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之道 高益民的5大養(yǎng)生秘訣
提起中醫(yī),大家不得不想到高益民,他是我國國家級著名的老中醫(yī),雖然他已經82歲高領了,但是在他的臉上,仍然看不到歲月所留下的痕跡,到此,大家肯定會問他是如何做到的。別心急,下面小編就位大家介紹下高益民的養(yǎng)生之道。
高益民的養(yǎng)生之道
雜食讓我營養(yǎng)均衡
高益民說:“我理解的合理膳食其實就是多吃雜事。我?guī)缀醪粫焯於汲源竺谆蛘甙酌?,而是不知不覺的就去增加自己吃粗糧食物的次數。我家旁邊有一個米粉店,一周我起碼要去吃一次,我很喜歡米粉口感順滑的感覺,它低脂肪、低熱量的特性也很適合我。除了米粉外,貼餅子也是我喜歡的粗糧,我每隔幾天都要吃上一次,貼餅子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營養(yǎng)物質,具有防止消化不良、滋陰養(yǎng)血、減輕皺紋、色斑、色素沉著的功效,而且它外焦里嫩,香味撲鼻,吃著它實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煎餅也是我經常吃的,我說的煎餅不是平時路邊上賣的那種,而是傳統(tǒng)的山東大煎餅。煎餅很大,我每次買回來都得分兩次將它吃完。吃得雜對身體非常有好處,可以讓人體吸收各種食物的營養(yǎng),做到營養(yǎng)健全。那些偏食的人,身上一般都會缺少某些營養(yǎng)物質。”
飲食必須注意節(jié)制
看高教授身材高大、面色紅潤,一頓應該可以吃掉一個煎餅吧!何以非要分兩頓吃掉呢?聽到提問,高教授含笑為問話者答疑解惑。
“可以是可以,但我吃東西的原則是不要過飽,一個煎餅吃下去,胃就滿了,就會與我平時七八分飽的原則相違背,所以我從來都是分兩次吃,在量上有所節(jié)制,才會在補充營養(yǎng)的情況下,不傷害自己的身體。特別是晚上,我吃得都比較少,往往會吃一點干的米飯,吃粥雖然容易消化,但也會因為其分解得快,從而導致夜尿,為了避免夜尿,吃完晚飯后我就不再喝水了。除了吃得少,晚上吃飯我還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吃得早,一般7點前我就吃完晚飯了,這樣,吃完后還有充分的時間,可以活動一下,讓食物消化后再睡覺。
也許正是高教授多年以來堅持雜食、多吃粗糧、飲食節(jié)制的原則,才會在79歲高齡時,還能思維敏捷、神采奕奕地坐在我們的面前吧!
不吃辣椒好多年
雖然大家都說高益民教授是個雜食動物,但是所有食物中有一個是例外,他從來不沾那樣食物,它就是辣椒。聽說,他已經不吃辣椒好多年了。
以前是個“狠”角色
“其實我以前是吃辣椒的,以前吃面,我都會用沸油先將辣椒面炸一炸,炸到辣味撲鼻的時候撈起來,往里面加點鹽,然后拌面條吃。那味道,套用一句現在流行的話,真是辣到爽歪歪?。?rdquo;高教授繪聲繪色的描述,讓聽的人仿佛都聞到了那油炸辣椒面的香味兒——既然這么愛吃辣椒,那怎么又會突然與辣椒絕緣,從此再也不碰它了呢?
