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清朝十位皇帝死因揭秘 多早夭引起各種猜測

2016-08-05 15:04:33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自清軍入關,多爾袞攝政,定都北京到清朝滅亡。大多數皇帝早夭,使人們引起各種猜測,眾說不一,那么,這些皇帝究竟死于什么原因呢? 福臨

自清軍入關,多爾袞攝政,定都北京到清朝滅亡。大多數皇帝早夭,使人們引起各種猜測,眾說不一,那么,這些皇帝究竟死于什么原因呢?

福臨帝(順治)

順治帝遷都北京,十月初一在紫禁城的太和門舉行登極大典。從此清王朝統(tǒng)治中國近270年的歷史正式開始了。

順治帝本來就身體羸弱,經常心悸失眠,他常嘆自己“骨瘦如柴,壽命難過卅?!表樦问哪辏寿F妃董鄂氏所生皇四子夭折,對其是沉重打擊,順治十七年寵妃董鄂氏又逝,使順治萬念俱灰,聲稱要出家為僧,終日郁郁寡歡,精神不振,每況愈下,不到半年又染上了天花,于初七日半夜死在養(yǎng)心殿,時年24歲。

玄燁帝(康熙)

玄燁政績非常突出,但立儲幾立幾廢,身心受到嚴重刺激,開始患病,從他數次發(fā)病情況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壓、心臟病。當時他“傷心不已”,“漸覺虛弱”,“胸中有結”“日日不能釋然于懷”。到五十一年再廢太子時,就已“心思用盡,容顏清減”。六十一年十月廿一日,玄燁去南苑行圍,時值天寒地凍,他已近七十高齡,體弱多病,于十一月初七“偶冒風寒”,當日回到暢春園,傳旨“整日即出透汗,自初十至十五靜養(yǎng)齋戒”,但這次患病,來勢較猛。病中派皇四子代行祭天大禮,五子允祺前往孝東陵典祭,實際是支走其子,便于向隆科多口授遺囑,致使心力憔瘁,氣力不支,于十三日丑時病情突然惡化,遂將其八個皇太子召至御榻前宣布四子即位,戌時,耗盡心血的玄燁結束了生命,終年69歲。

胤禛帝(雍正)

胤禛繼位時年四十五歲,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他的身體狀況雖非羸弱多病但也非驍悍強健。即位以后,面臨著允棋等人的分裂活動他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政務中去,日久天長,健康必受影響。

雍正四年即承認精力不足,疲勞衰弱,一下病倒拖了一年,失于調治。雍正八年三月,間日時發(fā)寒熱,飲食大減,夜不能寐,歷時兩年有余。五月間一度好轉,九月再度加重,直到十月才度過險關。這場將近一年的寒熱病,幾乎送了胤禛的命,一個53歲的人,患了這樣一場大病(似瘧疾),使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死于圓明園。

對于他的死因,缺乏史料,只能從乾隆帝即位之初的上諭中分析。

乾隆在胤禛死后的三天內,雷厲風行地處理了三十八件要事,三分之二與葬禮直接相關。其中一件是傳諭給宮中的道士的。言:“皇考萬幾余暇,聞外間爐火修煉之說,圣心深知其非,且深知甚為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言生事,……今朕將伊等驅出,各回本籍,……”

實際上,胤禛生前曾諭幾路總督、巡撫為其尋找道士,甚至不顧夏日炎炎,在宮內、宮外辟靜之處用萬斤灰炭煉丹。年老體弱的胤禛豢養(yǎng)道人,為治病強身這個目的顯而易見,道士推拿煉丹,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治療方法,但盲目迷信卻走向反面,從胤禛對道士的重視態(tài)度與乾隆果斷的驅道行動聯系起來分析,就可以感到胤禛之死與長期服用丹藥引起重金屬中毒有關。

弘歷帝(乾隆)

弘歷在幾個兄弟當中,不論在才華或政治上都處于優(yōu)勢地位,胤禛死時他年方25歲,有較好的文化基礎,有一定的統(tǒng)治知識和幾年參與軍事機務的經驗,所以極為順利掌握了政權。

弘歷天資聰慧,青年時代受到精心培養(yǎng)。從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年10月)弘歷登極至做太上皇以后的嘉慶四年正月(1799年2月)共63年多,基業(yè)穩(wěn)定,政績卓著,其前提條件是其壽命長,政策當。他個人對繪畫、文玩、音樂、體育等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愛好,也是健康長壽的原因之一。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在養(yǎng)心殿斷氣,才被人抬著離開了寶位,享年89歲。在他的一生中注重鍛煉,反對進補,常自稱為“長壽老人”,看來他一生都很健康,只是老死而已。

顒琰帝(嘉慶)

顒琰六歲就傅,十三歲即通五經,文章“援筆立就,動成典則”。十五歲大婚后仍日居書室,寒暑罔聞。琰經過從建儲到即位加訓政的二十多年里,更臻于成熟。為后來從政奠定了牢固基礎。度過了曲折而不平安的二十五年。

宮廷內部的斗爭,八卦教、捻子軍的造反,同母弟慶親的去世,不能不使顒琰的內心憂郁,負擔加重。嘉慶二十五年七月甘四日到避暑山莊,準備去木蘭圍獵,在去山莊的路上“偶感喝暑”,到山莊后即“覺痰氣上壅,至夕益盛”。至二十六日傍晚,疾大漸。戌刻,崩于避暑山莊的行殿寢宮。

旻寧帝(道光)

旻寧,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寅時生于大內擷芳殿,為顒琰的第二子,六歲就傅,十五歲與鈕祜祿氏成婚,嘉慶十三年正月鈕病死,十二月又與佟佳氏成婚。一共有后妃20人。

