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正是進補的大好時機 冬令進補養(yǎng)生菜品吃起來
俗語“冬季進補,上山打虎”,但是也不能“盲補”。如何進補?下面360常識網(wǎng)推薦幾款操作簡易、御寒滋補的冬季養(yǎng)生食譜。
羊肉蘿卜湯
材料:
羊肉300g、黨參15g;黃芪15g,當歸10g,紅棗8顆、桂圓肉50g、青蘿卜100g,生姜5片,鹽4g。
制作步驟:
1. 黨參、黃芪、當歸、紅棗清洗干凈,紅棗用剪子破開。青蘿卜切小塊備用。
2. 羊肉切成小塊,用開水汆一下,撈起備用。
3. 所有材料放入砂鍋中燉煮,不加鹽。
4. 大火燒開后小火熬煮兩到三小時,下鹽調(diào)味 。
推薦原因:
羊肉性溫,既能補陽氣、抗寒冷,又可以調(diào)脾胃,是立冬適宜補養(yǎng)陽氣的食物之一。陽虛體質(zhì)(怕冷,四肢涼,面色蒼白,小便清長等)冬季適宜使用。
“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青蘿卜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和纖維素,熱量較少,易產(chǎn)生飽脹感,有助于控制食欲。此外青蘿卜性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中和羊肉的熱性,達到藥膳平補的目的。
木瓜花生排骨煲
材料:
鮮豬肋排250?g,鮮熟木瓜 1 個(約 500?g),干鮮花生仁100?g,枸杞30g,味料適量。
制作步驟:
1. 將鮮木瓜洗凈去皮除核,并切成粗塊備用。
2. 新鮮肋排用清水洗凈,砍成段,焯水去除血污。將其他食材一同放進湯煲內(nèi),加進適量清水,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煲煮2小時。煮至花生仁熟透變軟即可。加適量鹽調(diào)味。
推薦原因:
木瓜性溫、味酸,最適宜冬季養(yǎng)肝護脾時食用。木瓜煲排骨,湯清肉白,清香爽口,略感水果的微甜,具有滋潤皮膚,潤腸通便、固護腸胃的功效。
芝麻核桃蜂蜜飲
材料:
黑芝麻100?g,糯米粉100g,核桃100g,鮮檸檬半個,紅棗(去核)8枚,枸杞30g、蜂蜜1瓶。
制作步驟:
1.將炒熟的黑芝麻、核桃、糯米粉,1:2加水用破壁機打成糊狀。
2.紅棗、檸檬切片備用。
3.鍋內(nèi)放200ml水,先煲紅棗、枸杞10?min,后放入檸檬片,煮5?min ;最后再加入黑芝麻糊煮開,起鍋前加一匙蜂蜜,調(diào)勻即可食用。
推薦原因:
多吃檸檬能有效預(yù)防皮膚干燥和上火。而芝麻核桃蜂蜜飲口感順滑,有助于防止皮膚冬季龜裂,脫皮。
冬季進補的禁忌
1、無病亂補
身體狀況良好,以預(yù)防疾病為由,胡亂在飲食中添加過多高脂高熱量的食物,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
2、虛實不分
中醫(yī)認為虛者補之,非虛癥病人不宜濫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zhì)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赤、舌質(zhì)紅、脈數(shù)。若不分寒熱胡亂進補,會導(dǎo)致寒熱癥狀加重。
3、多多益善
食用任何滋補食品都要適可而止,否則可能有損健康。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大量食用熱性補品,可能導(dǎo)致內(nèi)火過旺,口舌生瘡。
4、單純用肉進補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會擾亂腸胃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飲食不注重葷素搭配,食肉過多可能導(dǎo)致營養(yǎng)失衡或攝入脂肪過多,引發(fā)心血管疾病。
5、只顧吃不顧排
進補身體可能會攝入過量油脂。飲食中葷食過量,代謝后產(chǎn)生的酸性有毒物質(zhì)需及時排出。如果一味只顧食療進補,不重視廢物的排出,毒素在腸胃中的滯留時間過長,對健康有極大損害。
選用原則
常用的補品補藥,根據(jù)其性質(zhì)分為滋補類、清補類和平補類,因而中醫(yī)的補虛法也有滋補、清補和平補的不同。這三種補虛法在夏季都可應(yīng)用,但必須區(qū)別虛弱癥狀選擇應(yīng)用,選用原則如下:
滋補
就是服用具有滋膩性質(zhì)的補品補藥來補益虛弱的方法。常用的滋補食品有豬肉、牛肉、羊肉、母雞、鵝、鴨、鱉、海參等;滋補藥物有熟地黃、阿膠、鱉甲、鹿角膠以及各種補膏,如十全大補膏、洞天長春膏等。由于這些補品補藥都會增加消化道負擔,有的還偏于溫性,所以在夏季一般很少服用。然而它們的補益作用較強,對比較嚴重的體質(zhì)虛弱者有很好的調(diào)治作用。因此,像上面所講的患重癥、手術(shù)后或婦女分娩后,即使在夏天也照樣可以服用。不過,在服用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兩點:適量服食,不要過量;胃口不好、舌苔厚膩,或發(fā)熱、腹痛泄瀉時不宜服食。
清補
就是服用有補益、清熱功效的補品補藥來補益虛弱的方法、常用的清補食品有百合、綠豆、西瓜等;清補藥物有西洋參、沙參、麥冬、石斛(包括楓斗)等。夏天氣候炎熱,人體易為暑熱所侵犯,此時服用清補類的補品補藥較為適宜。但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是素體陽虛,有畏寒肢冷癥狀的人必須少食或不食;第二是服食應(yīng)該有所節(jié)制,在春夏兩季過于服用寒涼藥物,會損傷人體的陽氣。
平補
就是服用性質(zhì)平和的補品補藥來補益虛弱的方法,這一類補品補藥為數(shù)較多,如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補品補藥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若能在夏季正確服食,同樣可取得良好效果,只是在吸收蘊蓄方面略遜于冬令進補。
為了取得良好的進補效果,進補者應(yīng)按虛弱的類型選用相適應(yīng)的補品補藥,如氣虛的應(yīng)補氣,陰虛的要補陰,心虛不寧的要補心,脾虛食少的要補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