“為什么不吃辣椒?這里面有一個故事。”高教授接了一個電話后說,“有次德國中醫(yī)學會的主席來中國訪問,請我作陪,吃飯的時候我和他挨著坐。記得那天有一道菜叫做‘涼拌蛇皮絲’,蛇皮絲上澆上醋,還放了很多辣椒。德國中醫(yī)學會的主席很愛吃這道菜,不停地夾起來放入口中品嘗。看他吃得那么陶醉,我也忍不住嘗了一口,這一吃不要緊,只感覺又酸又辣,味道十足,入口涼絲絲的,簡直是太好吃了。嘗了一口之后,我也停不了口了,直到把這盤‘涼拌蛇皮絲’吃完才罷嘴。”
吃起來感覺像是有滋有味的,而且渾身沒一個汗毛孔都是很痛快的,但是第二天發(fā)生一件讓他永生難忘的事,以至于他現在想起來仍然畏懼不已,臉上很難看。
從此不敢吃辣椒
沒想到的事情在第二天發(fā)生了,第二天高教授一上廁所,發(fā)現自己居然便血了,而且便血的量不少。便血可不是小事,他趕緊買了點藥吃,可是沒想到吃藥根本無濟于事,最后還是去了北京同仁醫(yī)院做了激光手術,才平息了便血的危急事件。
吃辣椒會導致便血嗎
“當然!去同仁醫(yī)院后,醫(yī)生說是因為刺激導致的內痔出血,并且叮囑我以后再也不能吃辣椒了。我知道痔瘡便血的嚴重后果,所以,從此以后再也不敢碰辣椒,即使到了辣都重慶,當地為了答謝我們,請我們一群人去重慶最高的山上吃當地最出名的重慶火鍋,我都沒有吃一口,而是讓廚師給我做了一個西紅柿炒雞蛋,別的人又是涮鍋又是喝酒,只有我一口一口地吃著味道清淡的西紅柿炒雞蛋。平時碰到聚餐或者宴會,我也往往會對他們說:只要給我一個不帶辣椒的菜就可以了。”
或許是因為身為老中醫(yī),所以高教授才會如此嚴地格遵循著這條原則,堅決忌口,不碰辣椒,而對于老百姓平時的飲食,他也有獨到的建議。
老百姓應該想吃就吃
近兩年隨著養(yǎng)生知識的普及,老百姓逐漸知道了應該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養(yǎng)生,但要辨認自己到底是哪種體質,對老百姓來說卻是一件難事,高教授卻說:沒關系,想吃就吃!
“來找我看病的患者在我給他開完藥后,幾乎100%都會問我有什么忌口,而我通常都會對我的病人說,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沒關系!之前認為吃中藥不能吃發(fā)物,如羊肉、雞肉、魚、蝦等,都是被禁忌的,但是隨著現代營養(yǎng)學的發(fā)展,我慢慢淡化了這種觀點,他想吃,證明他的身體需要這個東西,只要不吃會讓自己身體過敏的東西就可以了,譬如有的人吃蝦,就會得蕁麻疹,那就不要吃。還有一個就是不要吃會加重自身疾病的東西,譬如有痔瘡就一定不要吃辣椒,有高血脂就少吃點肥肉?,F在是一個慢性病高發(fā)的時代,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才能在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的情況下,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食療養(yǎng)生很重要
在《老中醫(yī)解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高教授講到了很多藥食同源的食物,其實在生活中,他也會根據自己當時的情況,用食療的方法來緩解身體的不適。
食療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
“食療雖然聽起來頗為專業(yè),但其實它是深入在我們老百姓的生活中的,幾乎誰都和我一樣,下意識地有過食療的經歷。我上火時,就會吃點苦瓜來清除體內的火氣,或者吃點絲瓜湯來清火。覺得胃口不好的時候,我就會去菜市場買根山藥,用山藥做菜吃,達到健脾強胃的功效。我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樣,都有過這樣食療的經歷,食療是我國獨有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種從古至今的食療習慣,已經順沿著漫長的時間,深入到我們中國人的骨髓中了。”
