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諸葛亮一個有心之舉 讓寫三國志的陳壽差點氣哭

2016-07-09 23:01:4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三國時,由于蜀漢未置史官,因而沒有留下任何官方的文書檔案。陳壽撰寫《三國志》時,對魏、吳的資料頗感順手,分別撰寫了30卷和20卷;對蜀

三國時,由于蜀漢未置史官,因而沒有留下任何官方的文書檔案。陳壽撰寫《三國志》時,對魏、吳的資料頗感順手,分別撰寫了30卷和20卷;對蜀,則因資料欠缺而只撰寫了15卷。簡潔的文字記載后來雖經(jīng)裴松之作了大量的注釋,仍常有語焉不詳?shù)母杏X。一本記錄三國歷史的史書,有此缺憾,不知道陳壽當時的心情是啥樣?

諸葛亮作為蜀漢第一任丞相,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不可能不知道史官的重要性,也不會出現(xiàn)如此明顯的疏漏。那么,蜀國不設史官的原因只有一個——諸葛亮有意為之??墒牵T葛亮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諸葛亮之所以沒有設史官,其中主要原因也許是害怕史官記錄他的不好言行,阻礙他行權做事。以諸葛亮的“達于為政”和其思維之周密,以及“杖二十以上親決”的精細作風,應該是不會不知道不置史官之害的。

劉備死后,諸葛亮為托孤大臣,權傾朝野,全國上下唯他馬首是瞻。朝中一切事務“咸決于亮”。高度集權會使他容易把個人意志凌駕于國家和人民利益之上。隨時隨地都會有過激行為發(fā)生,比如他如何排擠李嚴;如何頤指氣使對待劉禪;如何對待倉促發(fā)動北伐等等一些不為人知的內(nèi)幕。

例如馬謖失街亭一事,諸葛亮“違眾拔謖”,派遣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擔當前鋒,結果慘遭失敗,諸葛亮為保護自己地位,揮淚斬了馬謖,然而馬謖當時并沒有像外間廣為流傳的那樣去諸葛亮那里請罪,而是在軍敗之后選擇了畏罪潛逃一途,后被緝捕歸案。

在諸葛亮判其死刑后,還沒來得及執(zhí)行,就于獄中病故。馬謖潛逃案還導致了與馬謖關系很好的荊楚集團的另一骨干向朗(向?qū)櫴甯?,因知情不報而被革職。不難設想,蜀國當時要有史官的話,對于里面所發(fā)生的內(nèi)情定會有詳細論述。

“國不置史”這個舉動所產(chǎn)生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在蜀亡以后,即使是作為蜀漢著名史學家譙周弟子的陳壽,在當代人修當代史的情況下,奉命修編的《三國志》里也惟有蜀書因為“行事多遺,災異靡書”,各類資料的嚴重匱乏,導致許多著名和重要的人物無法單獨作傳,最后僅僅只修了一卷便作罷了。

倘若說在劉備手上的時候是因蜀漢初建無暇顧及的話,那么在劉禪當政后這么長的時間內(nèi),政權穩(wěn)固度應該已經(jīng)大大地得到了提高,并且在擁有劉巴、秦宓、譙周、許靖等多名出色的文、史學人才情況下,作為自承漢朝正統(tǒng)的蜀漢朝廷依然“國不置史”,那就不太能以諸葛亮“猶有未綢”這樣簡單的失誤所能解釋得通了,而要是從“行事多遺”這個角度去看,更會多少令人疑惑其“國不置史”的目的何在。

《讀書鏡》中記載,宋太祖一日罷朝,俯首不言,久之,內(nèi)侍王繼恩問故。上曰:“早來前殿指揮一事,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故不樂也?!北娝苤翁孚w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后,又“杯酒釋兵權”,使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穩(wěn)若泰山。這樣一位開國皇帝“偶有誤失”,竟然怕“史官書之”,令人感慨。

所以,避免“史官書之”的唯一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壓根兒就不設立史官,諸葛亮這一招也真夠絕的。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