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朱棣三兒子朱高燧曾發(fā)動政變 還要毒死老爹?

2016-06-13 22:18:56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朱棣的帝位是從侄子朱允炆手中奪過來的,歷來被認為是來路不正。所以,朱棣早早就將嫡長子朱高熾立為太子,然而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卻都

朱棣的帝位是從侄子朱允炆手中奪過來的,歷來被認為是來路不正。所以,朱棣早早就將嫡長子朱高熾立為太子,然而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卻都覬覦皇位。

朱棣晚年的時候,三子朱高燧圖謀發(fā)動政變,毒死朱棣,私改遺詔,廢掉老大,自己繼位。

遷都北京后,三子朱高燧開始有野心!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人都是徐皇后生的。徐皇后就是大明功臣徐達的女兒,是朱棣的發(fā)妻。

朱高燧排名老三,出生于洪武十九年十二月生于北平,永樂二年(1404年)進封趙王。朱棣的根基在北京,所以登上皇位后,讓三子朱高燧經營北京。

朱高熾被立為太子有其特殊的優(yōu)勢,一是朱棣在靖難之役奪位的時候,朱高煦跟著父親在前方打仗,朱高熾在后方一直率領北平的軍民堅守北平,就是朱棣的老巢,而且當時北平的守軍只有大概一萬人左右,而且是老弱,因為精銳都隨著朱棣到前方打仗去了,朱高熾居然就憑這一萬多老弱軍隊守住了北平,多少次抗擊李景隆50萬軍隊的進攻,這個戰(zhàn)功是了不起的。第二,朱高熾是明太祖朱元璋當年親自冊立的燕王世子,就是燕王的繼承人。朱元璋的威望在明朝是相當高的,如果朱棣當了皇帝之后不立朱高熾當太子,就等于把他爹朱元璋給否了,而且沒有什么理由,否了朱高熾,朱棣本身的威望地位都會受影響。第三,朱棣非常喜歡長孫朱瞻基,如果要傳位給長孫必須傳位給長子。

憑借這幾個原因,朱高熾成為皇太子。

朱高熾的二弟朱高煦、三弟朱高燧總想把他的太子地位擠下去。 朱高煦開始干得太露骨太過分,今天組織一幫人搶商旅,后邊找一幫很有武功或者是無賴之徒充實到軍隊里邊,想辦法讓國家給他拿錢,等于資助他的謀反活動。最后,朱棣一看他鬧得太過分了,這樣鬧下去政局就會受到威脅,他本人的地位也受到威脅,所以把朱高煦遣送到山東的樂安,北京當時實際上是留下朱高燧,在這個情況下,朱高燧后來就有點想法。

在朱棣遷都之前,趙王朱高燧是北平的行政長官,是“下天子一等”的親王,只比皇帝矮一級。如果太子不監(jiān)國,趙王的權力甚至超越太子。遷都北京,可以說把政治中心搬到了趙王朱高燧的勢力范圍內,加上朱棣長期以來就與太子有隔閡,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朱高燧的人馬和一些與太子有恩怨的宮中宦官蠢蠢欲動,一場試圖奪取皇位的政變,開始偷偷地醞釀。

朱高燧意圖發(fā)動政變,因泄密而流產

朱棣晚年的時候病得比較厲害,經常不能上朝,把許多事情委派給太子處理,而且基本上不怎么露面,一個月能出來一次參加一些重要的活動露個面就不錯了,這樣一來等于跟外界處于隔絕狀態(tài)。 朱高燧有三支護衛(wèi),一支護衛(wèi)大概5000多人,三支護衛(wèi)是15000人左右,他覺得是不是有可能找個機會想辦法把大哥干掉,自己當太子,或者至少他的部下有這個心。

在這種情況下,他的部下做了一番部署,首先想辦法買通或者勾結朱棣身邊的醫(yī)生或者服侍他的宦官,趁朱棣病重的時候給他下藥,把他先毒死。之后想辦法控制皇宮里面幾個武器庫的武器,同時占領存放寶璽的地方,給事先偽造好的廢太子傳位給趙王的詔書蓋上寶璽。同時把文武大臣控制起來,拿出詔書向大家宣布,老三繼位,老大廢掉。

不知道為什么,這個計劃保密措施很不嚴密,執(zhí)行當中有一個老軍人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自己的一個外甥,外甥覺得成功的可能不大,就勸老軍人不要干了,老軍人不聽,據(jù)說還要殺這個外甥,外甥害怕了,馬上上報朝廷。朝廷很快上報朱棣。朱棣震怒,很快就下令把這些人全部逮住,把文武大臣一個一個會審,會審之后命令警衛(wèi)把相關人員逮捕,全部殺掉,所以這次政變實際上很快就失敗了。”

朱高燧奪位的可能性有多大?

