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王安石游褒禪山為何半途返回?真因巨石擋路?

2017-05-27 19:30:3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位于馬鞍山含山縣城北七公里處的褒禪山與華陽洞,面積約20公里,因王安石一篇《游褒禪山記》而聞名中外,《游褒禪山記》列入中學(xué)生必讀范文

位于馬鞍山含山縣城北七公里處的褒禪山與華陽洞,面積約20公里,因王安石一篇《游褒禪山記》而聞名中外,《游褒禪山記》列入中學(xué)生必讀范文。褒禪山歷來是佛家聚集之地,在含山這塊古老的土地上,褒禪山與華陽洞曾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與故事。

王安石當(dāng)年非常后悔

褒禪山華陽洞之所以名揚天下,是因為北宋大文學(xué)家、政治家王安石寫下著名的散文《游褒禪山記》。在華陽洞口有一碑廊,刻有全文。當(dāng)年的王安石為什么會寫下這篇文章呢?公元1054年的7月,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潛山縣)通判3年期滿回家探親的途中,路過這里,當(dāng)時王安石與他的兩個好友和兩個弟弟一道同游此山,但他們一行5人在探洞時,并沒有走完全程就出洞了。所以,之后王安石非常后悔,深有感觸地寫下這篇文章。

《游褒禪山記》全文僅500余字,短小精悍,謀篇布局曲折多變,讀來瑯瑯上口。這篇文章雖是游記,但重在游后感悟之上,啟示治學(xué)貴在嚴(yán)謹,做事勇于創(chuàng)新,遇事百折不撓。正是這篇游記包含著深邃思想,多年來該文一直被選為高中語文教材,港、澳、臺地區(qū)也將此文列入中學(xué)生必讀范文。

為何沒有繼續(xù)走下去

《游褒禪山記》可謂家喻戶曉,但人們很少知道王安石到了華陽洞,為何沒有再繼續(xù)走下去。據(jù)含山旅游部門介紹,華陽洞最為有名的是它獨一無二的人文景觀,在洞中可以觀賞到中國的文房四寶,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氣息。進到洞中,有一片豁然開朗的大廳,叫“回步廳”,就是當(dāng)年王安石一行5人打著火把從后洞進入走到此處,其中一位說:“不出火且盡?!彼麄冎缓靡煌纱顺隽硕?。出洞后王安石感到很后悔,于同年七月以追憶的形式寫下了千古名篇《游褒禪山記》。這里還有“荊公回步”4個字,是后人在公元1200年懷著對王安石的崇敬心情,沿著王安石當(dāng)年走過的路重游到此寫下的,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在記者一行來到“荊公回步”廳時,才感受到當(dāng)初宰相王安石不能再走的真正原因,它不僅僅是怕火把用滅了出不來,而是在這“荊公回步”洞口有一塊大石頭給擋路了。至今人要是不彎腰,是進不去的,洞口離地面只有六十公分高,寬度大約一米多。即使小孩進去,也要貓著腰才能進得去。如果是成年人進這么小的洞口,要扶住石頭把身子側(cè)到地面才能進去。我想當(dāng)時的通判王安石,不會低著頭側(cè)著身再進這個洞口了。

“華陽洞”三字是王安石的手跡

華陽洞口有座小石橋,叫“懷賢橋”,意為懷念立志改革的王安石。洞口的右方,有一塊石碑,上刻“華陽洞”3個大字,據(jù)含山旅游局介紹,這是王安石的手跡,是從王安石的老家江西臨川“王安石紀(jì)念館”拓印來的,字體為行書,既剛健蒼勁又俊美秀麗。洞口上方生長著天然的青檀樹,樹在懸崖石壁之上,“石包樹、樹抱石”,為褒禪山奇景之一。這種青檀樹,其樹皮是制造宣紙的主要原料,目前野生天然青檀林全國僅有三處,褒禪山是其中之一。

據(jù)含山旅游局介紹,褒禪山與華陽洞是連在一起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馬鞍山著名旅游景點。

褒禪寺最早建于唐朝貞觀年間

據(jù)含山文物局介紹,含山褒禪山中的褒禪寺最早建于唐貞觀年間,其創(chuàng)始人是唐代高僧慧褒禪師,他與唐玄宗的國師慧忠為昆季,慧褒云游至此,見山勢幽深,景色宜人,猶如靈山仙境,遂結(jié)廬修寺于此。

此后宋代高僧中會和尚又擴建了寺廟,到南宋慶元年間褒禪寺香火漸盛。明代永樂年間,褒禪寺院千余間,住僧近千人,達到鼎盛時期。原褒禪寺不遠處還有褒山大塔和山腰小塔各一座,大塔磚石結(jié)構(gòu),七層,高約20多米,塔建于宋元豐3年,“文革”中被造反派用炸藥炸毀??h文物部門在文物普查中,征集到附近農(nóng)民從大塔地宮中挖到的銅菩薩遺像3尊,銀果盒2只,其中一盒內(nèi)有慧褒禪師7粒五色舍利子。

褒禪山是幾座山峰的總稱。東起靈芝山,西止鰲魚嶺,北有起云峰、碗兒嶺等,這些山峰眾星捧月般環(huán)抱著一個饅頭狀的小山,此乃褒禪山。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開篇寫道:“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這就是褒禪山名的來歷。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