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康乾盛世下老百姓的出路 只能做大清朝的奴才

2017-03-02 10:17:2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康乾盛世”,一個我們驕傲無比的時代,一個人們津津樂道的時代,一個讓人頂禮膜拜的時代,而在我們偉大的導師馬克思眼里是什么樣的呢?

“康乾盛世”,一個我們驕傲無比的時代,一個人們津津樂道的時代,一個讓人頂禮膜拜的時代,而在我們偉大的導師馬克思眼里是什么樣的呢?

馬克思在《鴉片貿(mào)易史》中這樣描述道:“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xiàn)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在這場決斗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義,而最現(xiàn)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quán)——這真是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lián)式悲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是什么?是“奇異的對聯(lián)式悲歌”。也就是說,我們在為自己的“天朝盡善盡美”盛世模式歡呼雀躍、山呼萬歲的時候,馬克思卻認為這是“幻想自欺”。不僅如此,馬克思還對中國農(nóng)民進行了解剖,由于他本人沒有來過中國,所以用一位英國官員的話對中國農(nóng)民進行了素描。馬克思在《對華貿(mào)易》一文中這樣說:“中國人的習慣是這樣節(jié)儉、這樣因循守舊,甚至他們穿的衣服都完全是以前他們祖先所穿過的?!薄懊恳粋€富裕的農(nóng)家都有織布機,世界各國也許只有中國有這個特點?!薄案=ǖ霓r(nóng)民不單單是一個農(nóng)民,他既是一個莊稼漢又是工業(yè)生產(chǎn)者?!痹凇稓W洲動態(tài)——歐洲缺糧》一文中,馬克思這樣描述中國市場的特點:“那里的人們大都愿賣不愿買,金銀都被收藏起來?!?/p>

在敘述中國政治體制概況時,馬克思在《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一文中如此寫道:“正如皇帝通常被尊為全中國的君父一樣,皇帝的官吏也都被認為對他們各自的管區(qū)維持著這種父權(quán)關系。”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根源就是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公有制”,但這種公有制并不是國家所有,而是皇帝所有,就是我們常說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整個國家除了皇帝以外,其他任何個人都沒有所有權(quán)。這樣個人只有土地占有權(quán),沒有土地所有權(quán),于是乎個人就被捆綁在以皇帝為代表的這個共同體上了。除了土地因素之外,再就是和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戶籍,土地和戶籍結(jié)合,使得這片土地上民眾被永遠地捆綁住了,只能按照固有的方式生活。

在這種基礎上,于是就出現(xiàn)了馬克思描述的情況,“這些田園風味的農(nóng)村公社不管看起來怎樣祥和無害,卻始終是東方專制制度的牢固基礎。它們使人的頭腦局限在極小的范圍內(nèi),成為迷信的信服工具,成為傳統(tǒng)規(guī)則的奴隸,表現(xiàn)不出任何偉大的作為和歷史首創(chuàng)精神?!?/p>

有一句俗話,叫做“閨女穿娘的鞋——老樣子”,正如馬克思說的那樣“穿的衣服都完全是以前他們祖先所穿過的”,所以在這土地體制下,有些東西幾千年以來都不會改變,其實只要模式不變幾萬年也不會改變。因而,我們只能穿娘的鞋、穿祖宗留下的衣服沿著他們的老路走下去。體制不變,接著是生活不變,接著是出路不變。

所以從大秦朝以后,中國的出路就那么兩條,一是做暴民,二是做奴才。做暴民很容易也簡單,只要膽子大不怕死就行了,但世界上又有幾個不怕死的呢?而做奴才就不容易了,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是有條件的,只有符合條件之后才可以。盡管做奴才很不容易,但是比做暴民安全得多,所以大多數(shù)還是選擇了做奴才,競爭很是激烈。

從大秦朝到大清朝,這種局面依然如此,只是其間選拔方式做了改變,兩漢時期是推舉制度——舉孝廉,隋唐進行改革實行考試制度——就是科舉。

在大清朝,尤其是出生在康乾盛世的時候,最好的出路是什么?不用問,肯定是做愛新覺羅家的奴才。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