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被譽為傳家之寶的“傳國玉璽”為何消失多年?

2016-06-14 10:20:0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秦始皇死后,歷代帝王都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尊為國之重器。得到此璽則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璽之則表現(xiàn)其“氣數(shù)已盡”。如有皇

秦始皇死后,歷代帝王都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尊為國之重器。得到此璽則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璽之則表現(xiàn)其“氣數(shù)已盡”。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沒有此璽,就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這更加促使后世皇帝對這塊傳國玉璽的爭奪,致使這塊寶物屢易其主。然而,它在流傳1000多年后,卻神秘地失蹤了。

“璽”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稱“璽”。漢蔡邕《獨斷》云:“璽者,印也;印者,信也?!钡搅饲厥蓟蕰r,秦始皇下令鐫刻皇印,宣稱只有皇帝印才可稱璽,奉為天命的象征。又獨以玉,作為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所以叫“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皞鲊癍t”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tǒng)合法”的信物。秦始皇死后,歷代帝王都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尊為國之重器。得到此璽則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璽之則表現(xiàn)其“氣數(shù)已盡”。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沒有此璽,就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這更加促使后世皇帝對這塊傳國玉璽的爭奪,致使這塊寶物屢易其主。然而,它在流傳1000多年后,卻神秘地失蹤了。幾千年來,有關它的傳說也無不充滿著神秘的色彩。

戰(zhàn)國時,趙惠文王從太監(jiān)纓賢處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得知后,打算強取,后來藺相如據(jù)理力爭,將和氏璧“完璧歸趙”。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趙,得和氏璧。嬴政一統(tǒng)天下,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咸陽玉工孫壽將和氏璧磨平,雕琢為璽,即為傳國璽。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過洞庭湖口,這時風浪驟起,龍舟將傾,于是始皇將璽拋入湖中,祈神鎮(zhèn)浪,傳國璽就此第一次失蹤。而八年后,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從此,傳國玉璽隨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數(shù)次,盡嘗坎坷流離之苦。

西漢末年(公元8年),王莽專權,當時皇帝孺子年僅2歲,傳國璽置于長樂宮,由元帝王皇后代為掌管。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派他的弟弟舜前去索要,太后大罵:“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將傳國璽摔在殿廷,玉璽被摔碎一角,后來用黃金鑲補。公元23年十月,王莽被殺,璽被校尉公賓所得,獻給綠林軍將領李松。又由李松派人送給更始帝劉云。劉云為赤眉軍所擄后,傳國璽落入赤眉軍擁立為帝的劉盆子手中。后來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璽拱手奉于東漢光武帝劉秀。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外戚何進謀誅宦官不成,反為宦官所害。袁紹領兵入宮誅殺宦官,宮中大亂,漢少帝夜出北宮避難,倉促間未帶傳國璽,返宮后傳國璽查無下落。

東漢末年,袁紹、袁術率領天下豪強討伐董卓,董卓棄城逃往長安。孫堅率兵駐扎洛陽城南宮殿中,突然發(fā)現(xiàn)宮中一口井內閃著五彩光,孫堅命手下下井探望,撈上一女尸,脖戴一錦囊,打開一看,里面有一玉璽,正是秦始皇的傳國璽。孫堅將璽秘藏于妻吳氏處,沒想到他的手下告密于袁紹。袁紹下令扣押了孫堅的妻子,孫堅被逼無奈,只好交出玉璽。后來袁氏兄弟敗在了曹操的手下,傳國玉璽又回到了漢獻帝手里。

曹魏代漢,傳國璽落入曹丕之手。曹丕使人在傳國璽肩部刻下八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之璽”。西晉受禪,傳國璽又落入司馬氏手中。此后,北方陷于五胡十六國分裂動蕩的局面,傳國璽幾經(jīng)輾轉。晉元帝東渡,玉璽先后失落,數(shù)帝皆無玉璽,北人稱之為“白板天子”?!赌淆R書·輿服志》:“乘輿傳國璽,秦璽也。晉中原亂沒胡,江左初無之,北方人呼晉家為白板天子?!焙笕轿呵笃驏|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并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楊堅建立隋朝后,公元589年,滅陳統(tǒng)一全國,傳國玉璽入了隋宮。公元 630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后與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璽歸于唐朝。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朱溫篡唐后,傳國璽又遭厄運。后唐廢帝被契丹擊敗,登樓自焚,玉璽也遭焚燒,下落不明。經(jīng)歷了1500多年風風雨雨的傳國璽,就此淹沒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