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反復發(fā)燒怎么辦 3招解決寶寶反復發(fā)燒
寶寶發(fā)燒是非常常見的,很多的寶寶都是會有這種現象的。而有的寶寶還是會反復的發(fā)燒的,這使得媽媽們非常的著急。那么你知道寶寶反復發(fā)燒該怎么辦嗎?6個月寶寶或是兩歲寶寶反復發(fā)燒怎么辦又該怎么辦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目錄
1、寶寶為什么會反復發(fā)燒 2、寶寶反復發(fā)燒怎么辦
3、寶寶反復發(fā)燒吃什么好 4、4個月寶寶反復發(fā)燒怎么辦
5、6個月寶寶反復發(fā)燒怎么辦 6、一歲寶寶反復發(fā)燒怎么辦
7、兩歲寶寶反復發(fā)燒怎么辦 8、三歲寶寶反復發(fā)燒怎么辦
寶寶為什么會反復發(fā)燒
由于孩子對外界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身體免疫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全,稍有不適就容易引起發(fā)熱癥狀,或者出現服藥退燒后體溫又迅速回升的現象。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如果爸媽使用空調不當或寶寶喝水喝得少,不適應高溫天氣等都會引起反復發(fā)熱的情況。
引起發(fā)燒的病因有很多:主要是細菌、病毒入侵,引發(fā)呼吸道、腸胃感染,導致發(fā)燒。爸媽能做到的是根據孩子的年齡、身體發(fā)育情況給予足夠的營養(yǎng),及時合理均衡地添加輔食。
特別要提醒爸媽注意的是,如果孩子連續(xù)發(fā)熱三天以上不見好轉或寶寶出現高熱、驚厥的現象時,要及時就醫(yī),以便查明原因,對癥治療。
感染是引起孩子發(fā)燒的主因
發(fā)熱的癥狀相似,但引起發(fā)熱的原因卻有不同。在臨床上,根據致熱源(引起發(fā)熱的物質)來源不同,發(fā)熱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在兒科,絕大部分的發(fā)熱都是感染性的。人體的各個部位都可能發(fā)生感染,比如小孩常見的喉嚨發(fā)炎、氣管炎、肺炎、腸炎等,只有把感染消除了,發(fā)熱才能停止。
“能感染人體的東西有很多,最常見的是病毒、細菌,其次是支原體、衣原體。”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主任于力說,目前,支原體感染很常見。支原體感染的早期癥狀跟普通感冒差不多,如低燒、咳嗽等,因而不少家長常常會把孩子支原體感染錯以為是感冒,給孩子服用感冒藥,結果治了一個多月還不見好。
于力說,治療支原體感染療程較長,4個療程差不多需要一個月時間,讓體內藥物達到一定的濃度,才能徹底治愈感染。
低于38.5℃,不必用退燒藥
要清除這些病毒、細菌、支原體等致病體,除了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外,對于小孩,常常還需要借助藥物。不過,于主任說,即使用了恰好針對感染病原且昂貴的進口藥物,病原體的清除也不會馬上起效,治療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家長無需那么心急,家長要做的就是認真做好物理降溫及補水等護理。
但如果孩子一直處于高熱狀態(tài),比如體溫超過39℃,就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高熱持續(xù)時間長,會對心、肺、腦、胃腸等功能有不良影響,尤其是1歲-3歲半的孩子,最容易出現高熱驚厥,對大腦神經組織有一定的損傷。因此,在使用抗感染藥物的同時,還要給孩子進行退熱等對癥處理。
一般來說,嬰幼兒測量肛溫超過37.8℃或腋溫超過37.5℃時,就可以認為發(fā)燒了。于力指出,建議對于不同的發(fā)熱狀況予以不同的對策——
(1)超過37.5℃(可以選擇物理降溫)。
(2)超過38.5℃(可以口服藥物來退熱)。
(3)超過39℃(可以注射用藥來退熱)。
寶寶經常發(fā)燒是怎么回事
寶寶經常發(fā)燒主要是嬰幼兒的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尚未完善,容易發(fā)高燒或者出現服藥退燒后體溫又迅速回升的現象。
人體的下視丘有一個體溫調節(jié)中樞,作用就像冷氣機的溫度設定,正常的時候,嬰幼兒設定的溫度比成人稍高,嬰幼兒肛溫大約在37.5℃,上下變動1℃左右。成人和較大兒童口溫大約36.8℃,上下變動0.5℃。
如果設定溫度提高,例如人體感染病原,引起白血球反應,產生“熱素”,就會刺激下視丘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當設定溫度被調到39℃時,身體藉著肌肉打顫收縮產熱,或者減少出汗散熱,將體溫提升到39℃為止。所以發(fā)燒前,可能會發(fā)冷發(fā)抖,再突然高燒,產生某些細菌毒素,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許多爸媽也觀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間發(fā)高燒。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fā)燒。孩子生病的時候,體力變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體溫當然升高。
