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同治大婚目擊記 英國記者全程報道皇帝婚禮盛況

2017-03-11 17:36:4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是同治皇帝大婚的日子。那時候,同治皇帝十七歲,皇后是十九歲的阿魯特氏。 對于同治大婚,當時外國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是同治皇帝大婚的日子。那時候,同治皇帝十七歲,皇后是十九歲的阿魯特氏。

對于同治大婚,當時外國人極感興趣,他們甚至將清廷公布的一些禮節(jié)譯成英文并出版。英國《倫敦新聞畫報》特別邀約英國人威廉·辛普森作為通訊員,提供費用,派他前往中國,探個究竟。

身兼考古學(xué)家、藝術(shù)家及旅行家多重角色的辛普森,果然不負所托,他的現(xiàn)場報道后來發(fā)表在《倫敦新聞畫報》上。1874年,他在倫敦出版了《迎接太陽:環(huán)球旅行》一書,再次詳盡記述了目擊同治大婚的經(jīng)過,還配有若干寫實性插圖。

慶典前夜

辛普森于1872年8月5日從倫敦出發(fā),9月下旬抵達北京。他迫不及待地順著剛剛修整過、灑上新黃土的路面,前往新娘(即皇后)的府邸,看到搭就的架上遍扎彩綢,處處貼著“雙倍福佑”的“囍”字。

辛普森和同伴削好鉛筆,拿出畫本,要給府邸來個速寫。那年頭北京街道上“洋鬼子”很少見,極為引人注目,手拿畫本的“洋鬼子”更是稀罕,消息似乎迅速不脛而走,辛普森意外地“身陷重圍”。他描述說:

北京閑逛的人太多了。這是一條很寬的街道,簇擁著上萬人,全都翹首觀看我們正在做什么。周圍能看到的人很是心滿意足,但外面觀眾越來越多,這些后來者不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他們越發(fā)騷動不安,結(jié)果互相推搡,離我們最近的被推到中間,我們也被擠來擠去。

最后,驚動了清朝官員出面干預(yù),辛普森一行才得以解圍。

大婚迎娶皇后,當然要置辦皇后的妝奩即嫁妝。辛普森向好奇的英國讀者報告:

婚禮前約一個星期,每天早晨沿著這條路都有行進的隊伍……有人解釋說它們都是全國各地所進敬奉的禮物,所有物品都送至皇后將要居住的宮中?!刻旆鲿院?,出現(xiàn)了長長的抬運物品的隊伍,負責的官員以及士兵等,身著有白點的紅色衣服。這些婚禮物品種類繁多,……它們都由黃色和紅色絲綢扎系,分別代表著“皇帝”和“婚禮”。

每天早晨,成群的北京人都出來看皇帝布置房間的物品,整個路上從頭到尾兩邊都是人。有天早晨,所抬物品特別貴重,因此整個隊伍在天亮之前就已行動,沒趕上瞧熱鬧的人未免大失所望。據(jù)說,這是為了防止發(fā)生搶奪事件。

來看熱鬧的人,很多是為了看抬物品的轎夫們的表演:他們訓(xùn)練有素,將轎子抬得極其平穩(wěn),將盛水的瓶子置于轎子上,能做到在行進中水一點兒也不灑落。

辛普森特別記述了15日,也就是大婚的頭一天,皇家向新娘阿魯特氏送金冊、金節(jié)、金印的場面:

下午四點左右,抬著皇后鳳輿的隊伍從皇宮出發(fā),由一位蒙古王爺和數(shù)位蒙古大臣帶隊,身著盛裝。這位蒙古王爺,手捧御用朝珠,那是皇帝至高權(quán)力的象征,如同皇帝親往一樣神圣,是最尊貴的禮節(jié)。

整支隊伍的前面,有三十匹配有金黃色鞍韉的白馬,隊伍主體則由眾多旗幟和各種不同顏色的三重傘蓋組成。傘上繡有龍鳳圖案,高竿之上有圓形、方形和心形的扇子,還有一種紅竿子頂端是“金瓜”?;实鄣娜攸S龍傘走在后面,再接著是鳳輿——黃色絲綢的圍簾,金色皇冠狀的轎頂裝飾著龍和鳳,并沒有用珍珠和黃金,裝飾極其質(zhì)樸。

辛普森甚至聽到許多人說,如此“質(zhì)樸”的場景,還比不過低級官員的婚禮排場呢。辛普森還了解到,鳳輿將一直停在皇后府邸前,直到她乘坐離開,這是中國婚禮一個重要部分,即通過公之于眾,讓婚姻擁有了合法性。當這支隊伍返回時,金冊、金節(jié)、金印會置于皇帝黃龍傘和鳳輿之前,騎兵隊則走在最后。

不速之客

同治大婚的正日是10月16日,而細心的辛普森得知:“更確切地說,欽天監(jiān)官員選中的是15日到16日間的夜里。這是個月圓之夜?!薄叭藗冋f隊伍約在15日午夜十二點離開皇后府邸,這樣可以在清晨兩點之前到達皇宮,過了這個時間將會是不吉利的。”

各國駐北京使館里,許多人在討論著如何能看到迎娶皇后。但人們都清楚,這將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因為清廷已照會各國使館,要求每位公使約束自己的國民,不要在10月15日或16日外出觀看結(jié)婚隊伍。辛普森觀察到了一種特別的防范措施:

沿著整個新鋪墊的黃道——它有兩三英里長——我們已注意到,通向這條路的每一個街巷口都設(shè)置了障礙。竹子搭就的架子,加上簾子,遮擋住任何觀看的可能。經(jīng)向人打聽得知,那些負責此事的人——禮部官員——就是為了讓民眾看不到大婚隊伍。

