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宋代平民起義并非吃不上飯強拆住房也是誘因

2017-03-11 17:41:14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宋朝,是個很有深味的王朝,無論贊者還是罵家都不算少。記得汪盛鐸先生在《兩京夢華—宋代卷》一書中稱宋朝是個“令人困惑的朝代”。何處令

宋朝,是個很有深味的王朝,無論贊者還是罵家都不算少。記得汪盛鐸先生在《兩京夢華—宋代卷》一書中稱宋朝是個“令人困惑的朝代”。何處令人困惑呢?實際上與那些人頌人罵之處大有關系。比如,在學術上,宋朝碩果累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在我國古代史學史上的地位,恐怕只有《史記》才能與之相比。二十四史中有三史完成于宋代。宋朝人不僅編撰了唐、宋、五代三代的“會要”和《通志》,還創(chuàng)立了史學著作“紀事本末”新體裁;“唐宋八大家”中有六家是宋人。宋詞在中國詩歌史上堪稱一絕,與唐詩、元雜劇、明清小說一直相提并論。在其他方面,宋朝可圈可點之處也很多。例如在政治制度上,宋朝創(chuàng)造了高度中央集權的新體制,統(tǒng)治術為明清所效法,成為中國近古長期存在的一種國家制度。

但宋朝也是一個令人感到恥辱的朝代。在宋朝與鄰國交戰(zhàn)的記錄中,沒有幾次是以宋朝得勝為結局的。宋朝打不過北方強大的契丹,只好給人家年年納貢。黨項族建立的夏朝是個只有很少領土的小國,宋朝也要給夏朝年年輸送“賞賜”。南宋對金作戰(zhàn),也是勝少敗多。可以說,宋朝的軍事史簡直是一部屈辱史。國人傳言湯因比說愿意生活在中國宋朝,但湯因比在哪部著作里講過這樣的話,卻語焉不詳。

學術上多元是好事,益處遠勝于輿論一律。不論贊還是罵,都有利無害。別的不說,在兩宋統(tǒng)治的幾百年里,僅沒有大的文字獄這一項宋朝就很可愛。據說在皇宮的一個秘殿里面,太祖皇帝有三條遺訓刻在碑上,其中一條就是不得殺害士大夫,上書言事者無罪。在封建時代,這一條太了不起了。有人說宋朝是知識分子最幸福的朝代,這一點是起了絕對作用的。假如寫幾句詩作一篇文章,就要遭受“陰謀造反”或是對朝廷“大不敬”的指責,誰會舍命侍弄詩詞研究學問?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的三項發(fā)明始于宋代,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和充裕的物質生活起著很大的作用。再看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汴京的生氣撲面而來,感覺比現在一些城市還要發(fā)達,只是沒有現代社會的汽車、摩天高樓之類。據說,北宋時期汴梁的人口已超過百萬,堪稱世界之最。陳寅恪先生對宋朝的評價很高:“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于趙宋之世。”

但是,物質和精神的富庶并不能真正說明一切,有個金錢朝哪個方向流動的問題。直白說,各項開支的比例如何,富裕了的是哪些人,貧困者又是哪些人?這些都是必答題,不可忽略。再仔細一點,所謂富,富到什么程度,貧,又貧到何種地步?社會上是飫甘饜肥之人多,還是吃糠咽菜的人多?這些根本不是“富庶”二字可以回答的。然而這些問題比富庶本身重要。宋朝富庶,據說北宋的年財政收入是明朝的十倍,一些人很滋潤,比如高官大員。官員的俸祿名目繁多,光正俸就包括俸料、衣賜、祿粟三種,宰相一個月俸料三百貫,月祿粟一百石,還有春、冬衣賜綾等等,各種收入加起來,宰輔一年的收入總在一萬貫以上。蔡京一頓飯僅包子一項就要花掉一千三百貫錢。一千三百貫錢,意味著什么?一個中產之家,一年的收入大約在三十貫左右,四十多戶中產階級一年的生活費總和才抵得蔡京一頓蟹黃包子。還有,宋朝的土地制度與以前不同,可以自由買賣。這不錯,有點創(chuàng)新的意思。但最終是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土地,被只占人口百分之十幾的官僚、地主、寺院所占有,占人口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左右的農民卻只占有少量的土地?!端问??食貨志》稱:“自阡陌開,使民得以田私相貿易。富者恃其有余,厚立價以規(guī)利;貧者迫于不足,薄移稅以速售?!边@情形足以使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農民以土地為生,沒有土地的日子沒法過,于是階級矛盾就尖銳起來。淳化年間王小波起義時喊出的口號就是:“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絕對的平均主義有害,但貧富的差距太大也有害。最少容易使社會走入極端,失去和諧。

饑餓永遠是平民舉起義旗的原因,宋朝這種起義不少。然而,富庶狀況下兩極分化對人性的擠壓,也有不同于貧窮狀態(tài)下人性受到的擠壓之處。因吃不上飯揭竿而起的情況減低了,倒是富庶者對他人尊嚴的侵犯成為相當值得關注的話題。雖然史書中對宋代貧民的窮困生活有相當的表述,畢竟宋朝這類農民起義的次數相對少一些,被“逼上梁山”者多不是因為吃不上飯,而往往是由于官府和富戶的欺辱。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年),知平江府丘崈對村民殘酷迫害。居民王郎等二十七家,被指為“停藏海賊”,住房被全部拆毀,并被趕出界外,不準在沿海各縣居住。王郎等被迫起義。

一方面相對富庶,社會發(fā)展較快;一方面平民遭受擠壓,積累大量不滿;一方面戰(zhàn)爭失利,為求和平而拱手給人土地和金銀,宋朝給人的印象大體如此。這是一個富庶、繁華的朝代,也是一個畸形不和諧的朝代,是一個軟風飄拂的朝代,也是一個戾氣漸聚的朝代。這種種矛盾,幾乎都可以尋到一個根源:統(tǒng)治者的政策。

宋朝得益于它的前朝由孤兒寡母執(zhí)政,掌握兵權的趙匡胤沒費什么力氣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也正因如此,他對武人一百個不放心,千方百計把兵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宋朝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兵多卻無力,都源于趙匡胤刻意的制度設計。宋朝歷來把內患看作比外敵入侵更為可怕的事情,“先平內寇,然后可以御外侮”的主張在高層很有市場。只要官員不謀反,貪污受賄,吃喝玩樂什么都可以做。宋朝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費,是這種設計的直接后果。“三冗”之多,今日不必細說了,總之宋朝的金錢大多花在這上邊了。錢從何處來?一是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另一個就是向富翁收稅,向老百姓收稅。宋太宗說:“富室連我阡陌,為國守財尓?!眹艺鞫愑辛隋X再去養(yǎng)冗官、冗兵,往復循環(huán),沒完沒了。至此,宋朝“積貧積弱”的現象不呼而出。專制在前,不畸形也難。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