是?。⌒^(qū)里的老頭老太太,他們都會根據自己的身體癥狀,去菜市場買一些適合自己、可以緩解自己不適的菜來吃。
五味是食療的根本
食療是我們中國人的專有名詞,歐美的人是沒法體會和享用的,即使告訴了他們,他們也不一定能理解,只有中國人才會心領神會。
“食物因味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效,一般認為,辛味能宣散,能行氣,通血脈,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適宜有外感表證或風寒濕邪者服食,譬如外感風寒感冒者,就宜吃具有辛辣味的生姜、蔥白、紫蘇等食物,用以宣散外寒。甘味食物有補益、和中、緩和痙攣、緩解疼痛的作用,如果頭暈、少氣懶話、病倦乏力、脈虛無力之氣虛證的,可選用牛肉、鴨肉、大棗等甘味食品。如表現為身寒怕冷、蜷臥嗜睡之陽虛證的,可選用羊肉、蝦、麻雀等。酸味食物有斂汗、澀精、收縮小便、止喘、止瀉的作用,可用于治療虛汗出、泄瀉、小便頻多、滑精、咳嗽經久不止及各種出血病。
苦味食物有清熱、瀉火、燥濕、降氣、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療熱證、濕證,譬如胸中煩悶、口渴多飲、煩躁、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就可選用苦瓜、茶葉,但苦味食物不宜多吃,尤其脾胃虛弱者更應謹慎。咸味食物有軟堅、散結、瀉下、補益陰血的作用,所以要想治療痰核、痞塊、熱結便秘、陰血虧虛等病癥,就可以吃紫菜、海蝦、海蟹、海蜇、龜肉等。平時我們老百姓進行食療,應遵循這五味原則,醫(yī)圣張仲景曾經說過的‘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生活就是我的健身房
除了懂得合理膳食,用食療來養(yǎng)生之外,高教授還有一個保持年輕狀態(tài)的秘訣,那就是一個“動”字。
兩個“動”讓我更年輕
“我1932年3月出生,今年已經虛歲79歲了,但很多人見到我都覺得我不像一個快80歲的人,之所以別人覺得我比實際年齡年輕,是因為我多年以來,一直保持‘思維動、身體動’的方針,這兩個‘動’讓我的心理很年輕,從而導致我直到現在,腦子里都沒有衰老的概念,身體上也沒有衰老的感覺。”
確實,回答問題時高老條理清晰,反應迅速,可見他的思維一直是在敏捷活動著的,那么作為一個79歲的老人,身體又是怎么動的呢?
我更喜歡在生活中運動
“其實我不需要健身房,因為生活就是我的健身房。我家里有洗衣機,但是我從來不用,因為在我看來,手動洗衣是一項很好的鍛煉,用搓衣板搓衣服可以鍛煉雙臂和背部的肌肉,用手擰衣服則可以鍛煉雙臂的力量,增加手部的血液循環(huán)。上樓梯時很多人都會一階一階地往上爬,包括那些‘80后’、‘90后’的年輕人,而我上樓梯,從來都是兩階兩階的往上爬,出地鐵站時也是如此,很多人都會驚奇地看著我。一步跨兩階樓梯,其高抬腿的動作,不僅可以更大地拉抻肌肉,而且可以更好地鍛煉整條腿部,同時腰骶部的肌肉也因為吃力而得到鍛煉。下樓梯時我也會快速跑下去,走路時我的速度也很快。
我會利用一切機會來運動,加大自己的運動幅度。在路上騎自行車時我也不好好騎,故意晃來晃去的,讓腰腹也得到相應的運動。我平時去中醫(yī)院上班都喜歡騎自行車,每天都會騎40多分鐘到醫(yī)院,再騎40多分鐘回家。我老伴住院,我也會先騎自行車到44路車站,然后再坐公交車去醫(yī)院看她。我平時幾乎不打車,因為我喜歡走路和騎車,喜歡掃地、洗衣、做飯過程中帶給我的一切運動機會,它讓我感覺到一種生長的力量。”
身邊的一些人經常喜歡湊在一起搓麻將、打撲克,但是在高教授的眼中,一切非肢體的運動都是在浪費時間,只有實實在在的肢體運動,才會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生命更加久遠。“我很感謝生活中這些隨處可見的運動,正是這些活動,讓我年齡大了而心不老、身體不老,我的生活正好印證了那句話——生命不息,運動不止!”
