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選妃有五道關(guān)卡 過四關(guān)的人只能當宮女
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國古代的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偏妃,坐擁美人無數(shù),真是羨煞了全國的男性。其實,皇宮內(nèi)根本沒有那么多妃子,因為選拔妃子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女子要想入宮為妃子,需經(jīng)過層層的選拔。以明朝為例,讓我們一起看看古代是如何選拔妃子的。
明代選后妃的制度十分規(guī)范,采用逐級加以篩選淘汰的方法。第一步是“海選”。每當皇帝到了大婚年齡時,皇宮都會派遣宦官到全國各地挑選年齡在十三到十六歲之間的少女,從中選出5000名由皇家支付路費,由父母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送到京城進行第二輪選拔。
第二輪選拔時,宦官們選擇一個較大場地,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齡大小排序,一番察看后,把那些過于高矮胖瘦的少女淘汰。這一輪大概會淘汰五分之一。
在初選的第二天進行第三輪選拔,宦官們采用第一天的列隊方式,仔細察看每人的五官、頭發(fā)、皮膚以及音色、儀態(tài),只要有一項不合規(guī)定,便被淘汰。這一輪又會淘汰剩余人數(shù)的一半。
剩余的大約2000人會進行第四輪的精選。這一輪,太監(jiān)們不僅會用尺子細量少女的手足,還會考察少女的步姿與風(fēng)韻。這一步又會淘汰1000名少女。最終留下的1000名美女召入宮中繼續(xù)參加選拔。而太監(jiān)們的使命也至此畫上了句號。
過了這四關(guān)的女子大概只有1000名,都成為了宮女,但是能否成為后妃,還要進一步的觀察。入宮后,宮中宮娥們將那些宮女分別引入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察其貞潔”,身上不能有一絲疤痕,肌膚必須細膩光澤,這樣,從這1000人中再選出300人為宮女頭目。
第五關(guān)是由皇帝派遣的宦官詳細觀察這300名留宮的美女一個月,依據(jù)她們的性情言語,判斷性格是否溫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賢惠。據(jù)此,再篩掉250人,剩下的50人便自動晉級為嬪妃。倒數(shù)第二輪是“選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從50人中選出三個供皇帝欽定。最后由皇帝欽定一名皇后。一般“選三”后陪選的兩名美女,都會被封為貴妃,但也有被賜予金銀幣退回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