作揖,呼謝闖王大恩。
軍師宋獻策附耳低聲道:“闖王,可暫且退兵,我自有辦法。”闖王頷首,下令大順軍后退十里扎營待命。
見賊軍如洪水般退去,張洛彥得意地捋髯訕笑,令人備酒宴歡慶。
大順軍扎住營盤后,闖王急請軍師過帳議事。宋獻策道:“張洛彥既然用百姓擋我炮矢,索性咱就不用炮矢攻城。”闖王問:“保定城高墻厚,不用大炮,如何破城?”宋獻策道:“我軍中有不少山西軍卒,他們在家曾是煤窯工、擅長挖洞爆破之枝,可令他們暗挖地道抵城下,用炸藥轟塌城墻,再揮軍掩殺,可破保府。”闖王疑慮:“炸城雖比炮轟好些,仍難免傷及城頭百姓。”宋獻策笑道:“張洛彥防我攻城重在白日,故不會看押百姓城頭過夜,我軍可夜晚炸塌城墻,免傷百姓。”闖王連稱好計,而后又蹙眉擔(dān)心道:“城下有護城河,楷寬水深,地道如何穿河抵達城下?”宋獻策笑道:“井下挖煤,時常穿越地下河水。窯工自有絕技妙法,有何難哉?”闖王大喜,當(dāng)下傳令劉宗敏,令其抽調(diào)窯工將士,組成掘洞爆破營,備料籌物,然后潛蹤秘行、距城數(shù)里,選一隱蔽處,開挖地道,通向城垣。
再說總兵張洛彥,見妙計奏效,好生得意,便令軍卒每日晨起押百姓上城,落日后圈回關(guān)帝廟,一連兩日,卻不見大順軍來攻,城中將士皆歡呼慶賀,頌揚總兵退敵有方,然而張洛彥卻高興不起來。
張洛彥思忖,闖賊必想他法破城,可到底用啥法呢?于是,張洛彥暗派密探,喬裝成百姓出城查看。
密探背糞筐持糞叉,趁晨霧出城南行,走出數(shù)里之外,忽見路旁田野有大片松鮮黃土,其間不少土堆,不禁詫異。眼下時令二月,地雖解凍,卻還未開犁翻土。土堆狀似新墳,可前無墓碑上無魂幡,且疏松碩大,不像墳冢。既然不是耕土墳丘,哪來這許多鮮土?密探正在發(fā)愣,忽見地下冒出些壯漢,皆為兵卒,個個肩背柳條筐,從一洞口爬出,倒掉筐中黃土、轉(zhuǎn)身又潛回洞中。密探頓悟,原來闖賊在挖地道攻城,于是趕緊回城稟報。
張洛彥聞報,驚出一身冷汗。地道暗走龍蛇,炸城方位難測,城內(nèi)當(dāng)如何應(yīng)對?張洛彥召來幕僚商議。大家都不知所措。誰都知曉,城池一旦炸破、萬難抵擋闖賊人馬??偙鴨柕镁o了,大家只好說,備足城磚石灰,城破后迅速修補為上。張洛彥問:“三丈五高的城墻,如何立時修起?”眾人面面相覷,無言答對。冷場多時,張洛彥嘆道:“就按你們說的先準(zhǔn)備吧,但有言在先,不論城墻炸塌多大的缺口,必須一日內(nèi)修復(fù)完工,否則你們提頭來見。”
退帳后,張洛彥獨坐帥廳苦思。他判定,闖王之所以棄用大炮而掘地道炸城,目的是免傷百姓,這樣就可能選在夜半炸城。城破難擋賊兵,當(dāng)然最好是及時修復(fù),可夜半至天亮,半夜時間要修復(fù)城墻,神仙也難為此事呀!張洛彥茶飯無味,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一著險棋。
再說劉宗敏率領(lǐng)的掘洞爆破營,土工作業(yè),進展神速,只三日便將地道掘到保府城墻下,置放好炸藥,按軍師之意,三更起爆,“轟——”的一聲悶響,磚土飛天,高聳的城墻突然倒塌了十余丈。劉宗敏通過豁口望見城內(nèi)燈火,不禁哈哈大笑,立即率隊回營繳令。
前方炸城,后方造飯,五更天大隊人馬便拔營出寨。此時東方透白,朗星隱退,闖王同軍師宋獻策并馬向前。兩人一路上談笑風(fēng)生,異常輕松,因為城墻炸開,攻打已非難事,保定府唾手可得。
突然,先鋒官來報,說是保定府城墻完好如初。一旁的劉宗敏聞聽火起,一鞭子抽在先鋒官身上:“十丈寬的城墻口子看不見?瞎了你們的狗眼啦!”先鋒官委屈道:“劉爺不信可親自前去察看。”劉宗敏怒喝:“老子自然去看。若找到豁口,非把你的眼珠摳出來!”話音未落,便打馬而去。闖王和軍師滿腹疑惑,緊隨其后。
保定城前一箭之遙處,劉宗敏勒住嘶鳴的戰(zhàn)馬,抬眼望眺,驚得目瞪口呆——剛被炸塌的城墻竟然依然挺立!