編者按:在采訪時,高老做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舉動,當我們談到鍛煉的時候,79歲的高老居然站起身來,兩腳并攏,像小伙子一樣雙腳離地向上跳起來,向上跳的時候,肩膀還配合著一下一下地向上聳動。他跳躍的樣子生機勃勃,讓人完全忘記了他是一個老人,仿佛看見了他多年以前的樣子。
夏季養(yǎng)生小常識
一、天氣漸熱靜養(yǎng)勿躁
入夏之后,天氣逐漸變熱。因此需以“涼”克之,“燥”以“清”驅之。因此,夏季養(yǎng)生的關鍵在于“清”。
養(yǎng)生專家表示,夏天天氣炎熱,晝長夜短,晚間睡眠不足,人體經過一個上午的勞動和工作,體力和精力消耗較大,所以午睡對保障身體健康、減少某些疾病的發(fā)生起著關鍵作用。
此外,要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及時調整自己工作計劃和生活節(jié)奏,適當地減緩速度,并留有一定余地。業(yè)余時間聽聽音樂、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園散步、郊游,盡可能地讓肌體和精神獲得充分的放松。此時節(jié)還要節(jié)欲守神,善于滿足,應保持淡薄寧靜的心境,處變不驚,遇事不亂,凡事順其自然,靜養(yǎng)勿躁。
二、夏季養(yǎng)生謹防的3種疾病
1、夏季的高溫、悶熱、雷雨、大風、天氣驟變,常會誘發(fā)或加重頭痛。另外,睡眠不足、情緒激動、精神疲勞都可誘發(fā)頭痛。應對夏季頭痛,不能過分依賴藥物,可通過調劑飲食、補充水分,消暑降溫、節(jié)制冷食、調整情緒、注意休息等手段進行保守治療。
2、夏季也是皮膚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痱子、過敏性皮炎、汗斑、濕疹等惱人的皮膚病威脅著很多人的健康。應對皮膚病,公眾要常洗澡、勤換衣服,被子、毛巾等經常漂洗消毒。盡量少到蚊蟲多的地方,皮膚瘙癢時可涂些止癢藥水。
3、夏季還是細菌性痢疾、急性腸胃炎、食物中毒等胃腸疾病的高發(fā)期,消暑方式不當是主要原因。預防腸胃疾病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飯前、便后要洗手。還要喝開水,少吃冷飲。
三、夏季養(yǎng)生要根據癥狀對號入座
夏天人們的生理狀態(tài)也會發(fā)生一定的改變。中醫(y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汗為心液”,夏季養(yǎng)生要早睡早起,注意養(yǎng)陽,方能與萬物生長之勢相應。因此,要避免大汗淋漓,“過汗”傷陽。還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切勿發(fā)怒。
另外,對不同的身體情況應采取不同的調養(yǎng)方式。
(1)如出現口燥咽干、心中時煩、手足心熱,則應減少戶外活動,飲食宜清淡;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魚類等食物,對于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則應該少吃。
(2)面色淡白、老覺得困的人應多食有壯陽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牛肉。在夏季,更應配合天地陽旺之時,多曬曬太陽。
(3)愛出汗是氣虛的原因,應多吃粳米、糯米、小米等谷物,以及山藥、馬鈴薯、大棗來補氣。
(4)肥胖、嗜睡的人,應多做運動,每頓飯不能吃太飽。
(5)經常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fā)麻,這是血虛的表現,可多吃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羊肉、牛羊肝等補血、養(yǎng)血的食物。
(6)面色晦滯、口唇色暗、易出血、舌紫暗或有淤點,則應避免濕氣侵襲,多吃桃仁、油菜等具有活血作用的食物。
(7)若感覺夏日燥熱難耐,面赤心煩、口渴,則少吃辛辣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如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蓮藕。
(8)面色蒼暗或萎黃、情緒大起大落的人,立夏后天氣逐漸炎熱,不宜調理氣息。多吃一些能行氣的食物,如橙子、柑皮、蕎麥、韭菜、茴香、大蒜等。
總結:通過上述的文章對高益民的養(yǎng)生之道和夏季養(yǎng)生小常識的有關內容的具體介紹,朋友們對高益民為何看上去如此年輕應該有了大致的了解了吧。養(yǎng)生重要的是心態(tài),只要有健康的樂觀的心態(tài),一切事情做起來都會很順心,希望大家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