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群 > 名人養(yǎng)生 > 正文

修身養(yǎng)性強調心靈感受的質量

2017-06-21 13:56:5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作家梁曉聲先生著有《今夜有暴風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浮城》、《年輪》等數(shù)十部長中篇小說與影視劇,計700余萬字。

作家梁曉聲先生著有《今夜有暴風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浮城》、《年輪》等數(shù)十部長中篇小說與影視劇,計700余萬字。作家用道德的尺度看待社會,他希望自己是真善美的張揚者、謳歌者。

除寫作、讀書之外,梁曉聲經(jīng)常參加一些體腦交替、動靜交替的活動,比如打網(wǎng)球、游泳等。聽音樂、物品收藏、觀賞花卉或藝術作品,這些雅好,對他來說是一種精神調理,能消除疲勞、排除雜念、增強食欲等等。品茗是梁先生的另一愛好,他說飲茶與養(yǎng)生是相通的,茶可以使人健腦怡神,這一功能恰是養(yǎng)生所需要的,但喝茶的分量不能太多。

身體是本錢,梁曉聲對健康非常重視,定期檢查,有病早治,把疾病消滅在萌芽之中。他是個善于修身養(yǎng)性的人。他覺得修身、養(yǎng)性是兩個概念:“修身”是養(yǎng)生學意義上的問題。雖然中年人知道養(yǎng)生的重要性,但卻無法實施,因為沒有時間,退休之后,才有較多時間從事各種養(yǎng)生活動。“養(yǎng)性”強調的是某種思想方法,通過思想精神,滋潤人的靈魂,用不同的思想方法進行自我心靈安慰,學會做一套心靈保健操。他經(jīng)常這樣做──受到挫折的時候,心理極其敏感,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但放開眼光看,實在是不足論道,于是很快就豁然開朗了。

能不能做到“養(yǎng)性”是有前提的。梁曉聲說:第一,必須是有閱讀習慣的人才能做到這點。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中記載的至理名言,都是一種間接的教育。一個人并不是天生就會修身養(yǎng)性的;第二,是那些關注生活的人,同時也關注他人命運的人,才能把自己與他人在比照過程中,得出自己既不是最了不起,也不是最無能,既不是最悲慘,也不是最幸福的人的結論;第三,適合那種能夠懂得限制自己各種或某種欲望的人。欲望十分強烈、不善于限制的人,做不到修身養(yǎng)性。反過來,它又在提醒人們限制自我的重要性。比如對金錢、高消費、享樂,作為一個明智的人,他已然是個大款、富翁,也應該懂得人的任何一種欲望野心過分強烈和膨脹對人都是有害而無益的。

幾年前,梁曉聲得知一位老作家不幸身患癌癥后,迅速做了兩件事:一是匯去4000元錢;二是給早已成為大款的朋友去信,請求他給予經(jīng)濟幫助。而那個進一次飯店夠貧困戶過一年的大款朋友,卻對他的請求無動于衷。梁曉聲感慨“金錢迷住了他們的靈魂,盡管他們打個嗝也要溢出‘金錢’來,卻不愿幫助一位久臥病榻的老人”;“人出生時,都是兩手緊攥,仿佛來到這個世界上便準備參與搏斗;而人死時,又有誰不是兩手分開的呢?人死后是兩手空空的,但那些無形的東西,包括對你一生是善是惡的評價,靠兩只手是無論如何也托不住的”。

多次為希望工程捐款的梁曉聲強調:成名成家也是一樣,它會使人對作為普通人的活法做出犧牲,它也會消耗生命(除了時間、精力)。同樣一個有才華的人,一個功名欲望過于強盛的人,才華最終都會被功名所限制,而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這種例子司空見慣,像那些想一舉成名的演員、作家、運動員,他們的才能恰恰由于他們追逐功名的迫切性而受到破壞。帶著強烈名利思想走上賽場,往往會失去爭奪冠軍的機會。

梁曉聲對傳統(tǒng)養(yǎng)生中的靜神、愉神和養(yǎng)神的保健方法很是贊同,因為不僅能夠保持心態(tài)平衡,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處于融洽舒緩的正常狀態(tài),而且還能使氣血調和、外濡肌腠、內溉臟腑,起到防疾抗衰的功效。

梁先生的修身養(yǎng)性更多的是為別人著想。他說:“作家必須以平常心對待外界的評論,把生活在別人的評頭論足中視作一種正常的活法,就如運動員習慣于賽場上那些合理與不合理的沖撞一樣。”灰暗的心理是心理健康的大敵,憂心忡忡、悲涼寂寞、飲恨抱怨以及為名利、功過等而動輒雷霆大發(fā)或萎靡壓抑等,是導致?lián)p壽致衰和疾病勃發(fā)的主要原因。只有愉悅精神,祛病健身,才能感受到清新自然的生命之力的超然神韻。所以,梁曉聲說:“修身養(yǎng)性強調心靈感受的質量,以達到心中理想的自我形象塑造,一個不善于修身養(yǎng)性的人不是思想者。”

作為一名作家,梁曉聲注重內在精神的修養(yǎng),而優(yōu)秀的作品往往出自于健康人之手。如此看來,梁曉聲在全力打造作品的同時,不是也在用心地“打造”自己嗎?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