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佛教與楊堅的來歷 楊堅重新振興佛教了嗎

2017-05-11 21:51:4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佛教與楊堅的來歷,在隋文帝楊堅的一生中和佛教其實有著很大關(guān)系,特別是在隋文帝楊堅稱帝之后可以說是重新振興了佛教,對此大家是否了解清

佛教與楊堅的來歷,在隋文帝楊堅的一生中和佛教其實有著很大關(guān)系,特別是在隋文帝楊堅稱帝之后可以說是重新振興了佛教,對此大家是否了解清楚呢?下面就讓小編來詳細(xì)介紹下佛教和楊堅吧,對此有興趣的可以進(jìn)來看看。

自從周武滅佛后,佛教元?dú)獯髠?,隋文帝登極后,大興佛教,隋唐佛教之盛,歷史上稱為黃金時代。談到復(fù)興佛教的功臣——隋文帝,他的出身和童年生活以及如何發(fā)愿弘揚(yáng)佛法,值得向讀者介紹的。

文帝出世 紫氣滿庭

隋文帝楊堅,他出世時,正當(dāng)是后魏大總七年六月十三日,降生在般若寺內(nèi),當(dāng)欲生時,紅光照室,并有紫氣滿庭,紫氣之色,能使人的衣服,并為之變紫,頓使內(nèi)之人,見此異狀,驚異不已!六月的天氣炎熱,褓母用扇子為小兒扇風(fēng),小兒怕冷,寒甚幾絕,已經(jīng)哭不出聲來。

這時,忽然有一此丘尼,無因而至,對文帝的父親說:“你們不用為此兒擔(dān)心,他有天佛所佑”,并替小兒取一乳名——那羅延,梵語那羅延,含金剛不壞之義。這位比丘尼又說:“此兒來處不比尋常,你們俗家穢雜,由我來撫養(yǎng)?!蔽牡鄣母改讣炔徽J(rèn)識那尼師,當(dāng)然不愿意將愛子讓一個尼師來撫養(yǎng)??墒悄橇_延小兒很怪,他看見尼師就不哭。一離開神尼他就啼哭不休,使得太祖全家無法止兒啼,后來只有忍痛讓神尼來撫養(yǎng)。

太祖割宅為尼寺,開一小門相通,小兒由神尼帶去撫養(yǎng),因此文帝在褓襁之際,就與神尼過著出家生活,吃齋奉佛,有十三年之久。(王劭撰《隋祖起居注》)

智仙神尼 梵行高遠(yuǎn)

上面所說神尼法名智仙,河?xùn)|蒲坂劉氏女。她從小出家,而且精研戒行。有一天她忽然不見了,寺內(nèi)和尚怕她墮入井中去,到處尋找,原來她在佛堂中儼然如禪者入定。那時她只有七歲,可見神尼生來就不平凡。從此以禪定為她專修功課,并常言吉兇成敗之事,莫不奇驗。她住的般若寺時,也就是文帝降生時的地。。(《續(xù)高僧傳》)

皇妣抱兒 化身為龍

當(dāng)初神尼領(lǐng)養(yǎng)那羅延時,曾與其父母有所約定,不得她的允許,不得隨便抱看小兒。有一天?;叔芟肽顑鹤?,乘神尼離開時,就偷偷的走進(jìn)兒房,從床上將小兒抱起,忽然抱在手上的小兒,不看還好,一看之下,竟是抱的一條龍,驚惶恐怖,雙手發(fā)抖,小兒墮地,小兒大叫?;叔頃r,神尼不知,及至聞聲趕來一看,見小兒墜地上,就將小兒從地上抱起來對皇妣說:“為什么要來妄觸我兒?令其晚得天下。”從此皇妣們,都不敢來抱此兒,全由神尼負(fù)責(zé)教養(yǎng)。(王劭撰《隋祖起居注》)