他即位順利,崇尚節(jié)儉,但清已處未落時期。晚年,圣躬不豫,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三日,病于圓明園慎德堂,召見部分大學士和軍機大臣,密議傳位大事,次日卯刻病危,又急召宗令和御前大臣等十人,明示皇前朱諭,立皇四子為皇太子,并將另一個寵兒封為親王。

關于旻寧死于何疾,因無原始資料故難以推斷。

奕詝帝(咸豐)

咸豐執(zhí)政,多事之秋,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鴉片戰(zhàn)爭,圓明園被焚,北京條約的簽定都給咸豐以沉重的打擊,他所患的肺病愈來愈重,熱河行宮不斷傳出他病危的消息,咳嗽帶血益發(fā)嚴重,于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久患虛勞的咸豐終于死在避暑山莊內的“煙波致爽”殿寢宮,終年31歲。

載淳帝(同治)

咸豐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舉行了載淳的登極大典,改號為同治,實際上是慈禧一人總攬大權,開始了她長達四十八年之久的統(tǒng)治。

載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歲時舉行了大婚典禮。

兩宮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簾歸政了,但慈禧極不放心,還常常插手干預,使年輕自負的載淳皇帝不甘忍受,不到兩年就死了。對于他的死,盡管清代宮庭史料,特別是檔案內均有較明確的記載,但由于上述的種種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筆記中,還是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說法,并加了一些演義性的描繪,有的說他死于天花,有的說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說他死于疥瘡,眾說紛壇,莫衷一是。

據《桃花圣解庵日記》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記載:……嘻戲游宴,耽溺男寵,日就裸瘠,旋患癰,項腹各一,皆濃潰,日未昏,殆不知人?!秶放f聞》)濮蘭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記》載:“私家著述,皆謂太后縱帝游蕩,及至得疾,又不慎重愛護,以至深沈不起,……蓋帝常履飲于外,至翌晨召見軍機時猶未歸也,或醉中言語失次,雜以南城猥賤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間皆竊竊私議恐帝壽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癥,不能臨朝,兩宮皇太后代執(zhí)國政。至月底帝遂降諭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四朝佚聞》中載:“穆宗之崩,傳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內毒,而醫(yī)藥不能盡合……”這些著述除了記載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還特意說明了同治皇帝南郊微服履行之事,并且把這件事與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聯系在一起。說明由于西太后專權,同治憂郁不快之情,但是,在慈禧監(jiān)視之下,僅有幾個太監(jiān)夜間常出沒于宮禁森嚴的大內,至整夜不歸,竟達次晨來不及召見軍機大臣或醉語胡言的程度似難出現。

其實,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從清代皇帝“脈案檔簿”中看得一清二楚,《萬歲爺進藥底簿》中詳細記錄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載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脈案、病情和用藥情況,它完全證明了載淳最后死于天花。

這是詳實可靠的。1979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醫(yī)研究院和北京醫(yī)院的有關專家教授,對同治皇帝的病情發(fā)展及用藥情況進行了專門的研討,大家的結論仍認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無疑的。

載湉帝(光緒)

載湉親政典禮于光緒十三年(1887)正月十五在太和殿舉行,光緒十五年正月舉行了大婚典禮。這時慈禧才“交權”并移居到頤和園,但是斗爭仍在激烈的進行,最后終于導致了戊戌宮廷政變。

戊戌變法失敗以后,載湉被囚瀛臺。政治上的打擊和精神上的苦悶,使本來就患有多種疾病的載身體越發(fā)不支,成為一個被慈禧拋棄的傀儡,加上久病纏身,使他再也無力奮起抗爭。

載湉于同治十年(1871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宣武門內迤西太平湖醇親王府的槐蔭齋,四歲入宮,在慈禧太后苛刻管制下成人,與慈禧斗爭了十幾年,最后落了個傀儡皇帝,這一切都是造成從小多病而且越來越重的真正原因。他從小體弱,感冒發(fā)燒,胃病時作,大婚前經常遺精而使“腎經虧損太甚”,接著腦鳴、肩背腰腿酸沉,逐年加重。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戊戌變法失敗后,政治上的打擊使病情突然加重。到了三十四年(1908)入春以后更為嚴重,宮中御醫(yī)已束手無策,不得已召江蘇名醫(yī)陳秉鈞和曹元恒入京診視,到了四月份仍無起色。五月初八日,慈禧通過軍機處向各地發(fā)出電文:“入春以來皇上圣躬時有欠安。在京名醫(yī),診治無效。希尊處精選名醫(yī),資送迅速來京,恭候傳診”。這次保送來京的名醫(yī)有:呂用賓、周景濤、杜仲駿、施煥、張鵬年等人。其中江蘇名醫(yī)(浙江候補知縣)杜仲駿對吏部尚書陸潤癢說:“……我輩此來,滿擬治好皇上之病,以搏微名,及今看來,徒勞無益,希望全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庇纱俗C明光緒病情之嚴重使諸臣失掉了信心。進入十月,光緒皇帝的病情又加重了。慈禧73歲生日,皇上勉強來到殿上哭著對大臣說:太后“萬壽在即,不能行禮,奈何?”大臣們也陪著落淚。慈禧見他非??蓱z,馬上命太監(jiān)扶轎送回瀛臺。十月廿一日,“帝鼻煽動,胃中隆起”“上疾劇增”,再次向全國發(fā)布上諭,急調名醫(yī)來京,可是在這道上諭沒有完全發(fā)出去之前,于酉正二刻三分,就崩于瀛臺涵元殿,享年38歲,死于肺病。

溥儀(宣統(tǒng))

作為清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儀一生的經歷可算是坎坷而豐富了。關于他的一生,大量的書籍、影視劇已使人們對他并不陌生了。1967年溥儀因患癌癥病逝于北京。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