這次政變之后,朱高燧作為政變的主角、核心人物,沒有受到特別嚴厲的處罰。

朱棣特地把朱高燧叫來,問他是不是你干的,朱高燧當時非常害怕,據(jù)說嚇得說不出話來。然后朱高熾就替他說了話,說這個事他肯定沒參與,肯定都是下人干的。朱棣可能覺得太子的話應該是可信的,因為太子比較老實,做事一貫比較穩(wěn)當,所以就沒對朱高燧做什么處理,等于暫時放過了,但是把他的宮官跟黨羽一網打盡全殺了。

現(xiàn)在可以分析一下朱高燧有沒有奪位的可能,你要說他對皇位一點覬覦沒有,這不現(xiàn)實,但是他的實力夠不夠,他心里應該有本賬。如果他要發(fā)動政變的話,要面對至少三種勢力,第一是朱棣,他手里至少握著明帝國的軍隊,這是最大的一股勢力;第二是太子,太子在皇帝病重的情況下,不光替皇帝處理一些日常政務,很有可能隨時接管北京大軍的統(tǒng)帥權。跟太子在一起的還有他的兒子朱瞻基,朱瞻基當時手里有幾萬幼軍,年紀不大,大概也就十七八歲到二十幾歲,是朱棣下令在全國選的一些政治、品質、道德都不錯的人,歸朱瞻基直接統(tǒng)轄,實際是他的護衛(wèi)部隊,這也是一支不小的力量;第三就是漢王朱高煦,他盡管被朱棣送到樂安,但一直沒閑著,去的時候就帶了一支護衛(wèi),到了樂安還不斷地招一些亡命之徒或者游手好閑的人充實到軍隊里,甚至還搶過一些東西供軍隊軍費使用,等于說組成了一小支武裝部隊。朱高煦連太子都不放在眼里,能允許小弟朱高燧奪位?絕對不能容忍。這樣一來,能不能有實力奪位朱高燧一清二楚,恐怕從膽量、從實力都不太可能,所以太子當時為他說話不一定說的是客氣話,我分析應該是真話?!?/p>

朱瞻基

一場未遂的政變有四大疑點

政變沒有成功,朱高燧受到了懲罰,反而是太子的地位進一步得到了鞏固。 專家認為,這場政變有四大疑點?!暗谝粋€疑點,根據(jù)記載這次政變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由一個老軍人起草一份偽造的朱棣遺詔,廢掉太子,換朱高燧當皇帝。按正常情況遺詔的起草人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條件,第一這個人文字水平、文字能力要相當高,第二他必須以皇帝的口氣寫,在皇帝身邊長期工作的內閣、翰林院那些大筆桿子才能有這個條件。政變不找一個有水平的人來起草遺詔,反而找一個水平可能很一般的老軍人起草遺詔,這是不太可能的事。第二個疑點,整個政變沒有任何軍隊的支持,沒有一個將領的支持,武力后盾幾乎沒有。以朱高燧那點可憐的護衛(wèi),想跟皇宮衛(wèi)隊或者說朱棣、太子這幫人的軍事勢力抗衡,等于是找死。第三個疑點,政變過后被殺了一批人,但殺的主要是宮廷里邊跟著政變的宦官,還有朱高燧護衛(wèi)部隊的軍官,但護衛(wèi)部隊既沒有被遣散,也沒有調到很遠的地方,完完整整保留在北京,朝廷處理得相當寬容。第四個疑點,對朱高燧本人沒有什么處理。

這些疑點加起來就讓人不得不有這么一個懷疑:這次政變到底有沒有?朝廷到底想干什么?這次政變是誰發(fā)動的?處理的結果為什么是這樣?到底是朱高燧及其部下要政變,還是有人想把他們的勢力干掉,讓太子繼位更順利?因為這時候有一個前提,老二朱高煦已經出局了,被皇帝遣送到樂安,現(xiàn)在就剩老三朱高燧了,經過這件事朱高燧在宮里的勢力被一網打盡?!?/p>

太子成為最大受益者,政變背后另有真相?

這場政變到底是不是真的像我們在史料中看到的那樣?還是隱藏了其他的真相?

這個政變在明史或者在永樂時期并不是有名的一件事,影響也不是特別大,規(guī)模也不大,時間也比較短,很快就平息了,也沒有引起什么震動。盡管沒有更多的記載,但是現(xiàn)在通過分析,通過很多跡象前后連起來看,這個政變很有可能是太子一派的人利用老三朱高燧以前跋扈或者是他的部下想奪位的種種情況找了一個借口,想辦法激起皇帝對他的不滿,找了其他一些借口之后把朱高燧的勢力干掉了。這次政變的結果對太子最有好處,史籍記載非常清楚,朱高燧經過這次事情老實多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比較跋扈比較張揚,包括后來宣宗當皇帝時期朱高燧也是這樣。這個政變到底是不是太子一派的人為其繼位鋪路而制造的,還需要更多的史料來證實。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