那羅延七歲時,神尼有一天對他說道:“兒當(dāng)大貴,從東國來,佛法當(dāng)滅,由兒興之?!?/p>

神尼沉靜寡言,精修道業(yè)。文帝在寺內(nèi)由神尼教養(yǎng),一直到十三歲,方始離開佛寺回到自己家中。而神尼在般若寺內(nèi),住了四十余年,從不走寺門之外,到了周武滅法,神尼才隱住皇家,內(nèi)著法服,戒行不改。

文帝后來果然如神尼所說:自山東入為太子,重興佛法,皆如神尼數(shù)十年前的預(yù)言。

舍利神異 數(shù)之不盡

文帝登位時,智仙神尼早已圓寂,為了要報她的恩德,敕令史官王劭為神尼作傳,并發(fā)大愿,度僧弘法(《續(xù)高僧傳》卷二十六〈道密傳〉)。文帝常常在群臣前懷念“阿奢梨”(這是他小時對神尼的稱呼,意為“依止師”)。文帝又說:“我興由佛法,而好食麻豆,前身似從道人中來,(那時稱出家人為道人)由小時住寺至今,樂聞鐘聲。”

仁壽元年文帝和皇后在宮內(nèi)感獲舍利,并放光明,以砧錘試之,一無所損。因此憶起往年,當(dāng)文帝未登位時,遇一梵僧,以舍利一布袋送給他,并對他說:“檀越他日為普天慈父,此是大覺遺靈,故留與供養(yǎng)?!鄙ズ?,再找此僧也沒有了。

他登極時,曾與曇遷法師各置舍利于掌上而數(shù),或少或多,始終無法數(shù)定,遷法師說:“諸佛法身,過于數(shù)量,非世間所測?!蔽牡塾闷邔毱抠A之,及至海內(nèi)大定,這才憶起梵僧之言。因此將舍利分送各州郡建塔供養(yǎng),塔下皆圖有智仙神尼之像。有的書中記載舍利是智仙神尼的舍利,南京攝山棲霞寺就有這一座舍利塔,塔上出有智仙神尼的像,不知者都說是神尼的舍利,共實不是。這是文帝建塔給像報恩之義。

文帝在塔銘上說:“菩薩戒佛弟子,大隋皇帝堅,敬白十方一切三寶,弟子蒙三寶福佑,為蒼生君父,思與民庶,共建菩提,今故分布利,諸州供養(yǎng),欲使共修善業(yè),同登妙果,仍為弟子,法界幽顯,三涂八難,懺悔行道。奉請十方常住三寶,愿起慈悲,受弟子等請,降赴道場,證明弟子,為諸眾生,發(fā)露懺悔。

建塔佛事 異僧出現(xiàn)

仁壽元年六月十三日,是隋文帝降生之日,文帝在他生日那天,懷念父母深恩,延請大德沙門,誦經(jīng)論道,欲在海內(nèi),選擇三十個清靜佛寺,建塔供養(yǎng),棲霞山的舍利塔,就在仁壽元年第一次所建的。

文帝并下詔道:“朕歸依三寶,重興圣教,思與四海,共修福業(yè),今使現(xiàn)在未來,俱獲利益,宜請沙門三十人,能解佛法,堪宣遵者,各帶待者散官,分道送舍利于諸州起塔。盡卅位現(xiàn)有高僧為朕及所有人民幽顯生靈,七日行道,當(dāng)?shù)氐墓賳T,刺史以下,放假七日,停止常務(wù),專知建塔之事,同時要在十月十五日正午入函一時起塔。

皇帝在起塔這一天早上,在左京大興殿西,迎請佛像,沙門三百六十人上殿,左右密報人數(shù)三次,都是三百六十一人,多出一僧來,帝見一異僧,披褐色衣對左右說:“勿驚置之”。等到行道完畢,再找這位異僧,已不復(fù)見。文帝說:“佛法重興,立舍利塔,必有感應(yīng)。”果如其言,各地都有瑞應(yīng)奏聞。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