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成吉思汗留下哪三道遺囑?其內(nèi)容有是什么

2016-07-24 16:59:3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第一道遺囑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因花剌子模帝國(烏孜別克撤馬爾罕)一再挑釁,連續(xù)殺掉了他所派的一百名商隊人員及多名使者,非常憤怒,決

第一道遺囑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因花剌子模帝國(烏孜別克撤馬爾罕)一再挑釁,連續(xù)殺掉了他所派的一百名商隊人員及多名使者,非常憤怒,決定親自出征。此時,成吉思汗早已統(tǒng)一了蒙古,建立了強大的帝國,并沉重地打擊了西夏與金國,奪取了金國的中都(北京),但這一次卻是他發(fā)動的第一次西征。所以,成吉思汗此次出征,帶有很大的風險,妃子也遂向成吉思汗進奏:

“大汗您,越高山,渡大河,長途遠征,只想平定諸國。但有生之物皆無常,一旦您大樹般的身體突然傾倒,您那織麻般團結(jié)起來的百姓,交給誰掌管?一旦您柱石般的身體突然傾倒,您那雀群般的百姓,交給誰掌管?您所生的杰出的四子中,您托付給誰?這事該讓諸子、諸弟、眾多下民、后妃們知道。謹奏告所思及之言,請大汗降旨?!?/p>

成吉思汗一聽,覺得有道理。繼承人的事關(guān)系著整個蒙古汗國的前途,確實應該有所交代。

于是,成吉思汗降旨說:

“也遂雖是妃子,但她說的話很對。弟弟們、兒子們,孛斡兒出和木合黎,你們誰也沒有提出過這樣的話。而朕因為不是繼承祖先的汗位,(是自己打的天下,)竟沒有想到(確定繼承人)。朕還沒有遭遇到死亡,竟忘了老死這個事。兒子們之中,拙赤你是長子,你怎么說?你說吧?!?《蒙古秘史》第254節(jié))

這便是第一道遺囑最初的源頭。

成吉思汗有39名后妃,地位最尊貴的是他的結(jié)發(fā)妻子――大皇后孛兒臺旭真。孛兒臺旭真生了四個兒子:長子拙赤、次子察合臺、三兒子窩闊臺和幼子拖雷,他們都在蒙古帝國中擔任要職,均帶領(lǐng)著相當數(shù)目的蒙古騎兵,并在四處征戰(zhàn)中樹立了權(quán)威、增強了實力?!俺杉己固嫠麄兏髯赃x擇了一項特殊的職務。他命長子拙赤掌狩獵,這是蒙古人的重要游樂,很受他們的重視。次子察合臺掌札撒和法律,既管它的實施,又管對那些犯法者的懲處。窩闊臺他選擇來負責智力、謀略的事,治理朝政。他提拔拖雷負責軍隊的組織和指揮,及兵馬的裝備”(《史集》)??梢哉f,成吉思汗的這四個兒子分管了蒙古汗國的禮樂、司法、朝政、軍事四方面的大權(quán)。

盡管蒙古汗國沒有立嫡長子為太子的傳統(tǒng),但四兄弟當中,拙赤畢竟年長并功績卓著,所以,成吉思汗首先詢問他的意見。然而,拙赤還未回答,察合臺搶先大聲嚷嚷起來:“父汗讓拙赤說話,莫不是要傳位給他?我們怎能讓這蔑兒乞惕野種管治?”

察合臺稱自己的兄長為“蔑兒乞惕野種”,這句話如針尖一般刺激了拙赤。原來,拙赤的出身一直很有爭議。當年,鐵木真(成吉思汗的本名)的力量還不夠強大的時候,孛兒臺旭真被蔑兒乞惕人俘虜,并被收娶為別人的妻子。數(shù)月后,鐵木真借助札木合、王汗的大軍消滅了蔑兒乞惕部,孛兒臺旭真得以返回成吉思汗身邊。而拙赤本人,就是孛兒臺旭真在返回的歸途中所生。因為時間的湊巧,正好是九個月的時間,拙赤究竟是孛兒臺旭真在被俘前所懷還是被俘后懷上的,一直眾說紛紜。這關(guān)系著拙赤是不是成吉思汗兒子的重要問題。盡管成吉思汗對待拙赤和對待其他三個兒子沒有任何差別,但無論拙赤本人,還是另外三個兒子,都免不了有自己的想法。