因為有“任務(wù)”在身,辛普森在友人幫助下,由一名中國婦女作為向?qū)ВM入婚禮隊伍途經(jīng)的某條胡同轉(zhuǎn)角的一個大煙館?;槎Y隊伍將于晚上11點或是稍后從新皇后府邸出發(fā),辛普森一行四人早在晚上9點左右就到達隱蔽的“觀禮”地點。他們將窗戶上的薄紙戳破,朝外面看去:

月圓之夜,一切都看得一清二楚。街上樹立著為數(shù)不多的燈籠,供照明之用。有許多士兵,或說是治安人員——因為他們身著同樣的衣服——分散站立著,只是在那兒站著。所有店鋪都關(guān)了張,街上顯得有些冷清。這讓人想起與巴黎公社(1871年)作戰(zhàn)時巴黎的街道,當時所有的店鋪和窗戶都閉著,除了街上的士兵,一個人影都沒有。

“天”“人”之際

人群并沒有給街上的衛(wèi)兵帶來太大麻煩,這顯示出北京的一般民眾特別和善,喜歡成人之美。

清同治一朝(1862~1874年),慈禧太后、恭親王奕訢聯(lián)合執(zhí)政,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大臣通力合作下,大亂(太平天國、英法聯(lián)軍入侵)之后求大治,中國的近代化建設(shè)初現(xiàn)端倪,國力有所恢復(fù),民心稍稍聚攏,史稱“同治中興”。

同治《大婚典禮紅檔》(現(xiàn)收藏于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詳細地記錄了1872年秋天這次婚典的程序和各種禮節(jié)。而與宮廷檔案較為程式化的記錄相比,“洋鬼子”辛普森的現(xiàn)場直擊,活龍活現(xiàn)地留下了那個年代的國家大典舉行時,“天子腳下”各色人等之眾生相:

這條街上的一名衛(wèi)兵的所作所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少見的、闡釋中國人性格的例子。這人負責街邊胡同的隔離警戒。擁擠的人群讓他很煩,他大聲向人群喊話,命令他們保持安靜,因為聲嘶力竭,他的嗓音變得嘶啞。最后,他請求大家不要再折磨他了。這產(chǎn)生了效果,后來人群并沒有給他帶來太大的麻煩。在我看來,這顯示出北京的一般民眾特別和善,喜歡成人之美。

還有另外一番場面:騎馬的官員成隊地經(jīng)過,他們看到我們對面街道上的一位士兵正在打瞌睡,十多個官員立刻叫嚷起來,聲音震耳欲聾。那個可憐的家伙,可能只是想吸口大煙,卻當場遭到毆打。如果這些官員發(fā)現(xiàn)了我們,我們將遭受怎樣的命運,我真的不知道。這一切以及突然闖進來吸大煙的旗人,打破了我們的安全感。

但是,當檢查街道保衛(wèi)工作的官員查問站崗的旗人兵丁,是否所有的人都被阻擋不得觀看時,辛普森聽見士兵們回答說“沒人敢偷看”,躲在屋里的他們?nèi)滩蛔“档乩镄α似饋怼?/p>

接近半夜十二點,婚禮隊伍終于出現(xiàn)了:

白馬、白旗,高大的傘、扇,在暗淡的光中,顯得蒼白、恐怖,因為層云遮住了月亮,好像它們也聽到了任何人不得觀看的命令。隊伍中斷了很長時間,接著大約有兩百個燈籠經(jīng)過,上面都寫有漢字的“囍”。這是婚禮隊伍中給人印象最深的部分。

接下來果然是金節(jié)、全冊、金印,然后就是皇帝的黃蓋傘和皇后的鳳輿,此刻皇后已經(jīng)坐在鳳輿里面了。

鳳輿旁邊有個人手持燃香。有一種解釋——故意打趣的解釋——是,這是給皇后點煙的。這顯然不可能,因為轎子四周都是封著的,而且皇后也身著新婚禮服,蓋頭蒙著頭呢。實際上,這人是欽天監(jiān)官員。這柱香刻有尺度,可以顯示時間,他正在對行進隊伍進行計時,以便可以“吉時”抵達皇宮,時間當然是事先就計算好的。

待整個隊伍快結(jié)束時, 大煙館的門被負責警戒的旗人衛(wèi)兵圍住了。很明顯,他們是要尋求鴉片的慰藉。完成“任務(wù)”后如釋重負的辛普森等人喝過茶返回住所,一路上發(fā)現(xiàn):

“北京的街道一片寂靜,極少或根本沒有人像我們一樣外出,來窺視所發(fā)生的一切?!?/p>

在我們和護衛(wèi)嚴密的街道之間就隔著一層紙,這紙中間還有一個洞,想到這兒,真是一種奇怪的感覺??梢月犚姰敯嗳藛T所說的每一句話,其中一些人就站在我們鼻子底下。我們小心翼翼地保持平靜,僅僅是細聲耳語,大氣兒不出。

令不請自來的“觀禮者”驚駭之事發(fā)生了,街上一個士兵突然推門走進大煙館,他的制服甚至碰到了辛普森。但他對眼前的洋人卻視而不見。原來,那一天士兵們已值勤了很長的時間,估計他是煙癮上來,實在憋不住了。辛普森記述道:

煙館的人解釋說,即便他注意到了我們在這里,也不會告發(fā),因為他進得屋來就是在犯罪,他不會因檢舉我們而暴露了自己。這種解釋完全正確,因為另外的人在那天晚上進進出出,都低著腦袋,似乎是不希望看見別人,或被別人看見。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