這時闖王和宋獻策也趕了上來,望見高聳壁立的城墻,也如墜五里霧中,問劉宗敏,是否記錯了方位。劉宗敏說:“沒錯,你看護城河邊還有炸塌的城磚呢。”
炸城到現(xiàn)在,不足倆時辰,且在黑夜,如何能修復(fù)十丈寬的城墻炸口?實匪夷所思!軍師宋獻策問先期到此的將士,可聞磚石之聲,眾將士皆搖頭,說到來時就如此,只聽見城上守軍的咳聲。
這時旭日升起,天光大亮,保府城頭,旌旗搖曳,兵刃游弋,曾被炸塌的城段,格外醒目,青磚白縫,顯然是修復(fù)新貌。
看來,炸塌的城墻已被修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可偌大的工程瞬間完成,絕非人力所能,莫非是神助天成?闖王不禁思量,若真有天神暗助張洛彥,那這個保定城可取不得、以免觸犯神靈,違背天意。
軍師也低聲對闖王說:“我觀眾將,皆有驚恐之色,不宜開戰(zhàn)。況此番前來,認為城墻已破,故未帶云梯火炮,不如再次回兵,待弄明事端再攻城不遲。”
闖王點頭。大軍如退潮般又撤回營盤。
二次退兵,闖王郁悶不已,派出多人,定要弄清保定城是如何瞬間修復(fù)的。至夜,探馬紛歸,報明情況,氣得閻王差點兒背過氣去
清晨所見那段毀而復(fù)好的城墻,竟然是用白布帳畫成的。
原來,這正是張洛彥下的一著萬般無奈的險棋。那天,正當(dāng)張洛彥愁眉不展時,蓮池畫師黃雨石造訪,送來他心儀已久的一幅藏畫。畫師見總兵心不在焉,便要告退。張洛彥攔住,道出愁事,最后順口說:“黃公有何高見救我?”黃雨石慌忙起身施禮,笑道:“老夫唯有以筆作畫,總兵若要畫道城墻,老夫尚可,別無他能。”畫道城墻?張洛彥靈機一動,是呀,黑夜城破,先畫道城墻遮掩,待糊弄闖賊退兵后再修筑新墻。張洛彥驚喜地說出此意,又擔(dān)心畫墻被識破。黃雨石道:“可讓弟子們畫精細些,再將畫布貼附于葦席木架上,只要不下雨,保證讓它神鬼難辨。”就這樣,張洛彥也是死馬權(quán)當(dāng)活馬醫(yī),提前備下畫墻、炸墻后趁黑夜掩于豁口,由黃雨石督導(dǎo)。做得天衣無縫,果然嚇退了闖王。
闖王聞之,羞怒萬分,擂鼓聚將,待要發(fā)兵。宋獻策搖頭:“此時再去,那畫城已變真城,再攻如履前轍。”閻王憤然:“被張賊戲弄,惡氣難平。”宋獻策擺手:“破城時機即到,但要忍耐一兩日。”
再說張洛彥,此番得意,更勝上次。他自譽諸葛亮,畫城退闖王,不遜當(dāng)年空城計!他一邊飛馬奏報朝廷,一邊大宴文官武將,還叫全城張燈結(jié)彩。
這一番鬧騰,激怒了城頭眾百姓。“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本以為闖王攻下保定城,可以過幾天好日子,不想老賊張洛彥卻用百姓擋義軍,且連連得逞。大家群情激憤,吵嚷著要下城。