拙赤也是個血性的蒙古漢子,怎受得了察合臺這樣當眾的侮辱,站起來就揪住察合臺的衣領(lǐng),說:“我從來沒有聽到父汗有對我另眼相看的話,你怎么能把我當成外人?你有什么本領(lǐng)勝得過我?你只不過脾氣暴躁而已?!?/p>

接著,拙赤提出了挑戰(zhàn):“我同你比賽遠射,如果我敗給你,我就割斷拇指扔掉!我與你比賽摔跤,如果我敗給你,我就倒在地上永不起來!”

說到這兒,拙赤向成吉思汗請示:“兒臣愿聽父汗圣裁?!?/p>

兩人就這么僵持著。成吉思汗卻沒有馬上表態(tài)。

旁邊的闊闊搠思出面勸說,他雖然表面上指責察合臺魯莽,不可以這樣責怪熱愛你的母親,令她傷心。但暗中卻點出拙赤并非成吉思汗之子。闊闊搠思是成吉思汗的老部下,但現(xiàn)在正受命輔助察合臺。

成吉思汗這才說道:“怎么可以這樣說拙赤呢?拙赤不是朕的長子嗎?以后不許說這樣的話!”

察合臺聽父汗說話了,不再揪扯,轉(zhuǎn)而笑著說道:“拙赤的氣力、本領(lǐng),就不用說了。父汗的長子,是拙赤和我兩人。我們愿意一起為父汗效力。誰如果躲避,大家一起把他劈了。誰如果落后,大家一起砍斷他的腳后跟?!彼m是這么說,但還是暗中下套,不愿意拙赤成為新汗王,于是提議:“窩闊臺敦厚謹慎,我們大家都推舉他吧。讓他在父汗的身邊,接受繼位者的教育。”

成吉思汗的兒子們當中,察合臺與窩闊臺之間有著親密的情誼。窩闊臺本人,則以公正、堅強、寬宏大量、聰明能干而著稱。成吉思汗要為帝國確立新的元首,其基本原則就是從諸子中挑選最賢能者。他認為窩闊臺確實是合適的人選,但仍然不急于表態(tài),他問拙赤:“你是什么態(tài)度?”

這種情況下,即便拙赤不服氣,又怎能再為自己說什么話呢,只好回答:“察合臺已經(jīng)說了。我和察合臺二人,愿意一起效力,共同推舉窩闊臺?!?/p>

接下來,成吉思汗問窩闊臺:“你是什么意見?”

窩闊臺自然非常高興,說:“父汗降恩讓我說話,我能說什么呢?我能說自己不行嗎?今后我盡自己的能力去做吧!”

成吉思汗對窩闊臺的表態(tài)很滿意,點頭說:“窩闊臺,你的話正合我的心意?!?/p>

然后,他將目光轉(zhuǎn)向小兒子拖雷,問拖雷有什么意見。

拖雷毫不遲疑地回答:“我愿輔佐父汗指定的繼位者。我會在他的身邊,把他忘記的事告訴他,在他睡著的時候叫醒他。我愿做應聲的伴從,做策馬的長鞭。愿為他長途遠征,愿為他短兵搏戰(zhàn)!”

