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羌族的飲食習慣及飲食風俗是什么

2016-06-05 09:53:05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羌族現(xiàn)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余散居在汶川、理縣、黑水、松潘等地。人口19 82萬多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羌族自稱“爾瑪”,意為

羌族現(xiàn)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余散居在汶川、理縣、黑水、松潘等地。人口19.82萬多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羌族自稱“爾瑪”,意為“本地人”。其族源可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關于羌人的記載,他們主要活動在中國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區(qū)。秦漢以來,古代羌人中的冉、(馬+龍)部落居住在今川西北一帶。唐時,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另一部分同化于漢族。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來的一支。

羌族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但有自已的語言。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分南北兩大方言。

羌族居住的山區(qū)產有世界上稀有的熊貓、飛狐、金絲猴等。這個古老的民族現(xiàn)主要經營農業(yè)。工業(yè)從無到有,已興建起制革、造紙、木材、水泥、化肥等工業(yè)。刺繡、挑花、編織是羌族人民的傳統(tǒng)工藝。

羌族的禁忌有:婦女分娩時在門外掛枷單或背兜,忌外人入內,家有病人時在門上掛紅紙條,忌外人來訪;不能跨火塘或用腳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忌坐門檻和樓梯;飯后不把筷子橫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日常食俗

羌族民間大都一日兩餐,即吃早飯后出去勞動,要帶上饃饃(玉米面饃),中午就在地里吃,稱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離不開面蒸蒸。經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將玉米粉放在甑子內蒸成顆粒狀,即可當飯食用,有時將洗凈的大米拌到玉米粉里,或將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稱為“金裹銀”或“銀裹金”。用小麥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饃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