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三國懸疑 蜀國劉備手下為何很少出現(xiàn)叛將?

2017-03-15 22:31:1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劉備手下無叛將,這是劉備的過人之處。終劉備之世,只有一個孟達投敵叛變,但孟達也是出于無奈,臨跑之前還寫了一封信給劉備,頗多疚辭,最

劉備手下無叛將,這是劉備的過人之處。終劉備之世,只有一個孟達投敵叛變,但孟達也是出于無奈,臨跑之前還寫了一封信給劉備,頗多疚辭,最后又倒戈了。還有一個黃權,不過情況特殊。那是火燒連營之后,黃權歸途被陸遜切斷,他又不愿投降東吳,只好去投了魏國。這個成績相對于魏吳兩國是相當了不起的。當然,有人可能會吐槽,那張飛是怎么死的。被自己的部將所殺,跟劉備當然沒有關系了。

識人才、用人才、籠絡人才,即通常所說的“人和”,是劉備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君臣之間良好默契的關系,則是最為歷朝百姓津津樂道的美談。我們并不否認劉備吸納人才的高超技巧和本領。但是,劉備識人用人籠絡人的目的,則是從其事業(yè)和統(tǒng)治需要出發(fā)的,聶紺弩說過:“封建統(tǒng)治需要忠臣,遠過于需要明主。沒有明主,只有忠臣,江山還是江山;只有明主而無忠臣,這明主就可能寸步難行。”這一點我們不能不加以注意。

關于劉備的“君臣情誼”,我們不妨看看以下幾個人的遭遇:

先看關羽。關羽是劉備桃園結義起事的原班人馬,一直忠心耿耿。先期,劉備手頭僅“三五個人,七八條槍”,著意籠絡下,二人情同手足。但是隨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情況漸漸變得微妙起來,原因是關羽的發(fā)展太過迅猛,以致難以駕馭。尤其是下邳降漢不降曹后,曹操極力籠絡,表奏為偏將軍、漢壽亭侯,在官爵上已與劉備并駕齊驅(qū)。而在這同時,關羽只顧報答曹操恩情,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卻使投身袁紹處的劉備身陷險境,性命堪虞。此后又收關平、納周倉,自身實力膨脹,隱隱然竟有自成一派的風范,這是任何一個領導都很難容忍的。

還好之后不久,劉備陸續(xù)得到了趙云和諸葛亮兩大肱股,更兼有了魏延、馬良、蔣琬等荊州的一幫文臣武將,二人的關系才慢慢修好,但是關羽的利用價值也大大降低了,于是開始受到冷落。如攻取長沙、赤壁擋曹等提議,都是加以諸多限制條件方才通過。其后,劉備西取益州,僅命關羽為諸葛亮副手鎮(zhèn)守荊州,及龐統(tǒng)陣亡,無奈召諸葛亮救急后,才以荊州托付關羽。好不容易劉備領益州牧、進漢中王,挽回聲望優(yōu)勢時,關羽卻毫不示弱,置諸葛亮“北拒曹操,南和孫權”的囑咐不顧,一出“單刀赴宴”,不但聲勢上再度追趕,而且漸成尾大不掉之勢。是可忍孰不可忍?已經(jīng)盡擁益州之地,有了根據(jù)地,再無后顧之憂的劉備終于狠下心來要干掉關羽,代價是荊州。首先,在東吳已議定一俟關羽攻取樊城,就遣兵暗取荊州的情況下,“令云長領兵取樊城”。至傅士仁、糜芳降吳,關羽敗走麥城后,先是對求救文書置若罔聞,后又有劉封蹊蹺的按兵不動,終于關羽為東吳所害。直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也!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