1、非疾病因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在環(huán)境影響:溫度過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攝取不夠、水份流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后、某些特殊藥物作用,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fā)燒。若體溫呈現不穩(wěn)定狀態(tài),則應考慮疾病的可能性。
2、疾病因素
(1)小于3個月的嬰兒發(fā)燒
以細菌感染最常見(如B型鏈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腸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會引起發(fā)燒。最嚴重的感染疾病是敗血癥。所以新生兒發(fā)燒時,一定要帶給醫(yī)生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2)大于3個月的嬰幼兒發(fā)燒
最常見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細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嚴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膿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無法從外表看到異?,F象。
小孩經常發(fā)燒護理
爸媽日常能做到的是根據孩子的年齡、身體發(fā)育情況給予足夠的營養(yǎng),及時合理均衡地添加輔食。
在保證營養(yǎng)到位后,就能積極預防和治療某些營養(yǎng)性疾病,如佝僂病,其與肺炎的發(fā)生及治療的效果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每一個季節(jié)都會有高發(fā)的疾病,春季要注意肺炎的防護。
預防疾病更有效的方法是增加自身的抵抗力,堅持多帶孩子或督促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加強身體鍛煉,以增強對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
寶寶反復發(fā)燒怎么辦
一般小孩如果發(fā)燒在38.5℃以下,爸媽應該采取物理降溫方法,例如多喝水,貼退熱貼等,切勿濫用藥物。當孩子發(fā)燒在38.5℃以上時,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給與孩子藥物治療。
1、體溫38.5℃以下首選物理降溫進行干預
發(fā)燒是兒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癥狀,對于發(fā)燒的處理大體可以分為“物理處理”和“藥物處理”,通常來說,當兒童體溫低于38℃時不需要采用藥物處理,而是選擇正確的物理降溫方法即可。例如貼退熱貼、多喝水、洗溫水澡等方式都有助于體溫的降低。
2、嬰幼兒體溫38.5℃以上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如果發(fā)現孩子的體溫已經超過38.5℃時,爸媽應該密切觀察孩子的情況以便做出及時的反應。對于嬰幼兒來說,當其體溫超過38.5℃時,需要給予藥物治療。
3、體溫39℃以上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當孩子體溫已經超過39℃屬于高度發(fā)熱時,通常情況下選擇西藥治療。目前臨床常用的是布洛芬類退燒藥和撲熱息痛類退燒藥,這兩類藥物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但必須明確一點是,爸媽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藥,尤其是注意用藥的劑量,并且要將寶寶及時送院治療。
注意事項
1、寶寶發(fā)燒時很容易哭鬧,使用安撫奶嘴的溫度計是測量寶寶體溫最簡便的方法,也是寶貝最舒服的方法。把安撫奶嘴放入寶寶嘴里,大約3分鐘,讓溫度計變暖。按下開關按鈕打開溫度計,讓安撫奶嘴一直留在寶寶嘴里,直至發(fā)出提示音,此時屏幕上顯示的就是寶寶的體溫啦。
2、如果寶寶之前剛喝了熱飲或冷飲,安撫奶嘴溫度計可能就會不準確,這時候,可以結合數字溫度計測溫。