成吉思汗發(fā)出爽朗的笑聲:“說得好!”于是鄭重地降旨:

合撒兒的子孫讓一個人(繼承)掌管,阿勒赤歹、斡惕赤斤、別勒古臺的子孫都讓一個人(繼承)掌管,朕的子孫也讓一個人(繼承)掌管。大家如果不違背朕的旨意,不毀掉朕的旨意,你們就不會有過錯,不會有失誤。(《蒙古秘史》第255節(jié))

就這樣,成吉思汗把繼承人擬定為窩闊臺。

成吉思汗在立下這些遺囑后,就開始了第一次西征。在其強大的攻勢下,花剌子模被征服了。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終于在征伐的途中病倒。一天晚上,他忽然做了一個奇怪的夢,據(jù)此,他意識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于是派人將駐兵于附近的兒子窩闊臺與拖雷召到身邊,鄭重地立下臨終遺囑:

“吾兒,父殆至壽終矣。賴長生天之助力,吾已為汝等建此大帝國。自國之中央達于四方邊極之地,皆有一年行程。設(shè)若汝等欲保其不致分解,則必同心御敵,一意為汝等之友朋增加富貴。汝等中應有一人承大位。吾死后,汝等應奉窩闊臺為主,不得違我遺命。察合臺不在側(cè),應使其勿生亂心。”

此時,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中,拙赤已去世,窩闊臺最大的威脅者消失了。察合臺一直擁護窩闊臺,成吉思汗死后仍然如此。拖雷本人也多次強調(diào)自己對窩闊臺的擁護。所以,窩闊臺的繼位似乎是毫無懸念的。

但是,按照游牧民族“幼子守產(chǎn)”的習慣法,在成吉思汗逝世后,小兒子拖雷實際上繼承了成吉思汗本人所統(tǒng)領(lǐng)的諸部及大部分軍隊。就以漠北12.9萬的漠北自由民騎士為例,成吉思汗諸子諸弟共分得2.8萬,其余的10.1萬人都屬于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死后則全部屬于拖雷。這便意味著,雖然按照成吉思汗的遺囑,窩闊臺將成為整個帝國的汗王,但其本人實力卻遠低于弟弟拖雷。這一看似矛盾的處理,體現(xiàn)了成吉思汗的另一觀念,即:他認為汗位是屬于整個黃金家族的,而不只屬于自己。所以,在自己的財產(chǎn)繼承上,他遵循“幼子守產(chǎn)”的習慣法。但在汗位的繼承上,他不愿意以“幼子守產(chǎn)”的方式進行,而采取以賢能而定的方法。如此處理,在成吉思汗看來,就是將公與私分別按各自的原則處理,是最妥當?shù)摹?/p>

第二道遺囑

成吉思汗一生發(fā)動的最后戰(zhàn)爭,就是對西夏的戰(zhàn)爭。當時他已生病,但仍然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一定要攻下西夏。

成吉思汗于1225年冬天開始做出征西夏的準備,1226年秋天率大軍出征,在途經(jīng)阿兒不合地區(qū)的時候,時間已到了冬天。有一天,成吉思汗所騎紅沙馬突然受到一群野馬的驚擾,將成吉思汗摔了下去。成吉思汗被摔得很重,他的兒子及部屬們建議回師,等成吉思汗身體好了,再去征討。但成吉思汗不同意,說:“如果我們這樣回去,唐兀(即西夏)百姓會認為我們膽怯。我們先派使者去,看他們有何話說。”這其實是西夏免除兵禍的一個好機會。

按照成吉思汗的命令,使者責備西夏國王不僅不履行諾言發(fā)兵,而且惡言挖苦,如今蒙古大軍要和他們算賬。

西夏國王聽了,有所畏懼,說:“我沒有說過挖苦的話?!?/p>

但他的掌權(quán)大臣阿沙?敢不又冒了出來,挑釁地說:“我是說了挖苦的話,你們又能怎么樣?若想與我廝殺,就到賀蘭山來戰(zhàn)。要想得到金銀緞匹,就到我們西涼來取!”說完,就把使者打發(fā)回去。

成吉思汗聽了使者的匯報,覺得受了侮辱,說:“他們竟敢說這樣的大話,我們還怎么能回去呢?哪怕是死,也要攻打他!”馬上降旨:“把勇猛敢戰(zhàn)、有地位的唐兀人殺掉!戰(zhàn)士們可以各取其擒獲的唐兀人?!?/p>

