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是廚房炒菜的必備品,常見的食用油多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花生油、橄欖油、山茶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核桃油等等。其實食用油不光能用來炒菜,在生活中食用油的作用可真不小,下面一起看看食用油都有哪些妙用吧?
食用油的妙用
1、往盛醬油的瓶里倒一點食油,可隔絕空氣,抑制酵母白膜的生長。
2、暫不穿用的皮鞋,涂上一點豬油、生雞油或其它動物油,放在陰涼干燥處,可保持皮鞋的光潔和柔軟度。
3、在下面條前,先往鍋里放少許食油,面條撈出后不粘連,而且可以防止溢鍋。
4、在蒸制饅頭時,如果先在發(fā)面時揉進一小塊豬油,蒸出來的饅頭就會更加膨松、潔白、香甜。
5、在做菜湯時,容易溢鍋,如果用食油沿鍋口刷約6厘米寬的圈,湯就不再溢出鍋外了。
6、做菜餡時,把洗凈的菜切碎,倒入鍋中,澆上食油,輕輕拌和,再把拌好的肉餡(對好鹽)倒入,混合均勻,即可使用。由于菜末先拌了油,被一層油膜所包裹,遇鹽分就不易出水。
7、菜板用熱菜油浸透,使用中木質(zhì)不變色,并可防止其裂口。
8、生蛋黃從蛋白中分離出來后,浸在麻油里,可保鮮2-3天。
9、鮮蛋涂菜油或棉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后貯藏,貯藏期可達36天。此法適宜于氣溫在25~32℃時采用。
10、燜飯時,在水中加幾滴植物油或動物油,燜出的飯松散、滋潤、味香,還不會煳鍋。
11、用陳米燜飯,可先將陳米淘洗干凈,用水浸泡兩小時,撈出瀝干,再放入鍋中,加適量的開水、1湯匙食油,攪拌均勻,用大火煮開后,轉(zhuǎn)為小火燜制,燜好后味道同新米一樣鮮香可口。
12、擰在木頭上的螺絲釘不好起拔,可往螺絲釘上滴些植物油,讓油滲入釘穴內(nèi)便容易起拔了。
13、門用久了開關(guān)時會吱吱發(fā)響,可用小棍蘸些豆油,將門稍抬高點,然后將油抹到合頁縫里,開關(guān)門時的響聲就會消失。
14、生膠底皮鞋往往有脫膠現(xiàn)象,可在脫開的兩片膠皮之間均勻地涂上食用香油,壓合半小時后即可使其重新粘合。
15、將鮮肉煮熟,趁熱放進剛熬過的豬油里,可保存較長一段時間不變質(zhì)。
16、炒牛肉絲時,要想炒得嫩,可先在牛肉絲中配好作料,再加2-3匙生油拌勻,腌20-30分鐘,然后用旺火速煸,煸好迅速出鍋。
17、燙傷后,用雞蛋清、香油混合調(diào)勻,涂敷于燙傷處,有消炎止痛作用。
18、皮膚被油或開水燙傷后,可用植物油輕輕直接涂在傷面,皮膚未破者,一般5分鐘即可止痛。
19、皮膚潰瘍,用蔥絞汁,調(diào)香油,涂抹患處,有較好的療效。
20、取50克菜籽油和像拇指一樣大小的蠟燭頭一節(jié),一同放在1個空鐵罐中熬煮,不斷攪拌,熬成膠狀時離火,冷卻后裝入舊雪花膏瓶中。冬天用它涂抹手足,早晚各一次,對防止皸裂和治療皮膚干裂有較好的功效。
21、肺氣腫、支氣管炎患者,如果在每晚臨睡前喝口香油,第二天起床后再喝一口,當天咳嗽就能明顯減輕。
22、香油有祛病生肌的功效,牙周炎、口臭、齲齒、地圖舌、扁桃體炎、牙齦出血等患者,經(jīng)常口含香油,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
23、香油能增加聲帶彈性,使聲門張合靈活有力,對聲帶疲勞、聲音嘶啞、慢性喉炎有良好的康復作用。
24、演員登臺前喝口香油,能使嗓音更加洪亮圓滑,增加音波頻率。
25、香油是食道粘膜理想的保護劑,小孩不慎吞下小的魚刺、棗核、雞骨等異物,喝口香油有助于使異物順利滑過食道,防止和減少銳性損傷。如采用此法仍無效果,即應到醫(yī)院診治。
26、每200只產(chǎn)蛋雞,用20-25克植物油,早晚各拌料喂一次,能增產(chǎn)蛋8-10%,長期拌喂可持續(xù)高產(chǎn)。
27、將活魚的兩側(cè)鰓蓋輕輕揭開,用鵝毛蘸少許食油在鰓上均勻地涂一層,可防止鰓體干燥。因為魚靠血液中的溶氧維持生命,保持鰓體濕潤,可延長其離水存活時間。
28、葷油煉好放至不燙時,加入一些豆油,可以防止葷油在存放過程中過早地產(chǎn)生哈喇味。
29、在暫時不吃的年糕表面涂上一層花生油,1周后再涂一層。用這種方法保存年糕,在較長時間內(nèi)可防止發(fā)霉變質(zhì)。
30、煮粥時,常會溢鍋。如果在煮粥前往鍋里加點食用油,即使火急一些,也不會溢鍋,煮出來的粥會更加香甜可口。
31、生的或已煮熟切好的豬肝、羊肝,一時吃不完,可用豆油將其抹拌均勻,然后放入冰箱內(nèi)保存,這樣可大大延長其保鮮時間。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14april14h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