3、根據寶寶的狀態(tài),媽媽們可以選擇使用直腸式測溫法,更加精確。打開溫度計,用水溶性漿潤滑溫度計尖端,用一只手分開寶寶的臀部。用另一只手輕輕地將溫度計的尖端滑入直腸不超過12毫米的地方,溫度計發(fā)出提示音表示插入到位。然后取出溫度計,讀取度數就可以了。
4、遇到寶寶體溫偏高,媽媽先做一下客觀的評估,比如小寶寶是不是剛洗完熱水澡?或是天氣太熱、穿太多?室內通風不良等等,媽媽可以先卸下寶寶的外衣,并且打開門窗,保持通風。
5、一般情況下,如果寶寶的體溫不超過38.5度,我們不建議吃退燒藥,可以多給寶寶喂水,增加寶寶的尿量,促進寶寶體內毒素的排出。
6、同時,用溫水毛巾擦拭全身也是一種很好的降溫方法,適合所有發(fā)燒的寶寶。每次擦拭的時間要在10分鐘以上。擦拭的重點部位在皮膚皺褶的地方,比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處等。
寶寶發(fā)燒怎么辦
寶寶發(fā)燒時主要以物理降溫為主,保持家中的空氣流通,維持房間溫度在25℃-27℃之間;另外可以為寶寶溫水拭浴,即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多給寶寶喝水,如果寶寶體溫(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于25℃-27℃之間??蓪殞氈糜诶錃夥恐谢蛞噪娚壤@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寶寶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但爸媽要切記,一定不能讓寶寶正對著空調和電風扇降溫。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fā)時,也會吸收體熱。
4、用退熱貼
有助于散熱,但對較小的寶寶并不建議,因寶寶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給寶寶多喝水以助發(fā)汗,并防脫水。水有調節(jié)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寶寶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7、及時送院治療
當寶寶體溫超過38.5℃時,服用退燒藥后,或是爸媽不知如何處理時應及時送院,讓醫(yī)生治療。
寶寶反復發(fā)燒吃什么好
只有均衡的飲食才能增強小孩抵抗力,才能讓小孩身體盡快恢復健康。那么,小孩反復發(fā)燒吃什么好?爸媽可以讓孩子在日常飲食中均衡攝取富含蛋白質、糖分、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yǎng)素的食物,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米湯。另外,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挑食、偏食會容易造成營養(yǎng)不均衡,導致身體抗病力減弱,容易受病毒入侵。
(1)米湯
米湯可供給孩子碳水化合物,其水分充足,便于病兒腸胃的吸收,把大米煮爛后去渣即得米湯。
(2)綠豆湯
綠豆屬良性,有清熱解毒消暑的作用。
(3)鮮果汁
在夏天可以喝西瓜汁,它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的作用;在秋冬季節(jié),可以喝鮮梨汁,它有潤肺,清心,止咳,去痰等作用;新鮮橘子汁,具有去濕,化痰,清肺,通絡等作用。
炒綠豆芽
做法
(1)把綠豆芽揀去雜質,洗凈;
(2)把鍋燒熱,放入植物油,燒至九成熱時;
(3)將綠豆芽下鍋,翻炒去生即成。
作用:中醫(yī)認為經常食用綠豆芽可清熱解毒,利尿除濕,解酒毒熱毒。綠豆芽是祛痰火濕熱的家常蔬菜。
米醋蘿卜菜
做法
(1)將蘿卜洗凈,切成小的薄片;
(2)放花椒少許,加米醋浸4小時即可;
(3)食用時淋香油。
作用:辛涼解表,消食解毒。適用于流行性感冒發(fā)燒。
鴨梨西米露
做法
(1)將鴨梨洗凈,去皮、核,切碎,放入鍋中,加清水5杯,煮30分鐘;
(2)撈去梨渣留汁;
(3)將梨汁再煮沸,加入西谷米,小火煮至完全透明;
(4)再加入冰糖溶化即可。
作用:西米有健脾,補肺,化痰的功效;犁具有降低血壓、養(yǎng)陰清熱的功效。本食譜適用于小兒疳熱、風熱昏躁、虛熱煩躁、肺熱咳嗽。
冬瓜薏米雞腳煲綠豆湯
做法
(1)冬瓜洗凈后,不去皮切塊 ,雞腳和瘦肉用熱水沖洗,瘦肉切塊,薏米預先用水浸泡,綠豆用熱浸泡去殼。
(2)煲湯鍋倒入半鍋水,加入瘦肉和雞腳、綠豆和薏米,武火煲半小時。
(3)水沸騰后,把火調至文火,繼續(xù)煲。
(4)約一個小時后,把切塊的冬瓜放進去,轉為武火。
(5)半個小時后,熄火。根據喜好加鹽即可飲用。
作用:清熱解毒,有利于去體內的濕氣和火氣。排毒利尿,退熱解暑,補充水分。降火去噪,是一年四季都適合飲用的湯品。
常見的半流質食物有稀飯,蛋,爛面等。值得注意的是,患病急性期一般食用流質食物,在恢復期或退燒期食用半流質食物。若發(fā)燒患兒食欲不好,就不要勉強他吃東西,以免吃了以后胃部不舒服吐出來,但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另外,在患兒發(fā)燒期內不要突然增加他過去沒有吃過的食物,以免造成腹瀉。
