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清明感慨他人無子孫上墳 自己卻被斬做八塊

2017-02-28 17:29:5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清明節(jié),查古人寫的清明的詩。杜牧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自然是最著名的。然另有元未明初

清明節(jié),查古人寫的清明的詩。杜牧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自然是最著名的。然另有元未明初人高啟的一首“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幾孫來”,比之杜牧的寫行人之孤獨、從時代變遷的大處著眼,落于百姓之命運,真與張養(yǎng)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遙相呼應了。

然這高啟,寫了一首留傳于世的清明詩,卻一語成讖,沒有好命。

他是才子?!皵M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人所長,無不兼之”——學什么像什么。若能假以時日,說不定能形成自己獨特風格并名傳于世——但,朱元璋,沒給他這機會。

元滅之后,洪武元年,他被召入宮,授翰林院編修,參撰《元史》。后來又欲以戶部右侍郎的官職留他,他卻不給朱元璋面子,楞不做官。想來朱元璋強他不過,于是放還,回老家教書去了——但,或多或少讓皇帝感覺很不爽了——而且,他還曾寫過《題宮女圖》詩:“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多疑的朱元璋覺得他是在諷刺自己,更加記恨在心。

到得六年之后,洪武七年,蘇州知府魏觀嫌現(xiàn)下的官府太過狹小,不方便辦公,因此將府衙遷回朱元璋曾經(jīng)的老對頭張士誠的宮殿舊址上——之所以說遷回,原因在于,張士誠的宮殿處,本來就是府衙,被他占了,將府衙遷到了別處——這下捅了馬蜂窩。他的政敵兩三五除二,構陷他你在張士誠的宮殿上興建官府,啥意思???懷念張士誠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終被腰斬。

而高啟背時之處在于,他曾替魏觀寫過《郡治上梁文》——沒錯,就是現(xiàn)在建房子上梁的那個上梁——房子主體擺好,總要找個人贊贊的——內(nèi)有龍盤虎踞幾個字——這又不得了了,又來個對張士誠念念不忘的——新仇舊恨加一起,高啟想不死也難啊——而且,是被截為八段——時年三十七歲。

有人評價,他是明初不與朝廷合作的文人的代表,殺了他,是要告訴天下讀書人,我朱元璋想讓你們來幫我,那是你們天大的榮幸。不合作?高啟就是榜樣啊!

不知當年高啟墳前,有無子孫敢去上墳呢?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