緊接著,成吉思汗扶病率軍進發(fā),直攻西夏,勢如破竹,將駐扎在阿拉善的阿沙?敢不擊敗,并俘獲了這位屢次挑釁的西夏大臣,使其淪為奴隸。

大軍繼續(xù)進發(fā),攻陷西夏重鎮(zhèn)西涼府。西夏國王獻宗驚憂而死,其侄南平王即位,是為西夏末帝。

當年十一月,蒙古大軍已奪取靈州,進圍西夏首都興慶府。被圍半年后,興慶府糧盡援絕,西夏末帝被迫遣使乞降。而在這個時候,成吉思汗的病情也加重了,天氣炎熱,他不得不到六盤山避暑。

眼見著自己將一病不起,這都是不忠的西夏人導致的。成吉思汗憤恨不已,他決心要把出爾反爾的西夏消滅干凈,殺死!而他本人卻不能親手做到了。所以,他留下了第二道遺囑:一方面令部屬隱瞞自己的死訊,使西夏人不再改變投降的主意,使其國王親自來到蒙古大軍的營帳,另一方面,他又密令,要將唐兀人,自父母及其子孫,全部斬盡殺絕,作為他遺體前的祭品。

1227年8月18日,成吉思汗死于六盤山附近的清水縣,終年66歲。成吉思汗的部下嚴格執(zhí)行他的遺囑,秘不發(fā)喪,等西夏最后一個皇帝來到大汗帳篷外行禮時,以為成吉思汗只是生了病不能見他。三天后,西夏末帝被殺。蒙古大軍進入興慶府(即今寧夏銀川)后,大肆屠殺。

在成吉思汗的第二道遺囑下,西夏被滅,從此再未復蘇。

第三道遺囑

《元史》卷一中記載了成吉思汗的第三道遺囑:

成吉思汗臨崩謂左右曰:“金精兵在潼關(guān),南據(jù)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征兵潼關(guān)。然以數(shù)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zhàn),破之必矣。”言訖而崩,壽六十六,葬起輦谷。

成吉思汗臨終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恢弘事業(yè)。他令人驚奇地在咽下最后一口氣前,竟如此清晰地說出一個關(guān)系著蒙古、金、南宋三個大國的生死存亡的作戰(zhàn)方略。這一道最后遺囑是非常完備的,其主要策略是避實擊虛、以逸待勞、聯(lián)宋滅金,而隱含的策略還有假道滅虢,即先借宋朝的道路滅掉金國,然后返回頭來再滅宋。不僅如此,成吉思汗還非常具體地指出了出兵的路線,并按照南宋與金國的關(guān)系,指出方案可以實施的現(xiàn)實依據(jù)。

金國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崛起于黑龍江流域,曾一度輝煌,滅遼國、滅北宋,同時也迫使蒙古各部落向其稱臣,接受其苛刻的領(lǐng)導與無情的摧殘。成吉思汗的祖先就曾被金人所殺,所以與金國有不共戴天的世仇。

西夏被滅后,金國感受到強大的壓力,于是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據(jù)《元史》記載,成吉思汗在金國使節(jié)面前使了一個障眼法,對群臣說:“朕自去冬五星聚時,已嘗許不殺掠,遽忘下詔耶。今可布告中外,令彼行人亦知朕意?!本褪钦f,讓金國知道,他蒙古大軍將不再殺掠,以此來麻痹金國。而事實上,成吉思汗將金國所獻的珠寶分贈于將領(lǐng)的同時,又對將領(lǐng)們說:“他們殺死了我們的祖先,應該把他們的男子做我們的仆役,把他們的女子做我們的侍女。”由此可見,成吉思汗已下決心滅掉金國。深思熟慮之后,成吉思汗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將已經(jīng)成熟的計劃告訴了他的兒子及親信。這便是成吉思汗第三道遺囑的主要前因。

至于此遺囑的成果,則出現(xiàn)在窩闊臺繼位后。蒙古大軍按照成吉思汗的遺志,發(fā)動了對金國空前強大的攻勢。整個戰(zhàn)略部署也完全按照成吉思汗的遺囑進行。最后滅亡了金國。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