寶寶反復發(fā)燒飲食注意事項
寶寶反復發(fā)燒的時候是極其的痛苦的,也是沒有什么食欲的,而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為寶寶一些比較有助于增強抵抗力的食物,有些食物則是不能吃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寶寶反復發(fā)燒飲食注意事項。
1、補充水分
水勝過藥,發(fā)熱身體出汗多,勤喂溫水進行補充很有必要。小孩發(fā)熱宜以飲白開水,可適當喂些白開水,以補充人體的維生素C,增強抗病。飲水量的保持口唇滋潤力度,不必過多。
2、流質飲食
發(fā)熱小孩飲食調理以流食為主,如奶類、藕粉、奶類(少油)等。也可喝些綠豆湯、冰西瓜、以助降溫,利尿抗病。
當孩子體溫下降,食欲好轉時,可喂半流質,如肉末粥、面條、稀飯、蛋花粥、配些易消化的魚(清花魚)。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油、鹽宜少,少量多餐,切忌吃辛辣和刺激食品。但不必忌口,以防營養(yǎng)不良,抵抗力下降。
3、服糖鹽水
小孩發(fā)熱伴腹瀉,可多次服用。服糖鹽水。配置比例500毫升水加一小匙糖和半酒瓶蓋鹽混合。4小時內可眼500毫升。同時可補充電解質食物如柑桔、香蕉等水果(鉀、鈉較多)奶類與豆?jié){(含鈣)、米湯、面食(含鋅)。癥狀較重者,暫禁食,同時打“吊針”以補充水份和電解質。腹瀉、嘔吐緩解后可進流質食物,如米湯、過濾菜汁、藕粉等,但應禁食牛奶和豆?jié){(易產氣)。
5、注意室內通風
開窗換氣,保持空氣清新,室溫維持在25℃左右。也可將寶寶置于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逐漸下降。如果小孩四肢冰涼而打寒顫,就要用毛毯覆蓋,手腳用熱水泡浴;如果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可脫掉過多的衣物。
6、注意寶寶臥床休息
給予清淡、易消化、有營養(yǎng)食物,如牛奶、米粥、青菜湯等,多吃水果,多喝水。
7、做好口腔和皮膚的護理
高熱時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干燥,這時口腔內食物殘渣容易發(fā)酵,有利于細菌繁殖,可能引起舌炎、牙齦炎等。要及時清潔口腔,最好每次進食后用淡鹽水漱口。高熱退熱過程中會大量出汗,要做好皮膚護理,及時擦干汗液,更換衣物,可用溫毛巾擦拭皮膚,保持皮膚清潔干燥。
8、對癥處理
小孩發(fā)熱37.5℃以上可用溫熱毛巾擦全身至皮膚發(fā)紅,使皮膚的血管擴張,以利散熱,如為高熱,體溫超過39℃,體質好,無明顯心血管循環(huán)衰竭的患兒可用冷水袋置于額部、腋下、腹股溝、腘窩等處以利降溫。
4個月寶寶反復發(fā)燒怎么辦
病因
非疾病因素
小兒體溫受外在環(huán)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疾病因素
1、細菌、病毒感染:因疾病所引發(fā)的小兒發(fā)燒現象,多半是因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醫(yī)師指出,像是感冒、扁桃腺炎、氣管炎、肺炎、中耳炎、腸胃炎、腦膜炎等疾病,多會伴隨發(fā)燒癥狀。
2、癌癥、腫瘤、自體免疫性疾?。喊┌Y、腫瘤或自體免疫性疾病,也會釋放出一些細胞激素,使體溫調節(jié)中樞改變原先設定,因此也會有不明的發(fā)燒癥狀出現。
3、泌尿道感染:除了上述小兒常見疾病會引起發(fā)燒,護理師指出,若新手爸媽為小寶寶的肛門清理不當,或是沒勤換尿布,也容易造成小兒泌尿道感染,引發(fā)高燒。
具體降溫方法
1、發(fā)燒趕緊測量體溫,一般家庭使用電子體溫計,但是這個東西經過實踐證明,不太精準,最好是在大人幫助下,用水銀的體溫計,但是要注意安全。
2、體溫如果在38.5,沒什么大事,因為超過38.5才需要服用退燒劑。發(fā)燒是寶寶身體在自我抵抗病菌的一個過程,只要大腦,神情,說話,表現都正常,別那么在意。國外的很多家庭處理這個事情比較成熟。
3、可以多喝一些溫水,如果實在不行,可以利用哄的行為來讓寶寶喝下去。這樣幫助散熱。
4、寶寶的周圍環(huán)境必須通風,可以開少許的常溫空調,但是不要吹風扇。衣服保持常溫,不要多也不要少。
5、關注好寶寶的表現,大約30分鐘就測量體溫一次,每一次記錄下數值以及時間,方便求醫(yī)時回報給醫(yī)生看。
6、雖然很多家庭說使用退燒貼,醫(yī)生跟我自己實踐證明,沒多大用處,真的可以說的沒效果。發(fā)高燒了,出現不正常的常態(tài)時,就需要及時的求醫(yī),不能拖延。
4個月寶寶在發(fā)燒的時候還需要多給寶寶喝些白開水,一方便對退燒有一定的幫助,另一方面也可以補充發(fā)燒時寶寶身體里面水分的流失,在飲食方面要給寶寶吃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這樣能夠幫助寶寶增強身體機能,對抗發(fā)燒。
6個月寶寶反復發(fā)燒怎么辦
