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維吾爾族有何歷史起源?維吾爾族簡介

2016-06-12 00:10:5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關(guān)于維吾爾族的族源,說法不一。維吾爾民族人按自己的發(fā)展史記載。本民族與突厥族同出與匈奴民族,是匈奴族的單于的兩個王子發(fā)生爭斗分裂,

關(guān)于維吾爾族的族源,說法不一。維吾爾民族人按自己的發(fā)展史記載。本民族與突厥族同出與匈奴民族,是匈奴族的單于的兩個王子發(fā)生爭斗分裂,帶領(lǐng)自己的部下逐漸形成了突厥和回鶻兩個不同的民族,回鶻就是維族的先民,所以維吾爾語與其他的突厥族語言基本相同,只是發(fā)音上有所區(qū)別。包括遠在小亞細亞的已經(jīng)與當(dāng)?shù)孛褡迦诤虾芫玫耐炼湔Z都和維吾爾語基本相同,維吾爾族人到土耳其一個月就可以完全學(xué)會土耳其語和阿塞拜疆語,他們聽這兩種語言與聽哈薩克等民族語言沒有什么區(qū)別,就像是在聽方言。而許多民族學(xué)家錯誤的認為其先民是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紀北方游牧民族丁零以迄鐵勒。

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漢文文獻中對“維吾爾”這個族名有不同的譯寫。4世紀寫作“袁經(jīng)”,6世紀末、7世紀初寫作“韋紇”,788年以前寫作“回紇”,788年以后至13世紀70年代改寫為“回鶻”,13世紀70年代至17世紀40年代寫作“畏兀兒”,17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初則稱“回部”或“纏回”等。還有人認為其族源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紀的“呼揭”、“烏揭”,甚至遠古塔里木盆地的原始土著民族。

唐天寶三年(744年)回紇消滅突厥汗國,居住在鄂爾渾河和色楞格河沿岸的回紇人建立了回紇汗國,其統(tǒng)轄范圍包括貝加爾湖西南、葉尼塞河上游、阿爾泰山西南、天山以北、興安嶺以東等廣大地區(qū),后曾占領(lǐng)過天山以南部分地區(qū)、七河流域、真珠河(今錫爾河)、撥賀那(今費爾干納)等地,與唐朝長期友好,曾兩次派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亂并與唐多次和親。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回鶻汗國破滅,回鶻部眾除一小部分留在原居住地外,絕大部分被迫進行大遷徙。

分南下與西遷,南下主要分為二支,其中一支奔向河西走廊,與早在武則天時南渡大漠而徙居于河西的回紇部眾聚合。建牙帳于甘州(今甘肅張掖),被稱為甘州回鶻或河西回鶻。

咸通二年(872年)在甘州自立可汗,11世紀上半葉為西夏擊敗,后又為蒙古所統(tǒng)治。他們長期繁衍生息,今甘肅省的裕固族,這一支回鶻人的后裔。另一支回鶻部眾來到天山以北,以西州(即高昌,今吐魯番盆地)為中心建立起高昌回鶻政權(quán),史稱西州回鶻或高昌回鶻。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