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甲午海戰(zhàn)之前德國憑啥就敢斷言“日本必勝”?

2017-03-07 21:56:3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1896年,中國晚清大員李鴻章出訪德國,主動求見俾斯麥。當著這位鐵血宰相的面,李鴻章主動套近乎,自比“東方俾斯麥”。俾斯麥反唇相譏:沒

1896年,中國晚清大員李鴻章出訪德國,主動求見俾斯麥。當著這位鐵血宰相的面,李鴻章主動套近乎,自比“東方俾斯麥”。俾斯麥反唇相譏:沒人說我是“歐洲李鴻章”。李鴻章主動求見俾斯麥,俾斯麥只給了李鴻章十幾分鐘會面時間,在回答完三個問題后,他覺得禮節(jié)已到,就轉過頭與德國駐清國大使聊了起來,把李晾在一邊。有趣的是,李鴻章和俾斯麥之會是中國作者津津樂道的話題,而這些“熱臉貼到冷屁股”的細節(jié),卻很少被提到。俾斯麥不太尊重李鴻章是有理由的,早在甲午戰(zhàn)爭之前,俾斯麥就進行過精準預言:“中國和日本的競爭,日本必勝,中國必敗?!睉?zhàn)爭還未爆發(fā),這位德國首相憑什么認定中國必敗、日本必勝?俾斯麥是根據(jù)他所見到的訪德中日官員舉動做出的判斷?!叭毡镜綒W洲來的人,討論各種學術,講究政治原理,謀回國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國人到歐洲來的,只問某廠的船炮造得如何價值如何”。而且更為糟糕的是,即使把這些東西“買了回去,也就算了”。

回顧這段話,不得不承認,“鐵血宰相”長著一雙鷹眼。后來中日兩國歷史發(fā)展的事實,竟然驚人地按照他預測的軌跡演變發(fā)展。其實,中日海戰(zhàn)一觸即發(fā)時,在西方國家眼里,看好日本的并不多,不少國家因為中國重金購入西方最先進的堅船利炮而看好中國,待戰(zhàn)爭有了結果后,西方大多數(shù)國家才知“中國虛實”,從而才對日本刮目相看。而俾斯麥早就看到了中日兩國的勝負手。在俾斯麥眼里,他欣賞的東方政治家不是李鴻章,而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因為后者的行事風格更與他相符。早在日本還未成大氣候時,伊藤博文訪德,就受到俾斯麥隆重款待,兩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在酒席宴喝的酩酊大醉,伊藤博文找到了自己的偶像,俾斯麥看到了自己的衣缽在東方的傳承人。

“歷史不過是一張被印刷的紙;重要的是去創(chuàng)造歷史,而不是抄寫它?!薄爱敶闹卮髥栴}不是通過演說與多數(shù)人的決議所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當大國在為生存斗爭而沖突時,他們之間的所有條約就不再具有約束力?!边@些俾斯麥的“名言”,李鴻章沒有豪氣復制,但卻被伊藤博文引為座右銘,在他主閣日本政壇期間,處處以俾斯麥為榜樣,將“俾式風格”盡染日本海軍。仔細看當時日本海軍,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令人震撼的現(xiàn)象:這是一支幾乎可以用上“瘋狂”這個字來形容的新生軍隊,它是一支很有創(chuàng)意的軍隊,能夠無視一切既存的經(jīng)濟政治軍事規(guī)則和定論而孤注一擲,從而創(chuàng)立了不少“首次”。以伊東佑亨為代表的青壯年海軍統(tǒng)帥,敢作敢為,魄力非凡,令日本海軍的戰(zhàn)斗力,幾乎達到了“恐怖”的狀態(tài)。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遠東可以說是日本海軍的天下。在與這支“恐怖”力量的賭局中,羸弱的朝鮮輸?shù)袅思覉@,外強中干的清國輸?shù)袅撕笤海幢闶莿荽罅Τ恋谋睒O熊沙俄,雖然與對方拼得都剩最后一口氣,但也終于先行崩潰,不得不帶著他們海軍司令的尸體,丟棄了中國東北全境和南庫頁島,退回老家地盤。起初日本除了老師德國,沒把任何國家放在眼里。而到了一戰(zhàn)時期,這個學生竟然連老師也不再放在眼里,在中國青島向德國宣戰(zhàn)并戰(zhàn)而勝之。此時,俾斯麥已經(jīng)作古二十年。不知這個當初預言“中日戰(zhàn)爭”勝負的人,是否預見到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日本會將德國打???“打敗老師”是日本崛起的標志,也是他們骨子里的意愿。俾斯麥預見并樂見日本擊敗“老老師”中國,但是未必料到,失控的學生,對“新老師”也將是“大禍害”。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