6個月的寶寶的抵抗力是非常的弱的,所以在發(fā)燒的時候很容易就會有發(fā)福發(fā)燒的現象,那么這個時候我們要如何做才能緩解或是解決這個癥狀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病理性原因
感染性發(fā)熱是發(fā)熱最常見的病因,各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霉菌等感染所致,均可因病原體的代謝產物或其毒素作用導致發(fā)熱。最常見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體腫大、腮腺炎、阿米巴感染、瘧疾、血吸蟲病等。
如果寶寶的體溫暫時波動,幅度不大,全身情況良好,特別是精神狀態(tài)好,沒有異常,可能只是生理現象,并非有病,密切注意觀察即可。但是如果家長針對生理性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后,寶寶的體溫仍然偏高,那么家長需要考慮6個寶寶發(fā)燒可能的病理性原因,或及早就醫(yī)。
護理方法一:選擇正確的體溫檢測時間
雖然人的體溫呈明顯晝夜波動的規(guī)律,但每天體溫的差別一般不超過1攝氏度。由于小孩新陳代謝旺盛,一天之中變化很大,因此獨特的生理性體溫波動常表現為清晨較低,白天略微上升,晚上比較高的特點。測量體溫的最好時機在每天早晨起床前和晚上睡覺前。在喝開水、進食半小時之內,以及劇烈運動后不要量體溫,因為這時候的體溫肯定要偏高。
護理方法二:家庭護理
1、及時補充水分
水勝過藥,發(fā)熱身體出汗多,勤喂溫水進行補充很有必要。6個月寶寶還可以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因為母乳易消化,能保證營養(yǎng)需求,可補充水分。人工喂養(yǎng),可喂稀釋全脂奶,即2份奶粉加1份水(2:l),此時嬰兒雖然奶量減少些,但補充了水分,更利于幼兒消化吸收。
2、飲食調理
飲食調理以流食為主,如奶類、藕粉、奶類(少油)等,也可喝些綠豆湯、冰西瓜、以助降溫,利尿抗病。
3、服糖鹽水
幼兒發(fā)熱伴腹瀉,可多次服用。服糖鹽水。配置比例500毫升水加一小匙糖和半酒瓶蓋鹽混合。4小時內可眼500毫升。同時可補充電解質食物如柑桔、香蕉等水果(鉀、鈉較多)奶類與豆?jié){(含鈣)、米湯、面食(含鋅)。
一歲寶寶反復發(fā)燒怎么辦
一歲寶寶發(fā)燒反復,讓爸媽十分擔心。但其實發(fā)燒是一種癥狀,不是一種疾病。孩子發(fā)燒一般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例如麻疹或流感,它是幫助孩子抑制感染的一種防御機制。但是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發(fā)燒,所以爸媽一定要把引起發(fā)燒的原因找出來,才能對癥下藥,同時也要配合醫(yī)生治療。
1、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如果孩子發(fā)熱雖高,但精神尚好,服藥退熱后仍能笑能玩,與平時差不多,說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放心在家中調養(yǎng)。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則提示病重,應趕快去醫(yī)院。
2、觀察孩子面色。如果孩子面色如?;蛘叱奔t,可以安心在家中護理;若面色暗淡、發(fā)黃、發(fā)青、發(fā)紫,眼神發(fā)呆,則說明病情嚴重,應送醫(yī)院。
3、觀察孩子有無劇烈、噴射性嘔吐,如有說明顱腦病變,應去醫(yī)院。
4、查看皮膚有無出疹,若有則提示傳染病或藥物過敏,查看皮膚是否發(fā)紫、變涼,若存在則提示循環(huán)衰竭。這兩種情況均需再去醫(yī)院。
5、觀察孩子有無腹痛和膿血便,不讓按揉的腹痛提示急腹癥,膿血便提示痢疾等,也必須上醫(yī)院。
物理降溫的方法
1、多通風,注意散熱,保持室內溫度在21℃—23℃。
2、讓患兒臥床休息,多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可益于疾病的恢復。敞開包被或脫去過多的衣服,衣著寬大,忌用棉被包裹。
3、適當給他們喝些新鮮的果蔬汁,如果不慎哺乳超量,可以為孩子按摩腹部促進消化,或吃一些促進消化的食品,如寶貝樂兒童益生菌顆粒。寶貝樂益生菌里的嬰兒雙歧桿菌,干酪乳桿菌可以在腸道粘膜表面形成保護屏障,抵御對腸道粘膜的侵襲破壞,能產生乳酸和醋酸等酸性物質,造成不利于有害菌生長的環(huán)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長、繁殖,起到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作用。
4、用冰袋敷,冰敷時以四肢、頸下、腋下為主,不能敷在心口上與頭部,這樣才能正確退熱而不傷及小孩。