聞聽城頭百姓嘩然,張洛彥大怒,耍淫威,將帶頭男子綁于炮口,一聲轟響,身碎命喪。言稱“祭炮”,誰再鬧事,同此下場。
當(dāng)日晚,一王姓鄉(xiāng)紳來到大順軍營求見闖王,說要獻破城之策。闖王忙降身接見。
王鄉(xiāng)紳說:“保定城墻狀如朝靴,北為上,南為底,東為后,西為前,大軍南來攻南城并非上策。”
闖王點頭。張洛彥確實用重兵防守南城。便問:“依先生之見,攻哪里為上,”
王鄉(xiāng)紳道:“你說,靴子哪里易破?”
闖王說:“自然是靴頭。”
王鄉(xiāng)紳又道:“靴頭為何易破?”
闖王說:“靴頭不如靴底厚,且常碰硬物。”
王鄉(xiāng)紳道:“不錯。還有呢?”
閻王搖頭。
王鄉(xiāng)紳道:“還有就是靴里腳趾的頂勁。”
闖王點頭。
王鄉(xiāng)紳鄭重道:“闖王,保定城頭百姓,不忍再為張洛彥所用,商定舉事,擬于明日午時扒開‘靴頭’西下關(guān)城墻,望闖王派兵接應(yīng),救百姓于水火。”
闖王欣喜道:“好,到時我定然派兵。”
言畢,王鄉(xiāng)紳轉(zhuǎn)身回城。
闖王拱手相送:“老英雄,可敬。”
王鄉(xiāng)紳道:“我兒今日被老賊‘祭炮’,我這是要報仇呀!”
按約定,第二天闖王發(fā)兵,佯攻城南,以吸引張洛彥,暗派精兵繞至西下關(guān)外,待百姓動手扒城之際,趁勢掩殺攻入。
保定城破,殺張洛彥,固黃雨石,軍民歡慶。
在慶功宴上,闖王特意請來王鄉(xiāng)紳入席,親自把盞為其賀功。
王鄉(xiāng)紳道:“闖王,攻克保定,功不在老者,義軍與百姓里應(yīng)外合之功,也在其次。”
闖王笑問:“以你之見,首功應(yīng)歸于何人?”
王鄉(xiāng)紳道:“闖王當(dāng)?shù)檬坠Α?rdquo;
眾將聞言,哄堂大笑,暗譏老兒挺會拍馬溜須。
王鄉(xiāng)紳不理會眾人的譏笑,不慌不忙道:“闖王功德,俱在兩次退兵上。闖王首攻保定,見城上有百姓,恐炮矢傷民、毅然退兵,此為憐民。二次攻城,誤以畫城當(dāng)神功,以為天命不可違,故而再退,此乃畏天。自古以來成大事者,皆有一憐民畏天之德。若無闖王的兩次退兵,哪有百姓協(xié)助破城之舉?閻王自然當(dāng)居首功。”
眾將茅塞頓開,背向闖王舉杯,賀三破保府功德。
推薦閱讀
- 1隱身大盜
- 2韓信月下追蕭何
- 3驚魂尼亞加拉河
- 4虎口姻緣
- 5“地靈”傳說
- 6范丹的傳說故事
- 7神女峰的憂傷
- 8魯班造木鳶
- 9臥佛鎮(zhèn)金書巖的傳說
- 10潼南飛躍鄉(xiāng)金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