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棕葉飄香 健康吃粽子的竅門
馬上就要過端午節(jié)了,端午節(jié)是個棕葉飄香的時候,粽子怎么吃健康的問題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由于粽子高脂肪高糖分的特點,如果食用不當極易引起消化不良等健康問題。那么怎么吃粽子健康呢?下面360常識網(wǎng)就告訴您粽子的健康吃法。
一、要定量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zhì),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例如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約一至一碗半的飯,熱量約為400~500卡路里。因此,專家建議,每次可以少吃一點,或者選擇小一點的粽子。尤其是正在減肥的mm更不能多吃,在食用中務必要控制數(shù)量。對于成年人來說,一餐食用50g,1~2個粽子左右就可以滿足正常的能量需求了。
二、趁熱吃
研究發(fā)現(xiàn),剛做出來的長粒糯米飯(秈糯)的血糖反應并不太高,而放冷后卻相當高,胰島素反應也是一樣。而對于短粒糯米(粳糯),熱的時候就很高。
這項研究啟示我們--吃粽子,總體而言還是吃新鮮包出來的熱粽子比較健康,不要把它放冷之后來回加熱。對于中老年人和體弱者來說,每次宜少吃一點,選小粽子,選里面含有粗糧薯類配料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最好自己動手制作,吃剛包好的熱粽子,既能享受傳統(tǒng)食品制作的樂趣,在健康上又能比較安心。
三、 “一高兩低”
注重高纖: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時間較長,胃腸排空需時較久,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腹脹或肚子悶痛等消化不良癥狀,所以一定要加熱后食用。若主料能以部分雜糧米、紅豆、薏仁、山藥、芋頭或紅薯“參與”,不僅可增加纖維質(zhì)含量,減少腸胃負擔,更有益于健康。
低油低熱量:肉粽早已成為“粽子一族”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飽和脂肪含量高,所以在選食粽子的時候不宜搭配油膩食品,要做到葷素搭配、細嚼慢咽。如果輔以含有植物纖維較多的蔬菜進食,無論從營養(yǎng)還是健康的角度來講都更為合理。
四、注意搭配
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也可搭配麥芽水、白蘿卜或白蘿卜水,能促進消化,或者多搭配吃些動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蔥、土豆、菠菜等具有通便功效的食物?;蛘叱孕┥剿帲剿幱醒a脾胃益肺腎的功能,可以幫助減輕腸胃負擔。也可配一碗清淡的湯,如冬瓜、絲瓜湯等,最后再來一份水果,增加纖維質(zhì)的攝取,達到營養(yǎng)均衡。
五、推薦搭配
粽子配茶,不僅味道會更好,而且還具有養(yǎng)生的功效。甜味的粽子,相配的茶有薄荷茶、綠茶。清淡的綠茶和薄荷能增進葡萄糖的代謝,有助消化。油性的咸粽,相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能夠去除口感上的油膩。其中普洱茶是上乘的選擇,它屬性甘冷,去脂效果非常好。此外,一些花草茶也是粽子的良配,可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
陳皮,助消化、排胃氣、減少腹部脂肪。木瓜、菠蘿清甜消食,緩解吃完粽子后嘴里油膩的感覺,這種吃法既美容又助消化。吃肉粽時最好搭配些清口的湯類,如香菇湯、紫菜湯,因為香菇和紫菜有去油、解膩、排毒的功效,如果再搭配著吃些黑木耳、洋蔥、菠菜等,就不用擔心胃腸的問題了。
如何健康吃粽子?
1、粽子應趁熱吃,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對于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
2、粽子屬于主食,但不宜作為一餐當中的唯一食品,只可在午飯的時候適當吃點。早飯不能吃粽子,會引發(fā)一整天胃腸不舒服的,而晚飯如果吃粽子,那么必定會造成腹脹難以消化的問題。
3、素粽子的熱量沒有傳說中那么高,但畢竟屬于糧食,吃了粽子就要相應減少米飯、饅頭、面條等主食,否則會帶來過多的淀粉引起體重上升,還可能過于飽脹引起消化不良。
4、因體質(zhì)不同,胃酸過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燒心感,吃咸味的肉粽略好一些。
5、很多人吃完粽子之后就會外出運動或者上班,那么就會感到腹痛難忍,有的人還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癥狀,這都與吃完粽子馬上運動有關,所以說吃完粽子之后千萬不要進行運動。
怎樣挑選粽子?
1、看:看外觀。“返青粽葉”色澤青綠,而正常粽葉在制作過程中經(jīng)過高溫蒸煮,顏色發(fā)暗發(fā)黃。
2、聞:聞味道。“返青粽葉”包的粽子煮后香味不濃,反而有淡淡的硫黃味。
3、煮:辨煮水。“返青粽葉”煮后水變綠,正常粽葉煮后水呈淡黃色。
4、擦:拿棉簽或白色濕毛巾擦。如果擦完粽葉表面會掉色,一般是染過的,天然的綠色不會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