5、高燒你可以用酒精檫寶寶關節(jié)處、洗個溫水澡,將患兒置于比體溫低4℃—6℃的溫水中浸浴5—10分鐘,然后用大毛巾將全身擦干并輕輕按摩皮膚至發(fā)紅為止。還可用32℃~34℃的溫水,以大人手腕內側皮膚不燙為宜,給患兒洗澡,重點擦洗前額、頸部、腋窩、腹股溝及四肢,整個擦浴時間10~15分鐘,直至患兒體溫降到38℃便可等),一般要在體溫39度高燒以后才用退燒藥,但3歲以內的嬰幼兒發(fā)高燒時應首先采用物理降溫方法,一般不打退燒針,不吃退燒藥,以免發(fā)生虛脫及藥物毒性反應。
兩歲寶寶反復發(fā)燒怎么辦
2歲寶寶發(fā)燒反復,大多是炎癥的表現,多因外感風寒,抵抗力低下等因素誘發(fā)的。如果孩子反復發(fā)燒時間超過3天,建議到醫(yī)院驗血常規(guī)、CRp,如果是細菌感染一定要及時加用抗生素治療,如果是病毒感染,建議抗病毒治療加用清熱解毒的中藥。
孩子發(fā)熱時要對癥處理,體溫若在38.5℃以下,爸媽采取物理降溫方法即可,例如用冰袋敷頭降溫;超過38.5℃時可以口服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如持續(xù)高熱應交替服用,布洛芬每6小時吃一次,對乙酰氨基酚每4小時吃一次;如果經過護理無效后,應及時帶孩子到醫(y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1、少穿衣服,給孩子散熱。 傳統(tǒng)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fā)燒,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小孩在發(fā)燒時,會出現發(fā)抖的癥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fā)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
2、幫孩子物理降溫,有以下常用方法。
(1)頭部冷濕敷
用20℃-30℃冷水浸濕軟毛巾后稍擠壓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額,每3-5分鐘更換一次。
(2)頭部冰枕
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
用溫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
(4)酒精擦浴
適用于高熱降溫。準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3、補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隨便吃藥。高熱時呼吸增快,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發(fā)燒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2歲寶寶發(fā)燒38度怎么辦
兒發(fā)熱較常見,引起發(fā)熱的原因很多,如上呼吸道感染、各種急性傳染病等。且嬰兒的體溫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對于小兒發(fā)熱,家長切莫驚慌。首先應區(qū)分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對于生理性的發(fā)熱,如小兒穿衣過多、活動后等,可不用處理;對于病理性的發(fā)熱,不妨采用以下方法退熱。
1、溫水浴
即用32~36攝氏度的溫水擦浴或浸浴。擦浴是用溫水擦洗或按摩小兒的全身皮膚;浸浴時應讓小兒全身沉入水中。溫水浴能刺激小兒皮膚,使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散熱增加,并清潔或擴張汗腺口,以利于排汗,從而迅速有效地降溫,每次溫水浴以5~10分鐘為宜。
2、酒精浴
用濃度為25%~35%的酒精擦涂。家長可用手帕蘸取配好的酒精溶液,先從小兒一側頸部開始,自上而下沿手臂外側擦至手臂,再從腋下擦至掌心,對側治療方法相同。下肢可從小兒大腿外側擦至足背,再從腹股溝擦至足心。擦腋窩、腹股溝、足心、掌心時要用力,反復來回幾次。酒精可使體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散熱增加,迅速降溫,不過對嬰兒操作要輕柔,防止皮膚損傷。
3、冰袋降溫法
家長可用家用冰箱制取冰塊,除去棱角,放入塑料袋,加入適量的水,用毛巾包好,放在患兒前額、頸部兩側、腋下、腹股溝等處。這種方法降溫效果好,因這些部位有大血管,可更快收到降溫的效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放置冰塊地方的皮膚明顯發(fā)紅應暫停,另換一個部位放置。
4、藥物降溫
一般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謹慎使用。
5、推拿降溫
此法簡便,降溫快。 要強調的是以上措施一般在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時才采用,至少也要到38攝氏度時進行,否則對患兒不利。
