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宋朝不殺文臣 真是趙匡胤立了誓言嗎?

2017-04-30 08:24:58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宋朝殺武將,岳飛等死于非命;不殺文臣,蘇軾因此逃生。 據說,之所以不殺文臣,乃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交待。然又有研究者說,趙匡胤,卻是宋朝

宋朝殺武將,岳飛等死于非命;不殺文臣,蘇軾因此逃生。

據說,之所以不殺文臣,乃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交待。然又有研究者說,趙匡胤,卻是宋朝皇帝中,誅殺臣下最甚的,有八十余人之多。是否他因而深思后悔,所以立下重誓?

后世,很多人懷疑,雖然宋朝確實待文臣很優(yōu)厚,是否存在過此盟誓,卻是值得質疑的。

咱翻了下,于歷史資料中看到了此事——

王夫之在《宋論 太祖》中有言,“太祖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

元人所編《宋史曹勛》傳中,寫隨宋徽宗、宋欽宗被擄北去的曹勛在逃歸之后,拿著徽宗親自寫在自己衣服衣領上——原文,乃是“御衣”——想來,皇上所穿的,就是御衣罷,卻不見得,是龍袍。因為當時,乃是俘虜呢!想當初,欽宗去金營談判,被強逼穿金朝衣服,此刻,徽宗身上的,或許也是戎狄之服吧——“詔書”交給宋高宗趙構,看得趙構眼淚叭叭直往下掉。除了“可便即真,來救父母”外,還有“藝祖有誓約藏之太廟,不殺大臣及言事官,違者不祥?!?/p>

先插一句,藝祖是誰呢?這里就是宋太祖。乃古代太祖或高祖的通稱。

不過,此事更詳細的記錄,在于南渡宋官葉夢得的《避暑錄話》中。

言及,宋太祖密刻了塊碑,藏在太廟的夾壁里,平日鎖鑰甚嚴,唯太廟祭祀及新君即位,方可開啟閱讀。且新君只能帶個不識字的小太監(jiān)一起進去,讀過之后,又嚴密封。靖康之變后,開封被金人所掠,太廟大開,人們方看到此碑內容,上書“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于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細心的讀者,你一定已發(fā)現(xiàn),此三誓,與王夫之所計,前兩條皆相似,可第三條,卻截然不同。

雖自靖康之恥到王夫之之時,近五百年已過去,然以其治學之嚴謹態(tài)度,若葉夢得所言屬實,何不照抄即可?要自己杜撰一條?讓后世之人,到底信誰呢——如今我們皆能見到葉夢得之記載,很難想象,王夫之,沒有看到??!

所以,宋太祖是否做了這樣一塊誓碑,還真讓人費解呢!

然則,又有人要說,若無此誓,宋朝皇帝們,為何都那樣“仁慈”呢?

有一說,可資參考。

宋仁宗時,強盜張海將過高郵,當地守將姚仲約知道抵擋不住,竟然“論軍中富民出金帛,市牛酒,使人迎勞,且厚遺之”。強盜看到這么懂事的人,高興得合不攏嘴啊。所以就沒有劫掠當地。事情傳到朝廷,大家都是目瞪口呆,這作法,也太有想象力吧?富弼等覺得應該把姚仲約殺了,但范仲淹力爭不可。最后仁宗接受了范仲淹的建議。富弼氣得要暈,說以后還怎么管理官員嘛。范仲淹卻私下跟他講,“祖宗以來,未嘗輕殺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輕壞之?他日手滑,恐吾輩亦未可保”。

好一個他日手滑??!原來,在范仲淹看來,保他人之命,就是保自己之命。若開這樣的先例,難免就要殺來殺去了。

后來富弼與范仲淹出守邊塞,從河北歸來,到了都城,也許是打了敗仗,沒人敢給他開城門,因為不知道朝廷的是不是要處理他呢。他徹底圍床踱步,此刻,才理解到,范仲淹,真是圣人啊!

在宋之前,在宋之后,何朝何代的斗爭,不是你死我活呢?也就只有宋朝的官員們知道,咱爭的是權力,不是人命——而趙匡胤的基因比較周正平和,趙宋皇帝多非兇狠之輩,當然也是極大原因之一了。否則,他們想殺,文臣集團勢力再大,又如何爭得過來呢?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