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宋代是養(yǎng)貓空前繁盛的時期 與貓相關(guān)服務(wù)行業(yè)繁榮

2017-03-11 16:50:3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每到春節(jié),年畫旺銷,其中“貓捕蝶”的圖案尤其常見,可在現(xiàn)實生活中,貓其實很少捕蝴蝶,為什么這種畫法深受人們喜愛,走入尋常百姓家?原

每到春節(jié),年畫旺銷,其中“貓捕蝶”的圖案尤其常見,可在現(xiàn)實生活中,貓其實很少捕蝴蝶,為什么這種畫法深受人們喜愛,走入尋常百姓家?原來,貓與蝶諧音為“耄耋”(耄泛指70歲以上,耋指80歲以上),表達了希望老人長壽的美好寓意。在老北京,一般人家都會有這么一張“貓蝶圖”。

十二生肖中無貓,故今人多視貓為舶來之物,西漢末年方傳入。但事實上,春秋時典籍中已有“迎貓為其食田鼠也”之說,全世界目前僅有的31種野生貓中,中國就有10種左右,故不能排除本土馴化的可能。

在宋代以前,貓很少入畫,因它屬小獸,加上無功無德,不受重視??傻搅怂未瑢徝廊の敦ё?,一改唐代夸張、奔放之風(fēng),轉(zhuǎn)向纖細、內(nèi)斂。唐代國花為木芍藥(即牡丹,唐代尚未出現(xiàn)牡丹之名,一概呼為木芍藥),而宋代國花則變成梅花,由此可見一斑。

宋代是中國養(yǎng)貓空前繁盛的時期,以南宋都城杭州為例,出現(xiàn)了貓窩、貓魚、賣貓兒、改貓犬等一系列服務(wù)行業(yè),據(jù)《咸淳臨安志》載:“都(南宋京都,今杭州市)人畜貓,長毛白色者,名獅貓,蓋不捕鼠,貓徒以觀美?!边@種舶來的波斯貓甚貴重,飲食需“炙豬肝與食,令毛耏潤”。蘇東坡曾說:“逢人無貴賤,口稱貓?!币馑际墙柝埑堕e、“莫談國事”,可見貓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

正是在宋代,貓開始成為畫面的主角,且均為波斯貓。由于貓眼深邃,故北宋與南宋畫中的貓脖子上大多系有一條紅絲繩,既是件裝飾物,也有鎮(zhèn)壓之意。

然而,從現(xiàn)存的宋畫資料看,“貓捕蝶”的圖案并不多,反而是“狗捕蝶”圖似乎更多,可見當(dāng)時即使這么畫,也僅僅是寫實,并無深意。宋代陸游曾寫過:“魚餮雖薄真無愧,不向花間捕蝶忙?!北容^明確地提出:貓捕蝴蝶純屬不務(wù)正業(yè)。

不過,宋代有很多“貓雀圖”“牡丹貓雀”,其實類似題材在晉代墓葬中即可見,宋金時期仍之,而所捕之雀,即《詩經(jīng)》中所說的桑扈,俗呼青雀,又叫竊脂,古人認(rèn)為它“好竊人脯肉脂及膏,故曰竊脂也”。在古代,脂讀如耆(同齊),而用貓捕捉它,合起來就是“耄耆”,用來表示長壽。

貓有時也會與喜鵲同時出場,但貓嘴中叼的一定是竊脂鳥,喜鵲只在其上方徘徊,因為喜鵲是吉祥的象征,斷不能成為犧牲品。以后這種構(gòu)圖法一直流行,只是喜鵲又常常換成燕子,以增加畫面的生氣。

將雀換成蝴蝶,應(yīng)為宋代以后的事。據(jù)傳嚴(yán)嵩曾收藏元代畫家的《貓蝶尋春圖》,似是祝壽類的作品,但原圖不見,難以佐證。清代黃漢在《貓苑》中說:“近世所傳又有貓蝶圖,蓋取耄耋之意,用以祝嘏耳?!?/p>

按此說法,貓到清代才正式有了捕蝶權(quán),初期有不少圖案為貓咬蝴蝶,因有殺生意味,后來漸漸不用,改為貓的目光直視蝴蝶、一臉渴望狀,這幾乎成為定式。或者,人求長壽,呆萌亦類此。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