在采取以上降溫措施時,要保持室內通風和空氣新鮮。小兒被褥不要蓋得過厚。另外,以上1~3法一般是治標不治本,家長在處理的過程中或事后,應到醫(yī)院找出小兒發(fā)熱的真正原因。
三歲寶寶反復發(fā)燒怎么辦
寶寶的體溫在36.2℃~38℃為正常。一般定義:肛溫高于37.8℃,口溫高于37.3℃,腋溫高于36.8℃為發(fā)燒?,F在用耳溫槍的機會較多,耳溫槍所量的溫度與肛溫相近,均稱為“核心溫度”。發(fā)燒是一個警訊,它在通知你身體有某部位生病了。當寶寶體溫達上述的發(fā)燒溫度時,使用以下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寶寶舒服一些:
1、冷敷法: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較用冷毛巾敷前額要好。
2、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寶寶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fā)時,也會吸收體熱。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一次。
3、溫酒精拭?。壕凭猎?0%酒精兌自來水1/1,或75%酒精兌水1/2,亦可用二鍋頭酒兌水1/4,放在一個小碗中。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釋后的水溫約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會讓小朋友覺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后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等5~10分鐘,酒精蒸發(fā)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血液循環(huán)到了身體表面,又使皮膚變熱時,就可以再重復第二次,如此重復三次左右,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燒速度較快,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之幼童,且超過40℃以上不易退之高燒使用。
4、以涼毛巾擦拭:用稍涼的毛巾(約25度)在額頭、臉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發(fā)汗,此外水有調節(jié)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肛溫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局部散熱。現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冷度也不會太冷,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
但是不建議用于6個月以下的嬰兒,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會造成局部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
7、適當增減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畏寒),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則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歲寶寶發(fā)燒38度怎么辦
寶寶發(fā)燒38度怎么辦呢?寶寶正常的體溫為36—37度,如超過37.7度就是發(fā)熱。寶寶的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尚未完善,容易發(fā)高燒或者出現服藥退燒后體溫又迅速回升的現象。
寶寶發(fā)燒應急3要素
1、少穿衣服,給寶寶散熱。傳統(tǒng)的觀念就是寶寶一發(fā)燒,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寶寶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寶寶在發(fā)燒時,會出現發(fā)抖的癥狀,父母會以為寶寶發(fā)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
2、幫寶寶物理降溫,有以下常用方法。
頭部冷濕敷:用20℃—30℃冷水浸濕軟毛巾后稍擠壓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額,每3—5分鐘更換一次。
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溫水擦拭或溫水?。河脺貪衩聿潦煤⒆拥念^、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
酒精擦?。哼m用于高熱降溫。準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3、補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隨便吃藥。高熱時呼吸增快,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寶寶發(fā)燒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科學退燒巧護理
A、35%酒精擦?。簨胗變喊l(fā)燒時可以以此幫助降溫。
B、溫水洗澡:洗澡能幫助散熱。
C、熱水泡腳: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不適。
D、冰袋冷敷。
E、冰枕:寶寶高燒時可以做個冰枕給寶寶枕著,既舒服效果又好。
小提醒:如果寶寶的體溫很高(38℃以上)或過低(36℃以下),都應引起重視,及時帶寶寶到醫(yī)院就診。寶寶發(fā)燒別吃葷,多吃素。發(fā)燒是以交感神經系統(tǒng)活動增強為特點的全身性反應。唾液分泌,胃腸活動也會減弱,消化酶、胃酸、膽汁的分泌都會相應減少,這些食品如果長時間滯留在胃腸道,就會發(fā)酵、腐敗,最后引起中毒。所以當寶寶發(fā)燒時,父母不要給他們準備肉、蛋類等葷腥食物,應多喝開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怎樣選擇寶寶退燒藥
寶寶發(fā)燒很多人媽媽的第一選擇就是要先吃退燒藥來退燒,而寶寶退燒藥的種類也是非常的多的,我們在為寶寶選擇的時候也是要之一的,下面小編就教大家如何來為寶寶選擇有效的退燒藥吧!
退燒藥的種類很多,一般都在體溫達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退燒藥包含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
1、水劑
較溫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漿(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糖漿。
2、錠劑
阿司匹林錠劑退燒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發(fā)“雷氏癥候群”,因此目前幾乎不再使用。普拿疼這類退燒藥錠劑,多吃也可能引起肝功能問題,一般安全劑量是每公斤體重每日不可超過150毫克。
3、栓劑
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當小孩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非常方便,但使用次數要少,因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使體溫降太快,或是反復刺激肛門,造成腹瀉,過度使用栓劑也有引發(fā)胃潰瘍的案例。
4、針劑
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方法,有的孩子甚至會過敏休克。然而目前并沒有針對退燒針所作的過敏試驗,因此除非無法使用口服退燒藥(如嚴重嘔吐或禁食中)且無法使用肛門塞劑(如嚴重腹瀉),用盡方法仍無法退燒,最后一步才會考慮打退燒針。
新生寶寶發(fā)燒盡量避免吃退燒藥
退燒藥是兒科最常用的藥物。家長們都很熟悉,也能說出這些藥的名字。但許多家長對退燒藥的用法、作用不完全了解,因此有時使用不當,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退燒藥不是萬能藥,并非什么原因引起的發(fā)燒一用退燒藥后體溫會從高熱降至正常,而且就不再升高。退燒藥的作用只是臨時降溫而已,而且也不可能完全降至正常,作用時間2小時,過時體溫還得上升,這就是退熱劑的應有效能。
有些父母把退燒藥和其他藥一樣用,不論體溫的高低,每4小時即服用1次。有時體溫不太高也服用退燒藥,這種做法是不妥的。退燒藥只是臨時性用藥,沒有必要定時服用。退燒藥只是在高熱時應用,嬰幼兒體溫超過39℃,大年齡兒童超過38.5℃時應用。
3個月以內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不宜服用退燒藥,因體溫調節(jié)中樞尚未發(fā)育完善,新生兒的汗腺尚不發(fā)達,退燒藥起不到多大作用,有時反而會引起虛脫。所以新生兒不宜服用,二三個月嬰兒應慎用,或遵醫(yī)囑。
結語:寶寶反復發(fā)燒可以說是眾多的寶寶發(fā)燒的一個癥狀,而不同的年齡的寶寶反復發(fā)燒的原因是不同的,因而治療的方法也就會不同。而本文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了6個月寶寶、2歲寶寶、一歲寶寶等反復發(fā)燒的解決方法媽媽們一定要收藏起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